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原子結構專項練習題及答案
高考物理原子結構專項練習題一、選擇題(8×8′=64′)
A.絕大多數α粒子經過金屬箔后,發生了角度不太大的偏轉
B.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過程中,動能減小,電勢能減小
C.α粒子在離開原子核的過程中,動能增大,電勢能增大
D.對α粒子散射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解析:由于原子核很小,α粒子十分接近它的機會很少,所以絕大多數α粒子基本上仍按直線方向前進,只有極少數的粒子發生大角度偏轉,從α粒子散射實驗的數據可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約為10-15~10-14m,A錯誤,D正確.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過程中,電場力做負功,動能減小,電勢能增大,在離開時,電場力做正功,動能增大,電勢能減小,B、C均錯.
答案:D
圖1
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圖1中虛線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電場的等勢線,實線表示一個α粒子的運動軌跡,在α粒子從a 運動到b,再運動到c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動能先增大,后減小
B.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C.電場力先做負功,后做正功,總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變小,后變大
解析:α粒子從a到b,受排斥力作用,電場力做負動,動能減少,電勢能增大;α粒子從b再運動到c,電場力做正功.動能增加,電勢能減少;到達c點時,由于a、c在同一等勢面上,所以從a到c,總功為零.故A、B錯,C對.α粒子從a到b,場強增大,加速度增大;從b到c,場強減小,加速度減小.故D錯.
答案:C
3.氫原子輻射出一個光子后,則( )
A.電子繞核旋轉的半徑增大
B.電子的動能增大
C.氫原子的電勢能增大
D.原子的能級值增大
解析:由玻爾理論可知,氫原子輻射光子后,應從離核較遠的軌道躍遷到離核較近的軌道,在此躍遷過程中,電場力對電子做了正功,因而電勢能應減小.另由經典電磁理論知,電子繞核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即為氫核對電子的庫侖力:ke2r2=mv2r,所以Ek=12mv2=ke22r.可見,電子運動半徑越小,其動能越大.再結合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氫原子放出光子,輻射出一定的能量,所以原子的總能量減小.綜上討論,可知該題只有答案B正確.
答案:B
4.如圖2所示,是氫原子四個能級的示意圖.當氫原子從n=4的能級躍遷到n=3的能級時,輻射出光子a.當氫原子從n=3的能級躍遷到n=2的能級時,輻射出光子b.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圖2
A.光子a的能量大于光子b的能量
B.光子a的頻率大于光子b的頻率
C.光子a的波長大于光子b的波長
D.在真空中光子a的傳播速度大于光子b的傳播速度
解析:參照提供的能級圖,容易求得b光子的能量大,E=hν,所以b光子頻率高、波長小,所有光子在真空中速度都是相同的,正確答案是C.該題考查光的本性問題,涉及到能級的基本規律.
答案:C
5.氫原子從n=3激發態向低能級狀態躍遷可能放出的光子中,只有一種光子不能使金屬A產生光電效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能使金屬A產生光電效應的光子一定是從n=3激發態直接躍遷到基態時放出的
B.不能使金屬A產生光電效應的光子一定是從n=3激發態直接躍遷到n=2激發態時放出的
C.從n=4激發態躍遷到n=3激發態,所放出的光子一定不能使金屬A產生光電效應
D.從n=4激發態躍遷到基態,所放出的光子一定不能使金屬A產生光電效應
解析:氫原子從n=3激發態向低能級躍遷時,各能級差為:E3→2=-1.51 eV-(-3.4) eV=1.89 eV,E3→1=-1.51 eV-(-13.6) eV=12.09 eV,E2→1=-3.4 eV-(-13.6) eV=10.2 eV,故3→2能級差最低,據E=hν可知此時輻射的頻率最低,因此一定不能使金屬A產生光電效應,E4→3=0.66 eV,故一定不能使A發生光電效應.
答案:BC
6.紫外線照射一些物質時,會發生熒光效應,即物質發出可見光,這些物質中的原子先后發生兩次躍遷,其能量變化分別為ΔE1和ΔE2,下列關于原子這兩次躍遷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次均向高能級躍遷,且|ΔE1|>|ΔE2|
B.兩次均向低能級躍遷,且|ΔE1|<|ΔE2|
C.先向高能級躍遷,再向低能級躍遷,且|ΔE1|<|ΔE2|
D.先向高能級躍遷,再向低能級躍遷,且|ΔE1|>|ΔE2|
解析:原子吸收紫外線,使原子由低能級向高能級躍遷,吸收ΔE1,再由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放出可見光,紫外線光子能量大于可見光,故ΔE1>ΔE2,D正確.
答案:D
7.如圖3中畫出了氫原子的4個能級,并注明了相應的能量En,處在n=4的能級的一群氫原子向低能級躍遷時,能夠發出若干種不同頻率的光波.已知金屬鉀的逸出功為2.22 eV.在這些光波中,能夠從金屬鉀的表面打出光電子的總共有( )
A.二種 B.三種
C.四種 D.五種
圖3
解析:由題意和能級圖知,能夠發出6種不同頻率的光波.而逸出功W=hν0
E4-E3=0.66 eV
E3-E2=1.89 eV
E4-E2=2.55 eV
E3-E1=12.09 eV
E4-E1=12.75 eV
E2-E1=10.20 eV
顯然總共有4種.
