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各題型答題技巧
這是典型的“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題目。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已經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文言翻譯題答題技巧
文言文翻譯四個步驟1.審。在翻譯之前,首先要審清文言文語句中重要的語法現象。可以先在草稿紙上抄下要注意的重要文句,然后用筆將這些語法現象一一地圈注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1)切。將文言文語句以詞為單位逐一切分開來,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釋。
2)連。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將逐一解釋出來的詞義連綴成句,用“信”“達”“雅”的標準去要求它。
3)謄。在逐一查對落實到位后,將草稿紙上連綴好的譯句謄寫到答題卷上。謄寫過程中還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繁體字和不規范的簡化字,不寫錯別字。
文言翻譯關注六個采分點:1)句子大意。要聯系具體語境進行準確翻譯,確保句子通順完整,譯出句子的大意。
2)關鍵實詞。對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多義詞等句中關鍵詞語,翻譯時要聯系全文,結合上下文語境仔細推敲。
3)重要虛詞。一般情況下是大綱規定的18個虛詞,也就是說句子翻譯時,往往涉及句子的通順,包括語氣、銜接、上下句連貫等,都要注意重要虛詞的用法。
4)詞類活用。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活用詞的詞性及詞義,要將活用的詞準確地譯出來。
5)固定結構。古漢語中有些不同詞性的詞,經常連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種比較固定的格式,翻譯時要注意這些“習慣句式”。
6)特殊句式。要特別注意譯出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裝句要將顛倒的語序理順,被動句要譯出被動的關系,省略句要將省略的內容補全。
3、內容理解題
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4、開放性理解題的解題方法。
(1)第一類的解題方法——說說對文中人物的評價、觀點或看法。解題時,首先應該讀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樣的人,作者對他的基本態度是什么,是肯定還是否定,是贊賞還是批評等問題。
(2)第二類解題方法—結合自身或現實,談談讀后的啟示或收獲。在中考中,重點是考查從作品中獲得人生觀、世界觀、美好品德、某種精神方面的啟示或收獲。
①讀原文,看文章是贊美或宣揚哪一種人生觀、世界觀、品質、精神。
②作判斷,這些的一切在當今社會是否值得提倡,我們又該如何云改正或抵制。
高考語文??嫉奈难晕?/h2>
1.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2.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3.孔子曰:“吾與點也”。(《論語·四子侍坐》)
4.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于賓客。(《魏公子列傳》)
6.自夏之徒不能贊一詞。(《孔子世家》)
7.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讓公子曰。(《魏公子列傳》)
8.以是知公子恨之復反也。(《魏公子列傳》)
9.平伐其功(《屈原列傳》)
10.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項羽本紀》)
11.人窮則反本。 (《屈原列傳》)
12.厚幣委質事楚。(《屈原列傳》)
13.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刺客列傳》)
14.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項脊軒志》)(古代女子出嫁)
15.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伶官傳序》)
16.窮餓無聊,追購又急。(《指南錄后序》)
17.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項羽本紀》)
18.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項羽本紀》)
19.此所謂“資怨而助禍”矣。(《刺客列傳》)
20.原始察終,見盛觀衰。(《太史公自序》)
21.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舉兵以逆軍吏。(《刺客列傳》)
22.孔子貧且賤。(《孔子世家》)
23.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過秦論》)
24.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進學解》)
25.養其全鋒而待其弊。(《留侯論》)
26.簡能而任之。(《諫太宗十思疏》)
27.每有制作,必先以簡察,然后施用。(《陳書?姚察列傳》)
28.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陳情表》)
29.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諫太宗十思疏》)
