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知知識點
高中語文必知知識點:三字成語及溯源
【應聲蟲】比喻胸無主見,人云亦云,隨聲附和之人。
有人中年得怪病,每當他說話,腹中就有蟲子小聲仿效。幾年之后,其聲越來越大。有道士見了大吃一驚,說:“這是應聲蟲,長久不醫治,會殃及妻子兒女。應該去讀醫書《本草》,讀到應聲蟲畏懼而不應聲的藥名,就服用此藥。”此人照辦,讀至“雷丸”,蟲不再應聲,于是就服用“雷丸”而治好了怪病。
【二百五】指帶有傻氣、做事魯莽的人。
古時銀子五百兩為一封,二百五十兩為半封,諧音“半瘋”。因此,用“二百五”借指那些頭腦簡單、做事莽撞、傻里傻氣的人。
【拍馬屁】比喻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討好別人。
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等地,草原遼闊,盛產馬匹,而且經常出現寶馬良駒。牧民們常以養得駿馬為榮。有時人們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并附帶隨口夸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起初,人們實事求是。相沿已久,有的人就一味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
【露馬腳】比喻無意中暴露出隱蔽的真相。
據傳,明太祖朱元璋年輕時與一位也是平民出身的馬姑娘結了婚。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念馬氏輔佐有功,封她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當時以“三寸金蓮”為美,而馬氏卻長著一雙未經纏過的“大足”。馬氏為自己腳大而深感不安,在人前從來不將腳伸出裙外。一天,馬氏游興大發,乘坐大轎走上街頭。有大膽者偷瞧,正巧一陣大風將轎簾掀起一角,馬氏擱在踏板上的兩只大腳赫然入目。于是,一傳十,十傳百,頓時轟動了整個京城。從此,“馬腳”一詞流傳于世。
【吹牛皮】比喻說大話,夸大其詞。
相傳,從前黃河上游一帶,水急浪惡,難以行舟。當地人常用牛、羊皮制成筏子渡河。
皮筏由幾個牛、羊皮口袋連結而成,使用時用嘴給皮筏充氣,于是就有了“吹牛皮”一語。不用足夠的力氣,光談空話,皮筏是吹不起來的。人們常對光說空話的人說:你有本事就到河邊吹牛皮看。后來,就以“吹牛皮”比喻說大話,夸夸其談。
【孺子牛】原指甘愿給小孩子當牛的人。后比喻甘愿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孺子:小孩子。)
春秋時齊景公寵愛兒子荼,一次,景公跟兒子游戲,自己口銜繩子當牛,竟被兒子拉動繩子而折斷牙齒。景公死后,大臣依照他的旨意,立公子荼做了國君。另外幾個公子逃往國外。大臣陳僖子想廢掉荼,就暗地里將公子陽生接回國內。大臣鮑放(鮑子)反對,對陳僖子說:“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左傳•哀公六年》)這里用“孺子牛”說齊景公對他的幼兒很寵愛。魯迅《自嘲》詩“俯首甘為孺子牛”一句,用了這個典故而注入了全新的內容,表示他甘為人民大眾之牛,表達自己對人民大眾的無限忠誠。
【破天荒】舊時文人常用來表示突然得志揚名。現在用來指從未有過或第一次出現的新鮮事。
“天荒”本指混沌未開的原始狀態。唐朝年間,荊南地區參加京城會試的考生,很多年竟沒有一個考中。于是人們稱荊南地區為“天荒”,把那里的考生稱為“天荒解”。唐宣宗大中四年,荊南考生劉銳終于金榜題名,破了“天荒”。當時,魏國公崔弦鎮守荊南,寫信表示祝賀,并贈他70萬“破天荒”錢。劉銳不肯接受崔弦所贈之錢,在給崔弦的回信中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
高中語文必知知識點:秦漢文學
秦漢文學
一漢賦基礎:1、《呂氏春秋》是呂不韋召集門客集體編纂的,它又簡稱為為《呂覽》,由十二紀、八覽、六論組成。《漢書藝文志》稱這為“雜家”。
3、西漢初期,著名的政論散文家是賈誼和晁錯,賈誼的政論文名作是《過秦論》,魯迅稱它為“西漢鴻文”,晁錯的代表作是《論貴粟書》、《賢良對策》等,學習方法。
4、漢初楚聲短歌主要有項羽的《垓下歌》、《劉邦》的《大風歌》。
5、漢代最興盛的文學體裁是賦,但真正標志漢代文學最高成就的是《史記》中的人物傳記、詩歌中的漢樂府民間歌辭和由中下層文人創作的五言詩《古詩十九首》。
6、最早寫賦體作品并以賦名篇,現仍有作品流傳下來的是戰國時的荀子。
7、漢賦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階段主要流行的是追隨楚騷余緒的“騷體賦”;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主要有賈誼的《吊屈原賦》《?鳥賦》,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枚乘的《七發》。第二階段是漢賦的鼎盛時期,流行“散體大賦”,主要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等。其中《大人賦》是諷刺漢武帝好神仙的。楊雄的代表作有《甘泉賦》、《長楊賦》等。其他如王褒、東方朔等也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第三階段流行的是抒情言志的“小賦”,著名的作家有張衡、蔡邕、趙壹、禰衡等。
8、枚乘的《七發》是標志著散體大賦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七發》的形式對后來的辭賦是有影響的,它的體制結構后來被看做是賦體文學中的一個專體,稱作“七”或“七體”。
10、趙壹的《刺世疾邪賦》是短篇小賦中最著名的作品,其中“舐痔結駟,正色徒行,嫗名勢,撫拍豪強”揭露了當時彌漫官場的種種丑行。
高中語文必知知識點:常見熟語釋義
各執己見:各人都堅持自己的意見
各人都堅持自己的意見:各人都堅持自己的意見
悔過自新:悔恨以前的過失,決心重新作人
放長線,釣大魚:比喻做事從長遠打算,雖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將來能得到更大的好處
從長計議:用較長的時間慎重考慮、仔細商量
趕鴨子上架:比喻強迫去做能力達不到的事情
強人所難:勉強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
化干戈為玉帛: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友好
唱主角:比喻擔負主要任務、在某方面起主導作用或具有重要的地位。唱主角的可以指人,也可以指單位團體
吊胃口:用好吃的東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讓人產生某種欲望或興趣
定心丸:比喻能安定思想情緒的話語或做法。
