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備考技巧
重視物理實驗:實驗要從目的、原理、器材、步驟、數據處理、誤差分析6個方面著手。設計試驗要遵循的原則:安全性、準確性、方便性。
全面考慮試題條件:如摩擦力是動摩擦還是靜摩擦;彈簧彈力是拉力還是壓力;電荷是正還是負,有無初速,是否僅受電場或磁場力作用。
要注重物理思維方法的靈活運用,一條路走不通就要變換思路考慮問題:如整體法、隔離法、逆向思維法、控制變量法、等效法、對稱法、圖像法等等;聯系實際題要注意抽象成某些物理模型。
回歸課本形成體系:回歸課本,盤點一下自己的知識結構,在自己的大腦中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可以把以前做過的試卷、題目整理后,檢視自己曾經出過的錯題,從中找到自己知識上的漏洞,思維方式上的偏差,解題規范上的漏洞。對于這些錯題盡量重新做一遍,在這個過程中要思考當初出錯的原因,必要時還要重新回到課本澄清一些概念。
高考物理答題技巧
選擇題技巧:
1、由簡至難,每道題的用時不超過5分鐘;
2、多選題不確定的題先跳過;
3、注意題目中的關鍵字和條件,準確快速判斷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的章節。
填空題技巧:
1、直接記憶型填空,靠記憶快速準確應答;
2、分析型填空,分析題目所考的知識點;
3、計算型填空,答案要按要求填寫。
計算題技巧:
1、確定已知條件和相對隱含條件;
2、確定主要解題步驟;
3、分清各個物理過程,狀態及其相互聯系。
高考物理知識點
熱力學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自從焦耳以無以辯駁的精確實驗結果證明機械能、電能、內能之間的轉化滿足守恒關系之后,人們就認為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個普遍的基本規律。
●內容
一個熱力學系統的內能U增量等于外界向它傳遞的熱量Q與外界對它做功A的和。(如果一個系統與環境孤立,那么它的內能將不會發生變化。)
●符號規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數學表達式也適用于物體對外做功,向外界散熱和內能減少的情況,因此在使用:△E=-W+Q時,通常有如下規定:
①外界對系統做功,A>0,即W為正值。
②系統對外界做功,A<0,即W為負值。
③系統從外界吸收熱量,Q>0,即Q為正值
④系統從外界放出熱量,Q<0,即Q為負值
⑤系統內能增加,△U>0,即△U為正值
⑥系統內能減少,△U<0,即△U為負值
●理解
從三方面理解
1.如果單純通過做功來改變物體的內能,內能的變化可以用做功的多少來度量,這時系統內能的增加(或減少)量△U就等于外界對物體(或物體對外界)所做功的數值,即△U=A
2.如果單純通過熱傳遞來改變物體的內能,內能的變化可以用傳遞熱量的多少來度量,這時系統內能的增加(或減少)量△U就等于外界吸收(或對外界放出)熱量Q的數值,即△U=Q
3.在做功和熱傳遞同時存在的過程中,系統內能的變化,則要由做功和所傳遞的熱量共同決定。在這種情況下,系統內能的增量△U就等于從外界吸收的熱量Q和外界對系統做功A之和。即△U=A+Q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轉移和轉化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不變。
●能量的多樣性
物體運動具有機械能、分子運動具有內能、電荷具有電能、原子核內部的運動具有原子能等等,可見,在自然界中不同的能量形式與不同的運動形式相對應。
●不同形式的能量轉化
"摩擦生熱"是通過克服摩擦力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水壺中的水沸騰時水蒸氣對壺蓋做功將壺蓋頂起,表明內能轉化為機械能;電流通過電熱絲做功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這些實例說明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且這一轉化過程是通過做功來完成的。
●能量守恒的意義
1.能的轉化與守恒是分析解決問題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法,它比機械能守恒定律更普遍。例如物體在空中下落受到阻力時,物體的機械能不守恒,但包括內能在內的總能量守恒。
2.能量守恒定律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中三大發現之一,也莊重宣告了第一類永動機幻想的徹底破滅。
3.能量守恒定律是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這個定律將廣泛的自然科學技術領域聯系起來。
高考物理知識點梳理
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運動軌跡為曲線,向心力存在是條件,曲線運動速度變,方向就是該點切線。
2.圓周運動向心力,供需關系在心里,徑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離。
3.萬有引力因質量生,存在于世界萬物中,皆因天體質量大,萬有引力顯神通。
衛星繞著天體行,快慢運動的衛星,均由距離來決定,距離越近它越快。
距離越遠越慢行,同步衛星速度定,定點赤道上空行。
高考物理知識點歸納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并聯串聯電路(P、U與R成正比)并聯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電流關系I總=I1=I2=I3I并=I1+I2+I3+
電壓關系U總=U1+U2+U3+U總=U1=U2=U3
功率分配P總=P1+P2+P3+P總=P1+P2+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