2017年高考語文模擬試卷附答案(2)
2017年高考語文模擬試卷答案
一、(13分)
1. 文中第四自然加點詞“集合”的含義是連綴匯聚(“集合”的基本義是“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而文中指的是進化歷程中的一連串偶然事件的匯集,故除了匯集外還當有連綴的意思)
2.BCD(A項論述人類的淵源,不是作者觀點的依據;D項論述的是如何利用與保護野生動物,也不是作者觀點的依據。)
3.D(“組織獵殺袋鼠,向市場提供袋鼠的皮和肉”是可持續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做法,有利于保護地球上的物種)
4.D(D項所陳述的是造成地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人類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破壞生物生存環境,造成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和退化)
5.諸如吃猴腦、喝虎骨酒、搞蛇餐大宴以及吃野生的穿山甲、果子貍等所謂吃野味的飲食陋習當革除(舉兩個實例即可)。
二、(16分)
6.殤,夭亡,非正常死亡。(原本清澈的)小河養育了正值青春歲月的知青們,給他們以許多精神上的撫慰,可現在卻“枯瘦”“污穢”,因此在文中這“殤”既指河流的干枯、污染,又指人的精神支柱遭受的摧殘。
7. 小河是我們的母親,是愛情的搖籃,是我們的望鄉臺,是我們的向導,是生活的寄托,是文化民風的載體。(寫出三個即可)
8.作者說我們把“月餅當中秋……”的含義是說我們過中秋只知吃月餅而忘記了望月思親的本義,即僅記住民俗文化外在的物質成分,而忘記了民俗文化的內在的精神傳統。
9.這句話的含義是祈求小可寬恕我們忘記小河的養育之恩、破壞小河環境的行為,警醒我們從現在起要珍惜我們的環境,珍惜我們的文明,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問話發人深省,強化了文章的情感力量。
三、(15分)
10.描繪的是暮春時的景色,抒發的是怨別的情感。第一句“蘇溪亭上草漫漫”描繪出野草瘋長,遍地青青的景色,它與第三句的“春事晚”共同表明了此時已是暮春。第二句“誰倚東風十二闌”以設問的形式托出的倚闌人給人以凝眸深思的印象,它想什么呢?第三句詩人借感嘆“燕子不歸春事晚”,道出了心中的真情:紅顏將老,游子何以還不歸。第四句“一汀煙雨杏花寒”所描繪的景色具體而婉曲地傳出了倚闌人無端的悵惘,不盡的哀愁。
11.“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好。因為詩人寫的雖是眼中景,卻暗寓著心中情,使無形之情因之而可見,無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分析:你看:燕子還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將盡,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艷麗的容光,顯得凄楚可憐。一切景語(即)皆為情語,情景融渾無跡。作者化虛為實,把情緒、心境和感觸等物化,變無形為有形。)(參考:“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好。因為詩人借當前季節的風物——滿地的青草、滿城的柳絮、滿天的梅雨一口氣連用三個比喻不僅巧妙地回答了“閑愁都幾許”的問題,而且同時又是在說:我這愁恨,已經夠多了,偏又趕上這春末夏初草長絮飛、愁雨不止的時節,越增我無限的愁懷恨緒。意緒巧疊,令人回味無窮。)
12.⑴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⑵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⑶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13.B(《西廂記》是元代著名的戲劇作品)
四、(20分)
14.⑴偏愛 ⑵蒙受 ⑶探望 ⑷侵犯
15.⑴因為 ⑵就、便 ⑶那么 ⑷語氣詞,無義。
16.鮑叔牙之為人也/ 清廉潔直/ 視不己若者/ 不比于人/ 一聞人之過/ 終身不忘(鮑叔牙之為人也,清廉潔直,視不己若者,不比③于人;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
