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高效學習方法
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注意事項
作為一名高中生,要和小學初中區分開的是,高中生已經具備了成年人的意識,做事和思考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邏輯性,面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時,要改變以往的單純接受式學習方法,采用自主式學習,在接受的同時要以探究、體驗、合作學習額的那個多樣化方法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做到: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展開討論,形成新知,應用反思。
重視基礎題和領悟數學思想方法
除了做基礎訓練題、立體幾何每日一題外,還可以做一些綜合題,并且養成解題后反思的習慣。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反思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反思多種解法的優劣,反思各種方法的縱橫聯系。而總結出它所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題目編成一組,不斷提煉、不斷深化,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逐步學會觀察、試驗、分析、猜想、歸納、類比、聯想等思想方法,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重視錯題本的建立和應用
準備一本數學學習“病例卡”,把平時犯的錯誤記下來,找出“病因”開出“處方”,并且經常地拿出來看看、想想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怎么改正,這樣到高考時你的數學就沒有什么“病例”了。我們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一定數量的數學習題,積累解題經驗、總結解題思路、形成解題思想、催生解題靈感、掌握學習方法。
從以往考試中找到規律加以利用
有關專家曾對高考落榜生和高考佼佼者特別是一些地區的高考“狀元”進行過研究和調查,結果發現,他們的最大區別不是智力,而是應試中的心理狀態。也有人曾對影響考試成功的因素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排在第一位的是應試中的心態,第二位的是考前狀況,第三位的是學習方法,我們最重視的記憶力卻排在第17位。事實上,側重對考生素質和能力的考核已經是各類考試改革的大趨勢,應試中的心態對應試的成功將日趨重要。具有良好心理狀態的考生,可以較好地預防考試焦慮,較好地運籌時間,減少應試中的心理損傷。
掌握公式和解題技巧,做到嫻熟應用
對經常使用的數學公式要理解來龍去脈,要進一步了解其推理過程,并對推導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可能變化自行探究。對今后繼續學習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對生活實際經常用到的常識,也要進行必要的訓練。例如:1-20的平方數;簡單的勾股數;正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以及高和邊長的關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系……這樣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勝過做大量習題,而且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基礎知識要重視
在復習過程中夯實數學基礎,要注意知識的不斷深化,注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關系,將新知識及時納入已有知識體系,逐步形成和擴充知識結構系統,這樣在解題時,就能由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從記憶系統中檢索出有關信息,選出最佳組合信息,尋找解題途徑、優化解題過程。
關注考試動向,提高做題效率
要把握好目前的高考動向,特別是近年來上海的高考越來越注重解題過程的規范和解答過程的完整。在此特別指出的是,有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解出題目的答案就萬事大吉了,其實只要是有過程的解答題,過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會做而不得分。
學好高中數學的技巧
數學是一門講理的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初中、高中學習的數學都叫做初等數學,是高等數學的基礎。而相對于初中數學來說,高中數學明顯難了很多。因此,很多原本在初中數學成績很好的同學,到了高中就感到吃力了。針對高中數學特點,北京新東方老師特意總結了兩大要點,供同學們參考。
第一大要點:圖是高中數學的生命線
