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輪復習的方法
一、積極調整心態,增強應試心理素質
掌握知識的水平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而在考前、考中的心態調整水平是高考成功的軟件。形象地說,高考既是打知識戰也是打心理戰,越是臨近高考,心態的作用越是突出。考試心態狀況制約著能力的發揮,心態好就能正常甚至超常發揮;心態差就可能失常發揮。有的考生平時成績相當出色,可是一到正式考試就不行,問題就出在心理素質上。一些考生由于不相信自己的實力,首先在心理上打垮了自己,因而發慌心虛、手忙腳亂,平時得心應手的試題也答不上來。
考生帶著一顆平常心去迎接高考,做最壞結果的打算,然后去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想問題反而能夠使心情平靜下來,并能自如應對各種復雜局面。另外,在復習的后期階段,尤其要針對自己的具體情況,恰當地提出奮斗目標,腳踏實地地實現它們,使自己在付出努力之后,能夠不斷地體會成功的喜悅。對于偶然的失誤,應準確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使下一步的復習更具有針對性。在后面的幾個月時間里教師和家長應該做到多多鼓勵學生,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學生遇到問題時也要及時地找老師尋求幫助和指導。
二、知識體系的細化
把貫穿高中物理的主干內容的知識結構、前后關聯起來。物理學科的知識構建重點放在課本定義、公式推導、研究現象上。如牛頓第一定律研究的是慣性定律,闡述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牛頓第二定律所研究的是力的瞬時作用規律,而動量定理所研究的是力對時間的積累作用規律。
對每一個知識板塊要完成這四項工作:①基本規律和公式;
②容易忘記的內容;
③解題方法與技巧;
④經常出錯的問題。
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正確的解題過程應該是:
①逐字逐句,仔細審題;
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
③分析過程,畫示意圖,找到特征;
④尋找規律,列出方程;
⑤推導結果,討論意義。
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備考策略
1. 培養綜合能力
(1)注重高中物理學科思想的滲透;
(2)習題配備上,注意繼續強化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3)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策略。
2. 訓練解題技術
(1)回首俯瞰高中物理知識,整體把握所學知識;
(2)緊緊鎖定重點題型尋找高中物理二輪復習的切入點;
(3)熟練抓捕問題的題眼,精準作答每一題。
3. 二輪復習試題配備導向
(1)強調知識結構,重點加強記憶知識點數量與熟練程度;
(2)強調能力結構,重點提高運用知識的質量與思維品質;
(3)強調素養構成,重點促進素養的形成與提高綜合表現水平。
高考物理答題方法
1.審題能力再提高
①第一遍讀題(泛讀),頭腦中出現物理圖景的輪廓。頭腦中的圖景(物理現象、物理過程)與某些物理模型找關系,初步確定研究對象,猜想所對應的物理模型。
②第二遍讀題(精讀),頭腦中出現較清晰的物理圖景。由題設條件,進行分析、判斷,確定物理圖景(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的變化趨向。基本確定研究對象所對應的物理模型。
③第三遍讀題(選讀),通過對關鍵詞語的感悟和理解,隱含條件的挖掘,干擾因素排除后,對題目有清楚的認識。最終確認所研究物理事件的研究對象、物理模型及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2.如何進行物理過程分析
①抓住關鍵狀態分析。如題目中明顯的轉折提示:分開、一起、返回(回到)、恰好等詞語。
②物理過程的界定和分析,即狀態、過程的判定。物理力學是橋梁,非常容易和其他模塊整合。因此物理復習先把力學過關。
3.如何選擇規律
注意整理平時做題、模擬考試時的一些規律
4.解題應再規范
①對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題中又沒有明確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號用假設的方式進行說明;
②說明題中的一些隱含條件;
③說明研究對象和研究的過程;
④寫出所列方程的理論依據,列原始方程式,不用連等式;列分步式,不列綜合式;分行列式;
⑤字跡書寫認真,能快速辨認。
四、注重與化學、生物學科的聯系
既然是理科綜合就不是只考物理一門,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合理分配好做物理、化學、生物的時間。在以往的理綜練習中,絕大部分學生不愿意先做物理,他們認為物理很難,不如先把容易拿分的化學和生物做完。如果學生的生物和化學水平不是很高,往往留給物理的時間就很少了,所以考生要對這三門課的水平作一定的分析與評價,能合理的安排好時間,遇到難題跳過去,把時間用在會做的題上面。在理綜考試中,總共有21道選擇題共126分,所以能把選擇題做好是拿到高分的關鍵,所以通常是建議學生先把這三門課的選擇題認真做完。盡量按照題目順序做題,不要輕易放過任何一道題,當然也不能在某一個題上死磕,糾纏時間,在有限的答題時間內,最求理綜成績的最大化,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高考物理復習時間表
