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原文及翻譯
出師表(節選)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先帝:指漢昭烈帝劉備。先,尊稱死去的人。
2.創:開創,創立;業:統一天下的大業。
3.中道:中途。4.崩殂(cú):死。崩,古時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5.今:現在。
6.三分:天下分為孫權,曹操,劉備三大勢力。
7.益州疲弊:弱,處境艱難;益州:漢代行政區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陜西省一帶,這里指蜀漢。疲弊(pí bì):人力缺乏,物力缺無,民生凋敝。
8.此:這;誠:的確,實在;之:的;秋:時,時候,這里指關鍵時期,一般多指不好的。
9.然:然而;侍:侍奉;衛:護衛;懈:松懈,懈怠;于:在;內:皇宮中。
10.忘身:舍身忘死,奮不顧身。
11.蓋:原來;追:追念;殊遇:優待,厚遇。
12.誠:的確,確實;宜:應該。
13.開張圣聽:擴大圣明的聽聞,意思是要后主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開張,擴大。
14.光:發揚光大,用作動詞;遺德:留下的美德。
15.恢弘:發揚擴大,用作動詞。恢,大。弘,大,寬,這里是動詞,也做“恢宏”;氣:志氣。
16.妄自菲薄:過于看輕自己;妄:過分;菲薄:小看,輕視。
17.引喻失義:講話不恰當。引喻:稱引、譬喻;喻:比如;義:適宜、恰當。
18.以:以致(與以傷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以致);塞:阻塞;諫:勸諫。
19.宮:指皇宮;府:指丞相府;俱:通“具”;全,都。
20.陟(zhì):提升,獎勵;罰:懲罰;臧否(pǐ):善惡,這里用作動詞,意思是評論人物好壞。
21.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觸犯科條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條,法令。
22.及:以及;為:做。
23.有司:職有專司,就是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吏。
24.刑:罰。
25.昭:顯示,表明;平:公平;明:嚴明;理:治理。
26.偏私:偏袒,有私心。
27.內外異法:內宮和外府刑賞之法不同。內外,指內宮和外府。異法,刑賞之法不同。
28.志:志向;慮:思想,心思;忠純:忠誠純正。
29.簡:選擇;一說通“揀”,挑選;拔:選拔;遺(wèi):給予。
30.悉以咨之:都拿來跟他們商量。悉,全部;咨:詢問,商議,征求意見;之,指郭攸之等人。
31.必能裨補闕漏: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裨(bì):補;闕(quē),通“缺”,缺點,疏漏。
32.有所廣益:有所啟發和幫助。廣益:增益;益,好處。
33.性行(xíng)淑均:性情善良品德端正。淑,善;均,平。
34.曉暢:精通。
35.試用:任用。
36.督:武職,向寵曾為中部督(禁衛軍統帥)。
37.營:軍營、軍隊。
38.行(háng)陣:指部隊。
39.優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40.小人:晚輩,下人,這里指宦官。
41.傾頹:傾覆衰敗。
42.痛恨:痛惜,遺憾。
43.死節:為國而死的氣節,能夠以死報國。
44.隆:興盛。
45.計日:計算著天數,指時日不遠。
46.布衣:平民;百姓。
47.躬:親自;耕:耕種。
48.南陽:當時南陽郡治南陽城。
49.茍:茍且;全:保全。
50.聞達:顯達揚名,揚名顯貴。
51.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見識短淺。卑:身份低微;鄙:地處偏遠,與今義不同。
52.猥(wěi):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駕屈就。
53.顧:探望。
54.感激:有所感而情緒激動。
55.許:答應;驅馳:奔走效勞。
56.有:通“又”,跟在數詞后面表示約數。
57.臨崩寄臣以大事:劉備在臨死的時候,把國家大事托付給諸葛亮,并且對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臨:將要,臨近。
58.夙夜憂嘆:早晚憂慮嘆息。
59.瀘: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
60.不毛:不長草木,這里指人煙稀少的地方。毛,莊稼,苗。
61.兵:武器;甲:裝備。
62.獎率:獎賞率領。
63.庶:希望;竭:竭盡;駑(nú)鈍:比喻才能平庸,這是諸葛亮自謙的話;駑:劣馬,走不快的馬,指才能低劣。鈍:刀刃不鋒利。
64.攘(rǎng)除:排除,鏟除;奸兇:奸邪兇惡之人,此指曹魏政權。
65.還:回;于:到;舊都:指東漢都城洛陽。 [2]
66.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職責本分。所以:用來...的是
67.斟酌損益(zhēn zhuó sǔn yì):斟情酌理、有所興辦。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損:除去;益:興辦,增加。
68.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把討伐曹魏復興漢室的任務交付給我。托:托付,交付;效:效命的任務。
69.不效則治臣之罪:沒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70.告:告慰,告祭。
71.興德之言:發揚陛下恩德的忠言。
72.慢:怠慢,疏忽,指不盡職。
73.彰其咎:揭示他們的過失。彰:表明,顯揚;咎:過失,罪。
74.咨諏(zōu)善道:詢問(治國的)良策。諏(zōu),詢問,咨詢。
75.察納:識別采納。察:明察;雅言:正確的言論,正言,合理的意見。
76.深追:深刻追念;先帝遺詔:劉備給后主的遺詔,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注引《諸葛亮集》,詔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遺詔:皇帝在臨終時所發的詔令。
77.當:在……時候。
78.臨:面對;涕:眼淚;零:落下。
79.不知所言:不知道說了些什么。
創作背景
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后,于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后主,即這篇《出師表》。
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瑯邪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早年避亂于荊州,隱居隴畝,藏器待時。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劉備三顧茅廬,始出。諸葛亮對他縱談天下形勢,并建議劉備聯合孫權,抗拒曹操,以益州為基地,興復漢室,此后一直佐劉備。建安十三年即聯孫權,在赤壁打敗曹操,取得荊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漢,拜為丞相。建興元年(223年)劉備死后,后主劉禪襲位,諸葛亮盡心托孤,被封為武鄉候,主持朝政。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東連孫吳,南收孟獲,頻年出征,與曹魏交戰,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諸葛武侯集》。
《出師表》閱讀及答案
出師表(節選)(15分)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詞。(5分)
(1)遂許先帝以驅馳( ) (2)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
(3)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4) 咨臣以當世之事( )
(5)攘除奸兇( )
16.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
17.從選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
18.諸葛亮出師北伐的戰略目標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諸葛亮是怎樣的人?(4分)
出師表閱讀答案
15.(1)奔走效勞 (2)都 (3)拜訪 (4)咨詢,詢問 (5)排除,鏟除
16.(1)親近賢臣,遠避(疏遠)小人,這是漢朝前期所以能夠興盛的原因。
(2)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17.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2分)
18.(1)目標: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答出兩點即可得2分)
(2)寧靜淡泊,知恩圖報,謹慎細致;對先主劉備忠心耿耿,竭力輔佐后主劉禪;為建立蜀國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智慧的化身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