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見梁襄王原文翻譯及知識點
孟子見梁襄王原文:
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孟子見梁襄王翻譯:
孟子進見梁襄王,出來后,對人說:“(梁襄王)遠遠看上去不像個國君的樣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他見了我之后)突然問道:“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說:”天下安定在于統一天下。“
“誰能統一天下呢?”
我對他說:“不嗜殺的國君能統一天下。”
“誰會歸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沒有不歸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長的情況嗎?當七八月間一發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烏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長得茂盛了。像這樣的話,誰能阻止它呢?而現在天下國君,沒有一個不嗜好殺人。如果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脖子仰望著他了。如果像這樣,老百姓就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這嘩啦啦的洶涌勢頭,誰又能夠阻擋得了呢?”
孟子見梁襄王知識點: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語:出,語人曰(告訴,動詞)
2、就:就之而不見所畏焉(接近,動詞)
3、與:孰能與之(歸附,跟隨,動詞)
4、莫:天下莫不與也(沒有哪一個,誰,不定代詞)
5、人牧:今夫天下之人牧(國君)
6、誠:誠如是也(如果,假如,副詞,表假設)
7、其:其如是,孰能御之?(如果,助詞,表假設語氣)
二、通假字
1、卒:卒然問曰(通“猝”,突然)
2、由:由水之就下(通“猶”,好象)
3、說:王說(通“悅”,快樂)
4、蓋:蓋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5、浡:浡然興之(通“勃”奮發,振作)
三、一詞多義
1、就:①就之而不見所畏焉(接近,動詞)
②由水之就下(趨向,動詞)
2、望:①望之不似人君(遠處看,動詞)
?、趧t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盼望,動詞)
四、詞類活用
1、一:定于一(數作動,統一)
2、旱:七八月之間旱(名作動,發生旱情)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