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考題分析談高三數學復習:重基礎重思維
時間:
未知2
數學備考
今年已經是上海市全面實施二期課改后的第三年,高考(微博)數學試題結構、難易程度等均呈現穩定趨勢,延續了“重基礎,重思維”的考查方向,依然注重能力立意。試題整體起點較低,運算量適中,考生拿到試卷后很快能夠上手,有利于發揮出真實水平。
試卷結構穩定,考點分布均勻
今年上海高考數學試卷題型、題量、分值和2010年均保持一致。填空題共14題,分值為4分一題;選擇題共4題,分值為5分一題;解答5個大題共計74分。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感覺試題表述更加具有“親和力”,易于理解,但是想要高分,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出色的書面表達和臨場應變能力。
雖然上海高考一直以能力立意為導向,不再追求考綱知識點的覆蓋率,但今年的考卷仍然呈現出考點分布均勻的特點。尤其在理科卷中,數學期望、行列式、極坐標、復數、概率等內容交替出現,三角考題難度適中,周期函數、立體幾何中的線面角、二面角等內容均有涉及。三大重點板塊函數、數列、解析幾何依然是分值 “大戶”,填空、選擇壓軸題分別考查了數列極限應用和等比數列的定義,解答題最后一題為解析幾何,而函數的“影子”遍布試卷的各個角落。
落實雙基要求,注重能力立意
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每年高考的“規定動作”,今年的考題也不例外,大部分填空題基本是對單個知識或方法的考查,不人為設置多余“障礙”,易于上手得分。解不等式、解三角形、求三角函數最值等解法均來源于教材基本方法,尤其填空12題“隨機抽取的9個同學中,求至少有2個同學在同一月份出生的概率”更是源自高三課本(90頁)例題的直接改編。每一年的高考試題始終在不斷提醒廣大同學:無論是基礎年級的學習還是高三綜合復習,切忌脫離課本,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關注“雙基”的同時,“能力”考查依然是高考的主要目標。解析幾何作為壓軸題并不意外,但對于“平面上點到線段的距離”這個問題,相信大家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長達11行的題目,考生首先面臨的困難是閱讀審題,尤其是對數學語言、符號的理解。其次,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分類討論,探究到定點與定點、到定點與定直線距離相等點的軌跡,通過圓錐曲線定義揭示結論,理解問題的實質。作為壓軸題,考查學生知識遷移、研究性學習等綜合能力,重在應用的同時,再次將解法回歸課本概念,試卷能力要求較去年有所提升。
給新高三同學們的復習建議
相信今年高考的另一群關注者是新高三的同學們,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你們將如何應對,開展自己的復習呢?在這里,我們不妨建議大家關注這樣幾個問題。
(1)領先一步,提前規劃。無論你的目標定位是自主招生還是高考,都需要走在前面,認真規劃自己的目標與方向。嘗試問自己這幾個問題:你的目標是什么,如何達成這個目標,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做一個明明白白的人。為自己制定短期、長期的計劃。對于數學學科來說,尤其做好第一輪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梳理與訓練,為后續提升綜合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
(2)關注學法,提升效率。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好的學習方法會讓你終生受益。學會聆聽,珍惜課堂時間,分享老師和同學們的最佳方法;善于記錄、整理,記下知識點漏洞、不同思路與解法,定期整理典型問題與一般方法,同時能經常性地對所聽、所看、所思、所提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和反思。
(3)理解內涵,學會思考。理解數學學科內涵、提升思維品質對于廣大深陷“題海”的同學們,可謂是一盞“指路明燈”。不妨從重點板塊——函數、數列、解析幾何開始深度學習;關注對解題方法——歸納、化歸、構造、類比等的持續鍛煉;學會用抽象、邏輯、形象、直覺等不同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想問題,你會收獲更多。
試卷結構穩定,考點分布均勻
今年上海高考數學試卷題型、題量、分值和2010年均保持一致。填空題共14題,分值為4分一題;選擇題共4題,分值為5分一題;解答5個大題共計74分。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感覺試題表述更加具有“親和力”,易于理解,但是想要高分,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出色的書面表達和臨場應變能力。
雖然上海高考一直以能力立意為導向,不再追求考綱知識點的覆蓋率,但今年的考卷仍然呈現出考點分布均勻的特點。尤其在理科卷中,數學期望、行列式、極坐標、復數、概率等內容交替出現,三角考題難度適中,周期函數、立體幾何中的線面角、二面角等內容均有涉及。三大重點板塊函數、數列、解析幾何依然是分值 “大戶”,填空、選擇壓軸題分別考查了數列極限應用和等比數列的定義,解答題最后一題為解析幾何,而函數的“影子”遍布試卷的各個角落。
落實雙基要求,注重能力立意
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每年高考的“規定動作”,今年的考題也不例外,大部分填空題基本是對單個知識或方法的考查,不人為設置多余“障礙”,易于上手得分。解不等式、解三角形、求三角函數最值等解法均來源于教材基本方法,尤其填空12題“隨機抽取的9個同學中,求至少有2個同學在同一月份出生的概率”更是源自高三課本(90頁)例題的直接改編。每一年的高考試題始終在不斷提醒廣大同學:無論是基礎年級的學習還是高三綜合復習,切忌脫離課本,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關注“雙基”的同時,“能力”考查依然是高考的主要目標。解析幾何作為壓軸題并不意外,但對于“平面上點到線段的距離”這個問題,相信大家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長達11行的題目,考生首先面臨的困難是閱讀審題,尤其是對數學語言、符號的理解。其次,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分類討論,探究到定點與定點、到定點與定直線距離相等點的軌跡,通過圓錐曲線定義揭示結論,理解問題的實質。作為壓軸題,考查學生知識遷移、研究性學習等綜合能力,重在應用的同時,再次將解法回歸課本概念,試卷能力要求較去年有所提升。
給新高三同學們的復習建議
相信今年高考的另一群關注者是新高三的同學們,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你們將如何應對,開展自己的復習呢?在這里,我們不妨建議大家關注這樣幾個問題。
(1)領先一步,提前規劃。無論你的目標定位是自主招生還是高考,都需要走在前面,認真規劃自己的目標與方向。嘗試問自己這幾個問題:你的目標是什么,如何達成這個目標,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做一個明明白白的人。為自己制定短期、長期的計劃。對于數學學科來說,尤其做好第一輪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梳理與訓練,為后續提升綜合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
(2)關注學法,提升效率。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好的學習方法會讓你終生受益。學會聆聽,珍惜課堂時間,分享老師和同學們的最佳方法;善于記錄、整理,記下知識點漏洞、不同思路與解法,定期整理典型問題與一般方法,同時能經常性地對所聽、所看、所思、所提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和反思。
(3)理解內涵,學會思考。理解數學學科內涵、提升思維品質對于廣大深陷“題海”的同學們,可謂是一盞“指路明燈”。不妨從重點板塊——函數、數列、解析幾何開始深度學習;關注對解題方法——歸納、化歸、構造、類比等的持續鍛煉;學會用抽象、邏輯、形象、直覺等不同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想問題,你會收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