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語文最新背誦篇目
2024高考語文最新背誦篇目
文言文必修——10篇
1、《論語》
2、《勸學(xué)》——《荀子》
3、《屈原列傳節(jié)選》——司馬遷
4、《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5、《師說》——韓愈
6、《阿房宮賦》——杜牧
7、《六國論》——蘇洵
8、《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
9、《赤壁賦》——蘇軾
10、《項脊軒志》——歸有光
選擇性必修——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報任安書》節(jié)選——司馬遷
3、過秦論(上)——賈誼
4、《禮運》——《禮記》
5、《陳情表》——李密
6、《歸去來兮辭》(并序)——陶淵明
7、《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
9、《石鐘山記》——蘇軾
10、《登泰山記》——姚鼐
詩詞曲——40首
1、《靜女》——《詩經(jīng)》
2、《無衣》——《詩經(jīng)》
3、《離騷》——屈原
4、《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
5、《短歌行》——曹操
6、《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7、《擬行路難·其四》——鮑照
8、《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9、《山居秋暝》——王維
10、《蜀道難》——李白
11、《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12、《將進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適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陽樓》——杜甫
18、《琵琶行》——白居易
19、《李憑箜篌引》——李賀
20、《菩薩蠻》——溫庭筠
21、《錦瑟》——李商隱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23、《望海潮》——柳永
24、《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26、《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27、《登快閣》——黃庭堅
28、《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
29、《蘇幕遮·燎沉香》——周邦彥
30、《聲聲慢》——李清照
31、《書憤》——陸游
32.《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33、《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
3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35、《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36、《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37、《賀新郎·國脈微如縷》——劉克莊
38、《揚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9、《長亭送別》——王實甫
40、《朝天子·詠喇叭》——王磐
高考語文文言文各題型答題答題技巧
1、詞語解釋題
這是典型的“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nèi)”題目。這類題目多數(shù)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在課內(nèi)文言文中學(xué)習(xí)過的。解題時,應(yīng)先套用已經(jīng)學(xué)習(xí)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lián)系上下文檢驗,經(jīng)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文言翻譯題答題技巧
文言文翻譯四個步驟1.審。在翻譯之前,首先要審清文言文語句中重要的語法現(xiàn)象。可以先在草稿紙上抄下要注意的重要文句,然后用筆將這些語法現(xiàn)象一一地圈注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1)切。將文言文語句以詞為單位逐一切分開來,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釋。
2)連。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xí)慣將逐一解釋出來的詞義連綴成句,用“信”“達”“雅”的標準去要求它。
3)謄。在逐一查對落實到位后,將草稿紙上連綴好的譯句謄寫到答題卷上。謄寫過程中還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繁體字和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不寫錯別字。
文言翻譯關(guān)注六個采分點:1)句子大意。要聯(lián)系具體語境進行準確翻譯,確保句子通順完整,譯出句子的大意。
2)關(guān)鍵實詞。對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多義詞等句中關(guān)鍵詞語,翻譯時要聯(lián)系全文,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仔細推敲。
3)重要虛詞。一般情況下是大綱規(guī)定的18個虛詞,也就是說句子翻譯時,往往涉及句子的通順,包括語氣、銜接、上下句連貫等,都要注意重要虛詞的用法。
4)詞類活用。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來確定活用詞的詞性及詞義,要將活用的詞準確地譯出來。
5)固定結(jié)構(gòu)。古漢語中有些不同詞性的詞,經(jīng)常連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種比較固定的格式,翻譯時要注意這些“習(xí)慣句式”。
6)特殊句式。要特別注意譯出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裝句要將顛倒的語序理順,被動句要譯出被動的關(guān)系,省略句要將省略的內(nèi)容補全。
3、內(nèi)容理解題
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guān)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4、開放性理解題的解題方法。
(1)第一類的解題方法——說說對文中人物的評價、觀點或看法。解題時,首先應(yīng)該讀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樣的人,作者對他的基本態(tài)度是什么,是肯定還是否定,是贊賞還是批評等問題。
(2)第二類解題方法—結(jié)合自身或現(xiàn)實,談?wù)勛x后的啟示或收獲。在中考中,重點是考查從作品中獲得人生觀、世界觀、美好品德、某種精神方面的啟示或收獲。
①讀原文,看文章是贊美或宣揚哪一種人生觀、世界觀、品質(zhì)、精神。
②作判斷,這些的一切在當今社會是否值得提倡,我們又該如何云改正或抵制。
常見文言詞類活用
(1)名詞的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殺)。(2)名詞活用為使動:有“使……成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3)名詞活用為意動:有“把----當作---”的意思,如:“稍稍賓客其父”、“糞土當年萬戶侯”(4)名詞活用做狀語:a.表特征狀態(tài),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態(tài)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d.表處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趨向,如“操軍破,必北還”。f.表頻率,如“歲賦其二”。
(2)形容詞的活用
①形容詞活用做名詞:如“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四美具,二難并”。②形容詞活用做動詞: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認為-----怎么樣。)④形容詞使動用法:“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使――明顯);
(3)動詞的活用
①動詞的使動用法:“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使-----來)②動詞活用為名詞,如“則其至又加少焉”、“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
高考語文常考的古詩句子
1、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漁父)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龜雖壽)
4、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三國?曹操?短歌行)
5、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東晉?陶淵明?移居)
6、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陶淵明?飲酒)
7、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東晉?陶淵明?飲酒)
8、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
10、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東晉?陶淵明?雜詩)
11、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南朝?謝靈運?登池上樓)
12、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南朝?江淹?別賦)
13、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4、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唐?王績?野望)
15、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太宗?贈蕭禹)
16、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17、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唐?楊炯?從軍行)
18、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渡漢江)
19、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2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唐?王之渙?涼州詞)
2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3、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
24、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出塞)
25、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27、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山居秋暝)
28、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唐?王維?終南別業(yè))
29、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唐?王維?觀獵)
30、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高考語文常考的文言文
1.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2.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3.孔子曰:“吾與點也”。(《論語·四子侍坐》)
4.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于賓客。(《魏公子列傳》)
6.自夏之徒不能贊一詞。(《孔子世家》)
7.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讓公子曰。(《魏公子列傳》)
8.以是知公子恨之復(fù)反也。(《魏公子列傳》)
9.平伐其功(《屈原列傳》)
10.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項羽本紀》)
11.人窮則反本。 (《屈原列傳》)
12.厚幣委質(zhì)事楚。(《屈原列傳》)
13.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刺客列傳》)
14.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項脊軒志》)(古代女子出嫁)
15.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伶官傳序》)
16.窮餓無聊,追購又急。(《指南錄后序》)
17.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項羽本紀》)
18.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 (《項羽本紀》)
19.此所謂“資怨而助禍”矣。(《刺客列傳》)
20.原始察終,見盛觀衰。(《太史公自序》)
21.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舉兵以逆軍吏。(《刺客列傳》)
22.孔子貧且賤。(《孔子世家》)
23.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過秦論》)
24.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進學(xué)解》)
25.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弊。(《留侯論》)
26.簡能而任之。(《諫太宗十思疏》)
27.每有制作,必先以簡察,然后施用。(《陳書?姚察列傳》)
28.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陳情表》)
29.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諫太宗十思疏》)
30.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頗藺相如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