30.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三備考要重視易錯題和常用結論
高三對定理的證明,例題、習題所涉及到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例題、習題的重要結論,一定要歸納總結,因為在平時的學習中積累的一些規律和結論方法,在做選擇填空題時可以直接使用,在做解答題時也可以通過類比、聯系找到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使高三學生的運算技能和思維技能達到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高三如何強化訓練,提高自己的答題技巧
1.查缺補漏
查缺補漏是高三最后復習階段十分重要的工作。通過最后這段時間的綜合練習,特別是經過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后,基礎知識的問題會一次又一次暴露出來,這完全是正?,F象,而且是一件好事,這時段的主要工作是查漏補缺。通過一道道高三模擬試題,通過一題題的得分特別是失分,一科科、一張試卷一張試卷檢查一下知識的漏洞,這叫“補網”,把基礎知識網絡中的漏洞修補上,試卷中的錯誤,疏漏進行仔細認真的分析和訂正,并總結此類題所涉及知識點,解題規律、領悟解題思路。
不懂的及時翻書或問老師把它搞懂。這就是通常給高三同學們將的基礎知識要做到零缺陷。其實你解決一個問題,高考當中就少一個問題,就多了一個機會?,F在不求一口吃個胖子,而要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當解決了一個問題,這就多了一次機會。
2.加強表述能力和解題格式的訓練
表述不規范少得分和不得分的現象在歷年高考中都存在,所以高三學生在復習中應自覺提高表述能力,注意規范化解題(特別是語文)。答題的基礎問題是把字寫清楚,句子寫明白,現在閱卷全部是計算機閱卷,這種閱卷方式對高三考生最大的要求是書寫方式規范和書寫要清楚,不連成一大片,不要涂涂抹抹,閱卷老師不好看、不好找關鍵詞。
3.培養答題技巧
高三復習做題時,特別是做綜合卷時要限時完成。考試也是一門學問,應試的策略因人而異。比如基礎好的學生做填空、選擇題可以控制在45分鐘左右,基礎較差的可能需要1小時甚至更多時間,主要是看怎樣處理效果最好。在考試中要注意:
(1)審題形成自己的審題速度和習慣。審題要慢要準。
(2)講求答題順序培養良好的應試心理。
(3)摸索節奏與掌握速度。
發揮自身優點,提高高三備考效率
一些高三同學喜歡采用‘補弱’的辦法。其實對很多學生而言,‘補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的時候無論怎樣用功,‘弱勢’科目仍不見好轉。因此,建議我們高三同學要學會揚長避短,確定與自身優勢相關密切的內容,采用多點(優勢)進攻、分割包圍的戰術,充分發揮自己優勢,提高備考效率。
文言文斷句技巧
先通讀,理解大意,聯系前后文,先易后難來個粗斷。有“曰,云,言”一般是對話句式,再就是人名,地名,名詞不要拆散。
第二是標出文言虛詞,文言虛詞是斷句標志,分句首和句末。句首常見的有:其,蓋,唯,何,盍,夫,且夫,若夫,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繼而,縱使,然則,無論,至若,頃之,向之,俄而,既而,已而,未幾等,句末常見的有:矣,耶,也,哉,乎,焉,兮,耳,而已等。此外還有獨立標點的嘆詞,單音的如:噫,嘻;復合音節的如噫噓嘻,嗚呼,嗟夫,嗚呼哀哉等。
第三是把握固定句式,習慣詞句,了解文言文與現代文在語法結構上的不同之處,特別是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文言文固定句式常用的關聯詞語有: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為,可得……歟,得無……乎等。
第四點,先秦散文和以后的駢賦中修辭句式也很好辨別,特別是排比句,對偶句和反復句,多讀兩遍,氣勢就出來了,標點不難。
文言文斷句總的原則是;先易后難,先總后分,各個擊破,這樣能事半功倍。
如何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
1、要理解中心思想
文言文閱讀也是閱讀,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寫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么?如果是議論文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觀點是什么?有哪些論據?
2、劃分層次、結構
很多同學覺得劃分層次比較麻煩,對于文言文來說恰恰要通過劃分層次來幫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結構,這樣才能提升對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錯率。
3、敢于直譯
直譯就是直接翻譯,平時學習中,很多學生讀古文都是“一邊看文章、一邊看譯文”其實這樣很不利于考試答題,因為,一旦到了考場同學們很容易失去答題信心,總覺得自己答的不對,所以,在平時要多練習直譯,幫助提升文言文閱讀理解自信。
4、多讀幾遍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當我們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時,不妨先不看問題,靜下心來多讀幾遍文章,或許從中能找到解題靈感。
5、圍繞核心思想作答
在做主觀題時通常會用這三種方式來回答:(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3)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目的就是要圍繞核心思想來回答,即使有一些瑕疵,也不會影響總體得分,但是,如果撇開核心思想,就會離題萬里,不僅浪費了時間也得不到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