豆腐渣:形容事或物經不住考驗,像豆腐渣一樣一碰即碎。指建筑中偷工減料的質量低劣的工程,也叫“豆腐渣工程”
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喻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影響全局
墻倒眾人推:舊時比喻在一個人受挫折的時候,大家乘機打擊他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坐山觀虎斗:比喻為雙方的斗爭采取旁觀的態度,等到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從中取利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開始時期只相差一點點,但結果會相差千里.形容細微的失誤,最終導致巨大的差錯
船到江心補漏遲:船到江心才補漏洞。比喻補救不及時,對事情毫無幫助
此地無銀三百兩: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比喻一個身份高貴和地位顯赫的人,如果蒙難,那他的身份和地位便會遠遠低于普通人
快刀斬亂麻:比喻做事果斷,能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
無風不起浪:沒有風不會起波浪。比喻事情發生,總有個原因
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在上的人行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著做壞事
廬山真面目: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
樹倒猢猻散: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為首的人垮下來,隨從的人無所依據也就隨之而散
拆東墻補西墻:拆倒東邊的墻,以修補西邊的墻。比喻臨時勉強應付。亦比喻臨時救急,不是根本辦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萬變不離其宗: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其本質或目的不變
寧為雞頭,不為牛后:寧可在小范圍里為首自主,不愿在大范圍中任人支配
替罪羊:古代猶太教祭禮是替人承擔罪過的羊。比喻代人受過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的能力是很單薄的,但是有大家的幫忙就能辦得更好。所以我們要團結一致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橫挑鼻子豎挑眼:比喻百般挑剔
吹毛求疵: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這山望著那山高:爬上這一座山,覺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環境不滿意,老認為別的工作、別的環境更好
貪得無厭: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打開天窗說亮話:比喻無須規避,公開說明
直言不諱:說話坦率,毫無顧忌
一個鼻孔出氣:比喻立場、觀點、主張和別人完全一致。多用于貶義
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后卻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喻說話辦事要以具體情況為依據。也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一不做,二不休: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牢不可破:異常堅固,不可摧毀。也用在指人固執己見或保守舊習
八竿子打不著:形容二者之間關系疏遠或毫無關聯
吃不了兜著走:比喻受不了或擔當不起
唱高調:說不切實際的漂亮話或只說得好聽而不做
條條大路通羅馬:比喻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比喻為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
好了傷疤忘了痛:犯了錯誤后應很好地總結經驗,記取教訓,免得再重蹈覆轍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原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某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整個失敗
有過之而無不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不會不如
皇帝女兒不愁嫁:1.用來表示其自身條件好2,高一.暗自諷刺自恃某一外部條件優越而不思主觀努力,用以批評一種因循守舊思想
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意思指的是抓住了小的,卻把大的給丟了
陰溝里翻船:比喻在有把握的地方出了問題
空谷足音: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或來訪
宰相肚里好撐船:諛人肚量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比喻一定的環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環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氣候不同、思想觀念不同、人文歷史不同、為人處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指自己還糊里糊涂,卻要去教別人明白事理
口惠而實不至:只在口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得不到別人身上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謂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
一碗水端平:比喻處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天有不測風云:比喻災禍是無法預料的
一手遮天: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拍手稱快:拍掌叫好。多指正義得到伸張或事情的結局使人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