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最佳復習方法
熟悉考綱:詳細了解數學高考的考試內容和要求,包括考試形式、考試范圍、難度及基本要求。
泛讀教材:學習教材,并逐步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義,尤其要注意重點難點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完成練習:完成基本的習題,鞏固基礎知識的理解,通過舉一反三來加深掌握和記憶。
第二輪復習:
查漏補缺:查漏補缺并鞏固難點,強化重點知識,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練習。
做和復習真題:做歷年高考真題,結合自己的考試情況進行復習和總結,掌握考試趨勢和重點難點。
定期做模擬題:進行模擬考試來檢測自己復習情況,對弱項進行適量練習與強化,適當調整復習方法。
第三輪復習:
總結知識點:逐個知識點進行統計和總結,并按照優先級進行安排,從基礎開始鞏固,逐步深入,強化重點。
模擬考試:逐步進行模擬考試,找到考試策略,加強考試心態調適。
針對性復習:重點關注易混點、考試重點和應變技巧,針對性進行復習,并強化解題技巧和策略。
局部突破:針對前兩輪復習中整理出的薄弱環節和技能要求,進行精細化攻關,進行相應練習以突破局部難題。
如何高效復習高三數學
要明確復習計劃
一般來說,數學學科要進行三輪復習,這是被實踐證明了的十分有效的復習策略。即一輪進行基礎知識復習,目的是系統地回顧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點和數學思想方法,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全面系統地對知識進行梳理,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加強對基本技能的訓練,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絡,在應用中理解其本質,形成能力,實現由知識到能力的跨越。一輪復習的時間要長一些,要做到細致入微、面面俱到。一輪復習的時間一般為9月初到次年的3月中旬。二輪進行專題(即模塊)復習,目的是加強對數學知識與方法的整合,也就是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打破章節界限,以專題、板塊的形式對重點內容和熱點題型進行復習,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二輪復習要針對高考的熱點進行專題選擇、專項訓練。二輪復習的時間一般從3月中旬到4月底。三輪進行模擬訓練,目的是訓練應試技能、技巧,查漏補缺。在這一復習階段,學校一般要每周組織一次模擬高考的訓練。三輪復習的時間一般從5月初到5月底,歷時4周左右。
要緊緊抓住課堂
課堂是復習的主陣地,課堂抓住了、利用好了,復習的效率必然會提高。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同學們需要在課前先做好預習,對疑難點做好標記或整理成問題,這樣帶著問題聽課就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疑難點集中精力聽、記,必要時可以向老師提問。這樣復習時才能做到不留疑點、不留盲點、不留死角、不留尾巴。
要做好課后訓練
學習數學,沒有一定數量的解題訓練做保證,是無法學透、學深、學精的,因此,大家每天都必須做一定數量的數學練習題。但選題、做題要注意科學、有效,并不是題目選得越難越好,做得越多越好。一般來說,在一輪復習中,應該以回歸課本題為主,并圍繞課本中的典型例、習題選擇變式練習題,把課本中的典型例、習題做熟、做透。所謂“做熟”,就是對任意一道課本題(或其變式題)都能夠快速、順暢地解出來;所謂“做透”,就是對課本中典型例、習題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能夠熟練地掌握。在二輪專題復習中,應該以高考題和當年各地的模擬檢測題為主,因為這些題目是命題專家精心打磨出來的,具有很好的導向性和典型性。資料不要選得過多,多了也用不完、用不透,手中只要有一本好資料,再配有老師每天發的“導學案”就足夠了。最關鍵的是要把這本資料和老師每天發的“導學案”按部就班地用好、做透,這樣才能有好的效果。
高考數學滿分答題方法
1.高考數學先易后難是所有科目應該遵循的原則,而數學卷上顯得更為重要。
一般來說,高考數學選擇題的后兩題,填空題的后一題,解答題的后兩題是難題。當然,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有的簡單題目也可能是自己的難題,所以題目的難易只能由自己確定。一般來說,小題思考1分鐘還沒有建立解答方案,則應采取“暫時性放棄”,把自己可做的題目做完再回頭解答;
2.高考數學選擇題有其獨特的解答方法,首先重點把握選擇支也是已知條件,利用選擇支之間的關系可能使你的答案更準確。切記不要“小題大做”。
注意解高考數學答題按步驟給分,根據高考數學題目的已知條件與問題的聯系寫出可能用到的公式、方法、或是判斷。雖然不能完全解答,但是也要把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寫到答卷上。多寫不會扣分,但寫了就可能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