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答案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原文:
一個學生考試得了78分,這只是一個“數字”;如果把這78分背后的因素考慮進去: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學習態度、智力水平等,把它們和78分聯系在一起,這就成了“數據”。大數據與傳統的數據相比,就有非結構化、分布式、數據量巨大、數據分析由專家層變化為用戶層、大量采用可視化展現方法等特點,這些特點正好適應了個性化和人性化的學習變化。目前教育變革的討論,過于集中在在線教育(遠程、平板、電子、數字),這正像任何一個科技讓人們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懶的哲學,自動化時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別林演的自動吃飯機,多媒體時代人們最先想到的是游戲。在線教育本身很難改變學習,在這場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線教育引發的教育由數字支撐到數據支撐變化(教育環境,實驗場景, 時空變化,學習變化,教育管理變化等等),確是很多人沒有在意的巨大金礦。
教育環境的設計、教育實驗場景的布置,教育時空的變化、學習場景的變革、教育管理數據的采集和決策,這些過去靠拍腦袋或者理念靈感加經驗的東西,在云、物聯網、大數據的背景下,變成一種數據支撐的行為科學。教育將繼經濟學之后,不再是一個靠理念和經驗傳承的社會科學和道德良心的學科,大數據時代的教育,將變成一門實實在在的實證科學。
目前的經濟,已經進入后工業化的大數據時代,人與機器的主流社會關系也逐漸轉向人與數據之間的關系。若干年后的社會的競爭是以服務和創新為核心的,然而我們的教育還圍繞著減少犯錯和標準化的魔咒。大數據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標準化的教育將轉向網絡完成,而人才培養和個性化將主要由學校承擔:越來越小的班級、越來越近的學校、越來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來越個性的培養方式。這將使教育擺脫工業化時代的模式。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大數據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工業化時代的教育標準化地培養人才,導致人才的個性和創新性不足,這樣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數據教育。
B.大數據教育的特點是非結構化、數據量巨大、數據分析由專家層變化為用戶層、大量采用可視化展現方法等。
C.以數據支撐為標志的大數據教育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和社會效益,但不少人沒有對它給予應有的關注。
D.大數據教育將不再是靠理念和經驗傳承的社會科學,而會成為繼經濟學之后的第二門實實在在的實證科學。
2.下列不屬于大數據將給教育帶來的變化的一項是( )
A.教育環境的設計、教育實驗場景的布置、學習場景的變革、教育管理數據的采集和運用等由數據支撐。
B.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甚至他們與家長,社區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處理為數據,可以豐富教育資源。
C.將優質課堂教學資源傳送到教育發展滯后的學校,學生們在校即可同步學習,擴大優質資源的覆蓋面。
D.累積足夠的學生個體信息并據此對學生進行個體化輔導,從而最大可能地實現每個人的進步與成功。
3.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大數據教育”中的“數據”不是孤立的“數字”,而是對數字及其相關資料、信息進行處理所形成的“數據”。
B.大數據教育時代,隨著教育時空的變化、學習場景的變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將會出現新的情況。
C.工業化時代的教育培養的少犯錯和標準化的人才,難以適應后工業化大數據時代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D.大數據教育由網絡完成標準化教育,而學校主要承擔個性化人才的培養工作,教師需求量將大為減少。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項中傳統教育的弊端與大數據教育的產生并沒有因果關系,由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話可以看出,技術的出現不可逆轉地發展著大數據教育;B項張冠李戴,由原文第一段“大數據教育將呈現另外的特征:彈性學制、個性化輔導、社區和家庭學習、每個人的成功。”與原文第二段“大數據與傳統的數據相比,就有非結構化、分布式、數據量巨大、數據分析由專家層變化為用戶層、大量采用可視化展現方法等特點”對比可知,選項說的是大數據的特點而非大數據教育的特點;D項偷換概念,原文說的是“大數據時代的教育,將變成一門實實在在的實證科學。”而非第二門,用排除法,故選C。
2、【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B、D選項在文中第三段第一句、第一段倒數第二句、第一段第二句皆有提及,而C選項憑空捏造,與原文無關,故選C。
3、【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第四段倒數第二句可知,大數據教育可能使得“標準化的教育將轉向網絡完成,而人才培養和個性化將主要由學校承擔”,但不能直接推斷出“教師需求量將大為減少”,故D項錯誤。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