圖是初等數學的生命線,能不能用圖支撐思維活動是能否學好初等數學的關鍵。無論是幾何還是代數,拿到題的第一件事都應該是畫圖。有的時候,一些簡單題只要把圖畫出來,答案就直接出來了。遇到難題時就更應該畫圖,圖可以清楚地呈現出已知條件。而且解難題時至少一問畫一個圖,這樣看起來清晰,做題的時候也好捋順思路。
首先要在腦中有畫圖的意識,形成條件反射,拿到一道數學題就先畫圖。而且要有用圖的意識,畫了圖而不用,等于沒畫。
有了畫圖、用圖的意識后,要具備畫圖的技能。有人說,畫圖還不簡單啊,學數學有誰不會畫圖啊。還真不要小看這一點。很多同學畫圖沒有好習慣,不會用畫圖工具。圓規、尺子不會用,畫出圖來非常難看。不是要求大家把圖畫的多漂亮,而是清晰、干凈、準確,這樣才會對做題有幫助。改正一下自己在畫圖時的一些壞習慣,就能提高畫圖的能力。
最重要的,也是高中生最需要培養的就是解圖能力。就是根據給定圖形能否提煉出更多有用信息;反之亦然,根據已知條件能否畫出準確圖形。
現在高考中會出現數學實驗題,這是新課標的產物,就是為了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題雖然新,但只要細心分析就會發現,其實解題運用的知識都是你學過的。高考題是非常嚴謹的,出題不可能超出教學大綱。
第二大要點:考后總結
老師、家長在學生考試后總是關注學生成績于上一次考試比有怎樣的區別。學生們也總是在沒考好時找各種理由,無論是為了安慰自己還是安慰老師和家長。家長們在看到孩子成績下降后不要過分緊張,只要讓學生養成一個很好的考試習慣,不愁成績上不去。
學生在考試后應該總結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這次考試中有什么優點值得表揚。這是自我肯定的過程,太多的人讓學生總結丟分原因了,卻忽略了除了丟的分,學生還得到了很多分呢。學生要客觀分析得分情況,哪些分是靠自己扎實的知識和解題的技巧輕松拿到手的;哪些分是腦中有大概印象再加一點運氣成分拿到手的。不管是怎樣拿到的,只要是得分了,就值得表揚。
第二,自己還有哪方面問題。在肯定自己優點的時候要客觀,分析問題的時候更要客觀。很多學生喜歡說一句話“我馬虎了,不小心算錯了。”我相信,這是實話,但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馬虎?其實究其根源是計算能力不過關。這是小學算術沒學好,我沒有辦法。計算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生反復訓練才能得到的一種能力。發現問題,針對自己的問題制定相應訓練,防止下一次考試時再在同一個問題上丟分。
第三,總結心理。心理因素也是影響考試成績的一部分,例如此次考試是全年級打亂順序,學生坐在陌生的教室中考試感到緊張,這就有可能影響考試的發揮。這種問題不是發現后短時間就能解決的。要知道,高考時不止是打亂班級順序的問題了,你可能到一個你根本沒去過的學校參加考試,身邊的坐的同學是你認識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學生要學會自我調整,不要讓這些客觀外在條件影響考試水平的發揮。
還是那句話,數學是講理的學科,做完題后想一想,你這樣做是不是有道理。數學有三種表現形式,漢語言文字、符號語言和圖形。如果能把數學的這三中表現形式在思維中統一起來,那就說明在你腦海中已經形成了數學思維。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學會聽、看、畫、寫、算,充分利用各種感官,架構數學思維,才能夠學好高中數學。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
一、課后及時回憶
如果等到把課堂內容遺忘得差不多時才復習,就幾乎等于重新學習,所以課堂學習的新知識必須及時復習。
可以一個人單獨回憶,也可以幾個人在一起互相啟發,補充回憶。一般按照教師板書的提綱和要領進行,也可以按教材綱目結構進行,從課題到重點內容,再到例題的每部分的細節,循序漸進地進行復習。在復習過程中要不失時機整理筆記,因為整理筆記也是一種有效的復習方法。
二、定期重復鞏固
即使是復習過的內容仍須定期鞏固,但是復習的次數應隨時間的增長而逐步減小,間隔也可以逐漸拉長。可以當天鞏固新知識,每周進行周小結,每月進行階段性總結,期中、期末進行全面系統的學期復習。從內容上看,每課知識即時回顧,每單元進行知識梳理,每章節進行知識歸納總結,必須把相關知識串聯在一起,形成知識網絡,達到對知識和方法的整體把握。
三、科學合理安排
復習一般可以分為集中復習和分散復習。實驗證明,分散復習的效果優于集中復習,特殊情況除外。分散復習,高中生物,可以把需要識記的材料適當分類,并且與其他的學習或娛樂或休息交替進行,不至于單調使用某種思維方式,形成疲勞。分散復習也應結合各自認知水平,以及識記素材的特點,把握重復次數與間隔時間,并非間隔時間越長越好,而要適合自己的復習規律。
四、重點難點突破
對所學的素材要進行分析、歸類,找出重、難點,分清主次。在復習過程中,特別要關注難點及容易造成誤解的問題,應分析其關鍵點和易錯點,找出原因,必要時還可以把這類問題進行梳理,記錄在一個專題本上,也可以在電腦上做一個重難點“超市”,可隨時點擊,進行復習。
五、復習效果檢測
隨著時間的推移,復習的效果會產生變化,有的淡化、有的模糊、有的不準確,到底各環節的內容掌握得如何,需進行效果檢測,如:周周練、月月測、單元過關練習、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都是為了檢測學習效果。檢測時必須獨立,限時完成,保證檢測出的效果的真實性,如果存在問題,應該找到錯誤的根源,并適時采取補救措施進行校正。目前市場上練習冊多如牛毛,請在老師的指導下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