17.C(例句與其他三項均為賓語前置句,C項是介詞結構(狀語)后置句)
18.⑴“貴公”即“以公心為珍貴”,就是崇尚公心的意思。作者要告訴人們治理天下要出于公心。 ⑵因為管仲以為鮑叔牙雖然自身清正廉潔,但是他不能親近不如(鮑叔牙)自己的人,而且念念不忘別人的缺陷,若作為丞相,這就是一種心胸不夠寬廣、不善于團結人、不懂用人當取其長而避其短的致命缺陷。 ⑶舜不能做到天天喝醉酒還可以穿戴整齊(潔),利欲熏心還能夠出以公道,貪婪暴戾還會成就王道。
五、(10分)
19.C(A項的“賊”在文中的意思是敵人、仇敵;B項的“污辱”在文中是被污辱或蒙受污辱的意思;D項的“自信”在文中的意思是(表明)自己忠誠。)
20.⑴蕭何、曹參(原先)是縣吏。 ⑵然而吳起在魏國,秦國不敢向東侵犯魏國;吳起在楚國,則韓、趙、魏三國不敢打南方楚國的主意。 ⑶(你們)要把各自所知道的這些類型的人推舉出來,不得遺漏。
21.唯才是舉,不拘品行。
六、(6分)
22.①“平平”為男警,英姿颯爽;“安安”為女警,端莊威武。 主謂表述不當,改為:“平平”為男警,端莊威武;“安安”為女警,英姿颯爽。
②他們佩戴交巡警八大件裝備及福州字樣的反光背心 動賓搭配不當及句式雜糅,一是“佩戴”改為“佩帶”(因為警棍等大物件不可“佩戴”),二是改為他們佩帶交巡警八大件裝備,穿著印有福州字樣的反光背心。
③造型帥氣、靈氣,時代感強 主謂表述不當,改為:造型帥氣逼真,時代感強
④“創建平安福州,構筑和諧社會的決心和信心 少了一個后引號。改為:“創建平安福州,構筑和諧社會”的決心和信心。
⑤這對卡通警察將作為福州市公安局的形象大使、親民大使,在開展大型活動、警營開放日、社區防范及與群眾有關系的活動中都會設置卡通警察形象。 句式雜糅,改為:這對卡通警察將作為福州市公安局的形象大使、親民大使,出現在警營開放日、社區防范及與群眾有關系的各種大型活動中。
23.“長征”護航,吳剛獻瓊漿。
七、(70分)
24.作文略。
等級評分標準
基礎等級55分
內容28分
一等(28-23)
二等(22-17)
三等(16-11)
四等(10-0)
切合題意
中心突出
內容充實
感情真摯
符合題意
中心明確
內容較充實
感情真實
基本符合題意
中心基本明確
內容單薄
感情基本真實
偏離題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當
沒有什么內容
感情虛假
表達27分
一等(27-23)
二等(22-17)
三等(16-11)
四等(10-0)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嚴謹
語言流暢
字體工整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完整
語言通順
字體較工整
基本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基本完整
語言基本通順
字跡清楚
不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混亂
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字跡難辨
發展等級15分
深 刻
豐 富
有文采
有創新
⑴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⑵提示問題產生的原因
⑶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⑷材料豐富
⑸形象豐滿
⑹意境深遠
⑺詞語生動,句式靈活
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
⑼文句有意蘊
⑽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
⑾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
⑿有個性特征
說明:⑴基礎等級評分以題意、內容、語言、文體為重點,全面衡量。符合文體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據題意和內容自選的文體的要求。
⑵發展等級評分,依據12個評分點,不求全面,以一點突出者按等評分,如觀點有創新且言之成理,可適當提高發展等級,直至滿分。
⑶缺題目扣2分;每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不足字數,每少50個字扣1分。
