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爛紙的老頭現(xiàn)代文閱讀題及答案
《撿爛紙的老頭》高考閱讀原文
有一個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兩餐,都在這里。這條街上的人都認識他,是個撿爛紙的。他穿得很破爛,總是一件油乎乎的爛棉襖,腰里系一根爛麻繩,沒有襯衣。臉上說不清是什么顏色,好像是淺黃的。說不清有多大歲數(shù),六十幾?七十幾?一嘴牙七長八短,殘缺不全。你吃點兒軟和的花卷、面條,不好么?不,他總是要三個燒餅,歪著腦袋努力地啃嚙。燒餅吃完,站起身子,找一個別人用過的碗(他可不在乎這個),自言自語:“跟他們尋一口面湯。”喝了面湯:“回見!”沒人理他,因為不知道他是向誰說的。
一天,他和幾個小伙子一桌。一個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聲說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說誰哪?”小伙子沒有理他,他放下燒餅,跑到店堂當間:“出來!出來!”這是要打架。北京人過去打架,都到當街去打,不在店鋪里打,免得損壞人家的東西攪了人家的買賣。“出來!出來!”是叫陣。沒人勸。壓根兒就沒人注意他。打架?這么個糟老頭子?這老頭可真是糟。從里糟到外。這幾個小伙子,隨便哪一個,出去一拳準把他揍趴下。小伙子們看看他,不理他。
這么個糟老頭子想打架,是真的嗎?他會打架嗎?年輕的時候打過架嗎?看樣子,他沒打過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這是干什么?虛張聲勢?也說不上,無聲勢可言。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
沒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沒吃完的燒餅很費勁地啃完了。情緒已經(jīng)平復下來——本來也沒有多大情緒。“跟他們尋口湯去。”喝了兩口面湯:“回見!”。
有幾天沒看見撿爛紙的老頭了,聽煤站的副經(jīng)理說,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發(fā)現(xiàn)了八千多塊錢,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齊。
他攢下這些錢干什么?
《撿爛紙的老頭》高考閱讀題目
(1)下列對這篇小說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膬身検? )( )(5分)
A.作品開頭對回民館子的菜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使作品充滿了生活氣息,這是這篇小說的特色之一。
B.和老頭同桌吃飯的小伙子們嫌棄老頭的邋遢,所以小聲議論,但當老頭出去約架的時候又覺得沒面子所以沒有“應戰(zhàn)”。
C.店里的流動客人來自四面八方,通過對男人和女人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體現(xiàn)他們不拘小節(jié),不講文明的惡習。
D.八千塊錢在當時是一大筆錢,撿爛紙的老頭攢這么多錢做什么,結尾的疑問使作品回味無窮。
E.小說寫煤站副經(jīng)理來店里,服務員熱情安排座位,上菜比別人分量大等細節(jié)的刻畫,揭示了諷刺當時社會以權謀私的社會現(xiàn)實的主題。
(2)小說的題目是《撿爛紙的老頭》,為什么在開篇用大量篇幅介紹飯館,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刻畫了一位頗為古怪的老頭,請簡要分析老頭怪在哪些方面。(6分)
(4)有人認為文中的老頭和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十分相似,請結合文本分析撿破爛老頭與孔乙己這兩個形象的異同。(8分)
《撿爛紙的老頭》高考閱讀答案
(1)答D給3分,答A給2分,答C給1分;答B(yǎng)、E不給分。(B文本中沒有“嫌棄邋遢”的暗示;C主要是為了說明老頭出現(xiàn)的場合是一個下層人吃飯的小館子。E主題總結不當)
(2)①飯館是主人公撿破爛老頭出現(xiàn)的場所,介紹飯館是為了主人公的出場做鋪墊。
②飯館不僅是人物活動的場所,也是社會背景的縮影,是社會環(huán)境描寫。
③飯館中的各色人物對老頭的漠視,可以折射出社會的冷漠,揭示本文的主題,所以想要介紹他們。
(3)①行為古怪,牙不好,卻總是啃燒餅,要湯時自言自語。
②脾氣古怪,平時講禮貌,每次都說“回見”,卻因多心而要和小伙子打架。
③行事古怪,撿破爛攢錢不花,不知為什么。
(4)同
①兩人出場環(huán)境都是飯館或者酒館,都是社會底層人物。
②兩人都是被人輕視漠視的人物,最后結局都很悲慘。
異
①老頭又老又丑,衣著老舊,邋遢,但卻敏感自尊,并不缺錢。孔乙己是舊中國下層知識分子,迂腐可笑,窮困潦倒甚至去偷,麻木不仁,被人嘲笑。
②孔乙己的形象更為具體飽滿,相對來說老頭的形象較為單一模糊。
③塑造形象的目的不同,寫孔乙己是為了揭露與批判封建文化教育和封建科舉制度,也批評了國民的麻木冷漠;而寫老頭是呼喚人們關注那些生活在底層和社會邊緣的小人物。
撿爛紙的老頭現(xiàn)代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