章節 | 內容 | 時間 | 考點 |
專題一 | 力與物體的平衡 | 3月10日 | 考向一 受力分析 |
3月11日 | 考向二 靜態平衡 | ||
3月12日 | 考向三 動態平衡 | ||
3月14日 | 考向四 電磁感應中的受力平衡 | ||
專題二 | 力與直線運動 | 3月15日 | 考向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應用 |
3月16日 | 考向二 運動圖象問題 | ||
3月17日 | 考向三 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 | ||
3月18日 | 考向四 動力學方法分析“傳送帶”模型和“板—塊”模型 | ||
3月19日 | 考向五 動力學中的臨界問題 | ||
專題三 | 力學中的曲線運動 | 3月21日 | 考向一 平拋運動的規律及應用 |
3月22日 | 考向二 圓周運動的分析 | ||
3月23日 | 考向三 萬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 ||
3月24日 | 考向四 雙星和多星問題 | ||
專題四 | 電學中的曲線運動 | 3月25日 | 考向一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曲線運動 |
3月26日 | 考向二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曲線運動 | ||
專題五 | 動量和能量 | 3月28日 | 考向一 功和功率 動能定理 |
3月29日 | 考向二 能量觀點的應用 | ||
3月30日 | 考向三 動力學觀點和能量觀點的綜合應用 | ||
3月31日 | 考向四 動量定理的應用 | ||
4月3日 | 考向五 動量觀點、能量觀點的應用 | ||
4月5日 | 考向六 力學三大觀點的綜合應用 | ||
專題六 | 電場和磁場 | 4月6日 | 考向一 電場的性質 |
4月11日 | 考向二 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 | ||
4月12日 | 考向三 平行板電容器相關問題分析 | ||
4月13日 | 考向四 帶電粒子(帶電體)在電場中的運動 | ||
4月14日 | 考向五 磁場的性質 | ||
4月15日 | 考向六 帶電粒子在勻強有磁場中的運動 | ||
4月16日 | 考向七 帶電粒子(帶電體)在疊加場中的運動 | ||
專題七 | 電路與電磁感應 | 4月18日 | 考向一 直流電路的計算及動態分析 |
4月19日 | 考向二 交變電流及理想變壓器 | ||
4月20日 | 考向三 楞次定律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 ||
4月21日 | 考向四 電磁感應中的圖象問題 | ||
4月22日 | 考向五 電磁感應定律中的能量和動量問題 | ||
4月23日 | 考向六 動力學中的單桿、雙桿、導線框問題 | ||
專題八 | 原子結構與原子核 | 4月25日 | 考向一 氫原子能級躍遷和光電效應 |
4月26日 | 考向二 衰變、核反應與核能的計算 | ||
專題九 | 力學實驗 | 4月27日 | 考向一 基本儀器的使用與讀數 |
4月28日 | 考向二 “紙帶類”實驗 | ||
4月29日 | 考向三 “彈簧”“橡皮條”類實驗 | ||
4月30日 | 考向四 力學實驗拓展創新 | ||
專題十 | 電學實驗 | 5月4日 | 考向一 基本器材的使用與讀數 |
5月5日 | 考向二 電表的改裝、多用電表的原理與使用 | ||
5月6日 | 考向三 以測電阻為核心的實驗 | ||
5月11日 | 考向四 以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為核心的實驗 | ||
專題十一 | 熱學 | 5月12日 | 考向一 分子動理論 內能、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
5月13日 | 考向二 氣體熱現象的微觀意義、固體和液體 | ||
5月14日 | 考向三 氣體實驗定律和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 ||
5月15日 | 考向二 氣體實驗定律與圖象、熱力學第一定律等的綜合 |
高考物理基礎知識點
(1)極性分子之間
極性分子的正負電荷的重心不重合,分子的一端帶正電荷,另一端帶負電荷。當極性分子相互接近時,由于同極相斥,異極相吸,使分子在空間定向排列,相互吸引而更加接近,當接近到一定程度時,排斥力同吸引力達到相對平衡。極性分子之間按異極相鄰的狀態取向。
(2)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之間
非極性分子的正負電荷重心是重合的,當非極性分子與極性分子相互接近時,由于極性分子電場的影響,使非極性分子的電子云發生“變形”,從而使原來的非極性分子產生極性。這樣,非極性分子與極性分子之間也就產生了相互作用力。極性分子對非極性分子有誘導作用。
(3)非極性分子之間
非極性分子間不可能產生上述兩種作用力,那又是怎樣產生作用力的呢?
我們說非極性分子的正負電荷重心重合是從整體上講的。但由于核外電子是繞核高速運動的,原子核也在不斷振動之中,原子核外的電子對原子核的相對位置會經常出現瞬間的不對稱,正負電荷重心經常出現瞬間的不重合,也就是說非極性分子經常產生瞬時極性,從而使非極性分子間也產生了相互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