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0周年的高考考點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是展示國家實力、提振國民自信、表達向往和平的大事件,一定會彪炳史冊、光耀千古的。2016高考語文對此事件進行考查,不無可能!
1.語用題,應關注情景和語文綜合素養
命題人可以考慮將此事件作為語言運用命題的材料,既有選材鮮活、弘揚主旋律的的意義,又可以考查考生是否“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公民意識,還能考查表情達意的語文素養,可謂一箭三雕。其實,類似材料,早就有被用于高考命題的先例。且看1999年全國卷的語言運用題,當年正是國慶50周年:
(1999年全國卷)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語句,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5分)
人民共和國迎來了她五十誕辰。五十年像一條長河,有急流也有緩流;五十年像一幅畫,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詩,有痛苦也有歡樂。長河永遠奔流,畫卷剛剛展開,______________,史詩還在續寫。我們的共和國正邁著堅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時代。
2.作文題,應關注活動細節和影響
從歷年高考作文題看,一般很少命制政治意味濃厚的作文題。但該紀念活動的細節及影響需要密切關注,比如向抗戰老戰士老同志、將領、為抗戰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頒發紀念章,方隊、女儀仗兵首次參閱,邀請外國政要等,都可以從公民意識、家國情懷、世界眼光等角度來命制作文題。而這些角度是當前作文命題的熱點。
3.閱讀題,應關注人物事件通訊和評論
時評和人物、事件通訊入選高考題是非常常見的現象。關于此次紀念活動,有重大事件需要報道、有抗戰老兵值得書寫、更有官方或民間評論的價值傳播。所以這些散見于各個媒體的文章,都值得關注。
政治學科
1.閱兵+綜合國力
【熱點解讀】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閱兵是古今中外一種傳統的軍事儀式,歷來被認為是展國威、揚軍威的最好方式,更是綜合國力的展示。
【考向預測】選擇題,考查國際競爭的實質、如何提升綜合國力。
2.閱兵+國家主權
【熱點解讀】主權國家具有獨立權、自衛權。閱兵是我國的內部事務,何時閱兵、邀請誰來參加閱兵,完全由我國自主決定。和軍事演習相比,閱兵起到的震懾作用是非常間接和有限的。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向世界莊重承諾:“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中國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深知和平之可貴和來之不易,閱兵絕不是“秀肌肉”。
【考向預測】選擇題/主觀題,可能以個別國家對此次閱兵的無端指責為背景材料,考查國家主權的內容或主權國家的義務。
3.閱兵+聯合國
【熱點解讀】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8月28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表示,當前全世界都在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他此前也曾參加過多次相關紀念活動。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和中國人民一道,吸取歷史教訓、創造光明未來,是他作為聯合國秘書長的應盡之責。
【考向預測】選擇題,考查聯合國的作用以及性質和宗旨。
4.閱兵+民族精神
【熱點解讀】中華民族精神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勝利日閱兵對于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表達了我國與國際社會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
【考向預測】選擇題/主觀題,考查弘揚抗戰精神的意義,以及抗戰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關系。
5.閱兵+聯系觀
【熱點解讀】部分影響整體,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不僅是近代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也是決定和改變中國命運的一場關鍵性戰爭,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6.閱兵+矛盾觀
【熱點解讀】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抗戰勝利日閱兵與歷次國慶閱兵的主題和整體安排各有特點。與此前14次閱兵不同的是,這一次閱兵選擇了抗戰勝利紀念日——9月3日;與以往國慶閱兵慶典開始后,即升國旗、唱國歌、禮炮響起、開始檢閱不同,此次閱兵式開始前還有解放軍合唱團演唱等環節;另外與以往安排最大的不同是,閱兵式結束后并無群眾游行環節。
7.閱兵+價值判斷
【熱點解讀】價值判斷與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總體而言,國際社會對中國此次閱兵點贊的多、支持的多。當然,也有些人對中國如此隆重地舉行勝利日閱兵不大理解,甚至產生質疑,或認為是“秀肌肉”。這是因為不同的主體對同一事物的判斷,因所持立場不同而造成的。
8.閱兵+“閱兵藍”
【熱點解讀】政府應履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職能。本屆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自2015年開始,全國各地的空氣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PM2.5等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們看到了更多的藍天白云。9月3日北京閱兵,在繼APEC藍之后,又出現了“閱兵藍”。
歷史學科
1.重要史實
●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后,完全侵占中國東北,并成立偽滿洲國,此后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采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后,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同年12月9日國民政府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的主戰場之一。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 1945年9月2日,在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日本政府代表終于在投降書上簽字,宣布無條件投降。
2.抗日戰爭
(1)背景
日本:從大陸政策到“國策基準”的既定國策,新一輪經濟危機的沖擊加劇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中國:國共十年內戰。
國際:世界大國、大國集團和國際組織多采取“不干涉”的綏靖政策,從而在客觀上起到了放縱日本對中國侵略的作用。
(2)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全民族抗戰(根本原因);
②中共領導的人民軍隊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③國民黨愛國官兵的英勇抗戰;
④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蘇聯的援助、美國的原子彈);
⑤日本發動的是侵略的、非正義的法西斯戰爭。
(3)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抵御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轉折點。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