⑷確認為抄襲的作文,“基礎等級”在四等之內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一:
早先的圣王治理天下,一定先公后私。出以公心,那么天下就平和。平和產生于公心。曾試著讀上古記載,有很多獲得天下的人,他們得到天下都是由于出以公心,而失去天下的一定是由于偏私之心。大凡國君得以做國君,都緣于公心。所以《鴻范》說:“不偏私不阿黨,君王之道平坦廣闊;沒有偏私沒有不平,遵從先王的正義;沒有偏愛,遵從先王治國之法;沒有私怨,遵從先王治國之道。”
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陰陽相和,不只生長一類東西;甘露和及時雨,不獨獨偏私于一物;萬民的君主,不私愛一人。伯禽要出發前,向周公請教怎樣治理魯國。周公說:“一心給百姓謀利,而不要從百姓那里得到私利。”楚國有一個丟失了弓的人,不肯去找回它。說:“一個楚國人失落了它,另一個楚國人得到了它,又為什么要找它呢?”孔子聽說此事,說:“去了那個‘荊’字就可以了。”老聃聽到這件事,說:“去了那個‘人’字便可以了。”老聃是達到了公的極點了。天地之大,生養眾人,卻不把人看作是自己的兒子;成就萬物,卻不為自己所私有。萬物都受到天地的恩澤,得到天地的好處,而沒有人知道這好處從何而來。這就是三皇五帝的道德。
管仲病重,齊桓公去看望他,說:“仲父病得厲害了!病重時,所有的人都不回避說生死,我將把國家托付給誰(掌管)呢?”管仲對答說:“過去我殫精竭慮,也沒把這事搞得十分明白,如今病得朝不保夕了,我又怎么能說得清呢?”桓公說:“這是大事,唯愿仲父告訴我。”管仲恭敬地允諾,說:“您想用誰做丞相?”桓公說:“鮑叔牙可以嗎?”管仲說:“不可以。我與鮑叔牙相好,鮑叔牙的為人是清正廉潔,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不和他們親近,一聽說某人的毛病,一生都不忘。”“不這樣,那隰朋可以嗎?”“隰朋的為人是:記住上世賢人,要求自己仿效他們,因為自己的德行不如黃帝而自愧,又可憐不如自己的人;在處理國家大事上,抓總納,對一些小事不去過問;對不是自己范圍的事,并不求什么都知道;對人,也有看不到的地方。如一定要選,那隰朋是可用作丞相的。”丞相,是大官,做大官,不應什么事情都搞清楚。不應表現小智慧來矜夸。所以說高明的匠人,不親自用斧斤砍削;高明的廚師,不親自擺設餐具;大勇之人,不親自上陣廝殺;王者之師,掃除無道,卻不做害民的兵。齊桓公行公道而不記私怨時,起用管仲,使自己成了五霸首領;而齊桓公徇私情呵護自己所愛,任用諂諛之人豎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爛得蛆都爬了出來還不得下葬。
人小的時候愚笨,長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聰明了卻用私情,還不如愚笨卻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還想穿戴整齊,利欲熏心還想出以公道,貪婪暴戾還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況凡人呢!)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二:
從前伊摯、傅說,出身微賤,管仲是齊桓公的仇人,都受到重用而使國家強盛。蕭何、曹參原是縣吏,韓信、陳平有蒙受侮辱的名聲,有被人譏笑的恥辱,但他們終于能成就王業,名聲流傳千載。吳起貪圖做,殺掉妻子證明自己對魯君的忠誠,又曾花盡家財出外游歷求官,母親死了也不回家。然而吳起在魏國,秦國不敢向東侵犯魏國;吳起在楚國,則韓、趙、魏三國不敢打南方楚國的主意。現在天下也許還有德行極高的人流落在民間吧,以及那些果敢勇猛、奮不顧身,與敵人交戰能拼命死戰的人;至于那些拘守禮法而又安于習俗的小吏,(也)有的才華極高,資質脫俗,可以擔任、郡守;那些背著曾被侮辱的名聲、有過被人譏笑的行為、或者真是不仁不孝的人,卻具有治國用兵的才能和謀略。(你們)要把各自所知道的所有這些類型的人推舉出來,不得遺漏。
猜你感興趣:
1.2017年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及答案
2.2017年高三語文模擬檢測試題及答案
3.2017年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4.2017高考語文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