答案:C
8.(2010•重慶高考)氫原子部分能級的示意圖如圖4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 )
色光 紅 橙 黃 綠 藍—靛 紫
光子能量
范圍(eV) 1.61~
2.00 2.00~
2.07 2.07~
2.14 2.14~
2.53 2.53~
2.76 2.76~
3.10
圖4
處于某激發態的氫原子,發射的光的譜線在可見光范圍內僅有2條,其顏色分別為( )
A.紅、藍—靛 B.黃、綠
C.紅、紫 D.藍—靛、紫
解析:由能級圖可知,只有原子從n=4能級向n=2能級以及從n=3能級向n=2能級躍遷時發射光子的能量符合題目要求,兩種光子對應的能量分別為2.55 eV和1.89 eV,分別為藍—靛光和紅光,選項A正確.
答案:A
高考物理原子結構專項練習題二、計算題(3×12′=36′)
圖5
9.如圖5所示,氫原子從n>2的某一能級躍遷到n=2的能級,輻射出能量為2.55 eV的光子.問最少要給基態的氫原子提供多少電子伏特的能量,才能使它輻射上述能量的光子?請在圖中畫出獲得該能量后的氫原子可能的輻射躍遷圖.
圖6
解析:氫原子從n>2的某一能級躍遷到n=2的能級,滿足:
hν=En-E2=2.55 eV
En=hν+E2=-0.85 eV,所以n=4
基態氫原子要躍遷到n=4的能級,應提供:
ΔE=E4-E1=12.75 eV.躍遷圖如圖6.
答案:12.75 eV 見解析圖
圖7
10.一群氫原子處于量子數n=4能級狀態,氫原子的能級的示意圖如圖7所示,則:
(1)氫原子可能發射幾種頻率的光子?
(2)氫原子由量子數n=4的能級躍遷到n=2的能級時輻射光子的能量是多少電子伏?
(3)用(2)中的光子照射下列中幾種金屬,哪些金屬能發生光電效應?發生光電效應時,發射光電子的能量最大初動能是多大?
幾種金屬的逸出功W
金屬 銫 鈣 鎂 鈦
逸出功W/eV 1.9 2.7 3.7 4.1
解析:(1)可能發射的光譜線條數與發射的頻率相對應,因此有N=nn-12可得n=4時發射的光子頻率最多為N=44-12=6種.
(2)由玻爾的躍遷理論可得光子的能量
E=E4-E2=[(-0.85)-(-3.40)] eV=2.55 eV.
(3)E只大于銫的逸出功,故光子只有照射到銫金屬上時才能發生光電效應.根據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可得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為Ekm=E-W,代入數據解得:Ekm=0.65 eV(或1.1×10-19J).
答案:(1)6種 (2)2.55 eV (3)銫 0.65 eV(或1.1×10-19J)
11.氫原子處于基態時,原子能量E1=-13.6 eV,已知電子電量e=1.6×10-19C,電子質量m=0.91×10-30kg,氫的核外電子的第一條可能軌道的半徑為r1=0.53×10-10m.
(1)若要使處于n=2的氫原子電離,至少要用頻率多大的電磁波照射氫原子?
(2)氫原子核外電子的繞核運動可等效為一環形電流,則氫原子處于n=2的定態時,核外電子運動的等效電流多大?
(3)若已知鈉的極限頻率為6.00×1014Hz,今用一群處于n=4的激發態的氫原子發射的光譜照射鈉,試通過計算說明有幾條譜線可使鈉發生光電效應?
解析:(1)要使處于n=2的氫原子電離,照射光光子的能量應能使電子從第2能級躍遷到無限遠處,最小頻率的電磁波的光子能量應為:hν=0-E14
得:ν=8.21×1014Hz.
(2)氫原子核外電子繞核做勻速圓周運動,庫侖力作向心力,有
Ke2r22=4π2mr2T2 ①
其中r2=4r1,根據電流強度的定義I=eT ②
由①②得I=e216πr1Kmr1 ③
將數據代入③得:I=1.3×10-4A
(3)由于鈉的極限頻率為6.00×1014Hz,則使鈉發生光電效應的光子的能量至少為
E0=hν=6.63×10-34×6.00×10141.6×10-19eV=2.486 eV
一群處于n=4的激發態的氫原子發射的光子,要使鈉發生光電效應,應使躍遷時兩能級的差ΔE≥E0,所以在六條光譜線中有E41、E31、E21、E42四條譜線可使鈉發生光電效應.
答案:(1)8.21×1014Hz (2)1.3×10-4A (3)四條
猜你感興趣:
1.高中物理選修3-5原子的結構練習試卷
2.高中物理原子結構知識點匯總
3.物理原子結構知識點
4.物理原子結構知識總結
5.分子和原子同步練習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