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如何學習 初一語文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學習方法
閱讀是慢慢培養的過程。一個是多讀書,有閱歷能看懂,二是答題有方法。
先談讀書,一個從不讀書的孩子,莫說看懂閱讀文段,可能連語言表達都成問題。許多家長問,給孩子讀什么書好?網上書目多的是,照著書目一個個硬塞給孩子,孩子不一定領情,不妨讓孩子自己選,至于書的好壞,您能分得清辣條和餃子的營養懸殊,就能分清花里胡哨的校園“暢銷書”和正規名著的區別。孩子喜歡就行。如何刺激孩子讀書,可以用比一比的辦法,現在流行微信群。在群里可以曬曬孩子讀過的書,可以和孩子的同學比一比,可以向孩子的對手學一學,關于讀書,只要想讀,辦法總比困難多,最好家長也讀,你搓麻追劇孩子也不會讀書的!
再談答題有方法,目前初一語文,閱讀僅僅涉及到記敘文。平時領著學生一遍遍練習整理答題技巧,必須拿分的有“概括題”“賞析題”“人物形象分析題”,努力拿分有可能會丟分的有“作用題”“換詞題”“換順序題”“題目好處題”“開頭好處題”……老師一遍一遍講,學生應該這樣做:
第一步,老師講的答題步驟,記住!
第二步,面對閱讀題,無論是考試還是平時練習,會辨別,看清眼前是“作用題”還是“賞析題”。
第三步,對完答案后反思,最好用紅筆“觸目驚心”的標注在一邊,標注的不是正確答案,是自己為什么錯了:審題失誤、還是答題步驟缺失、還是排版雜亂……其實,學生總是重復的犯相同的錯誤,有效糾錯很重要!
3、作文
初一,先過書面關,字體潦草,考場上和平均分無緣,很可惜!練字工夫用在平時寫作業上。語文課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我們面對的是考試,講的自然是考試作文技巧。也提倡學生多背幾篇作文,短期效果顯不出來,長期堅持,有效!
初一語文老師對家長說的話:
不要老拿語文的分數和數學英語的對比,沒有可比性。本身語文要想學精就得多積累,積累不到一定程度無法發生質變。還有語文要想學好,也是需要時間和練習的。家長慢慢來,不要急躁,什么東西都有個過程。積極配合老師,要想孩子提高首先得端正孩子的態度,不能不認真,也不能覺得語文很簡單,也沒那么難,其次要跟老師密切配合,老師要求的東西一定得做到才能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
初一是養成習慣的,把基礎知識打扎實,養成認真的好習慣。不要過于糾結每一次的周考成績。不可能他把什么東西都學的一點問題都沒有??荚囀侵笇?,是發現問題的過程,讓學生看到自己哪里沒有學好,再努力。發現錯誤的地方,多寫幾遍,整理到錯題本里,下次不再錯,這才是目的。
初一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
一、情感的培養
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明確目的,全身心地投入,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那么這種自己當家作主的學習態度,才是獲得語文能力的真正動力。
首先,要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生活中的花草樹木,自然風光,人情冷暖,社會發展,時代變遷等都應成為我們關注的對象,只要帶著對生活的濃濃的關愛,那么,你所閱讀的一切書籍讀物的內容就都會打上你對生活理解的烙印,語文知識就會在你的頭腦中內化為自己的獨特感悟,你的理解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其次,要培養熱愛讀書的情趣讀書,是增加語文底蘊,豐富頭腦"內存"的重要途徑。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的同學看小說會廢寢忘食,閱讀有趣的書時興趣盎然,都是因為"樂此",才"不疲"。心理學研究證明,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客觀事物的一種認識傾向,它能極大地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增加快樂的情緒。對閱讀而言,興趣可以激勵讀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閱讀的效率。在興趣濃厚的情況下,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識最容易,記憶東西最牢固,思維最活躍、最敏捷。培養閱讀能力未必一定要從讀名著開始,只要是內容健康的、積極的,富有知識性與啟發性,那么完全可以從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書籍入手,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良好習慣的培養
培養情感的過程是一個意志磨練的過程,當我們"樂其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就變成了習慣。如何養成好習慣呢?習慣在沒有養成的時候,你多少要下一些自我強制的工夫,即要靠自己刻苦訓練,不靠別人教導。學習語文不再只是聽講、作筆記和寫作文那樣枯燥乏味的機械重復,而應是自覺的、有興趣,能動的慣性運動。
1、養成熟讀精思的習慣
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許多著名的作家能寫出不朽的文學作品,閃耀著思想的光輝,煥發出獨具一格的魅力,無不是讀書深入思考的結果。魯迅的文章睿智、深刻的底蘊,絕不是某個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得益于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層次的思索,從而迸發出無數不朽的篇章。毛澤東的"四勤"學習法中的第三勤說的就是"勤想",就是主張"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多思、善思",不"盡信書".
2、養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的閱讀習慣。
就是自己動手動腦,主動獲取知識。在課堂上,學生要學會跟隨老師的講解,對重點語句及文章結構內容作點評,把教師講解中的關鍵言簡意賅的記在相應的位置上,可記難認字的音,難解詞的義,關鍵句的作用,還要做一些簡單的評點,這對培養自己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深刻的思維方法很有好處。例如學習《捕蛇者說》揭示主旨的句子:"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可在旁邊批注"對苛捐雜稅的強烈不滿和憤怒"等語,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不僅在課內,在課堂以外讀書也應保持這樣的好習慣。若把"不動筆墨不看書"的良好習慣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定會獲益匪淺。
3、養成"博聞強記",多背誦積累的習慣。
背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背誦能使我們更熟悉文言詩句,增強語感,增強感悟能力,積累文學素養。這些背誦的知識,猶如儲存在頭腦倉庫中的豐富物質,一但應用時便猶如源頭活水般涓涓涌來,就不會產生"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慨。
4、養成讀書和寫作相伴的習慣。
許多同學常常是把學習語文課文和學習寫作當作兩回事,導致課文、作文"兩張皮"哪個都不得要領。殊不知許多課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寫作中難得的極好范文。若能養成常寫讀書心得、隨筆等習慣,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讀書與寫作的珠聯璧合,、融會貫通了。著名作家三毛就是這方面的典范,她常常是如饑似渴地讀書,又常常是文思不可遏制地泉涌筆端,直到深夜。一篇篇閃爍著深邃的思想和洋溢著文學才華的文章,經常是在讀書與寫作相伴中誕生的??梢姡呤窍噍o相成,缺一不可的。
看過“初一語文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