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作文技巧
對于我們這些三點一線的學生來說,常常為材料而苦惱。其實不然,羅丹:“生活中去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對于我們來說,生活是萬花筒,是百科全書。生活中的許多閃光點,都具有典型性,都是典型的事例。生活有三大塊組成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這三方面的生活都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寫作源泉。然而作文不是材料的堆積,因此我們要注意材料的取舍和選擇。
選用材料的標準:
一.材料要以真實為基礎
《一點啟示》中我們看到胡編亂造的文章是不感人的。作文寫的感情真摯動人,材料就要感人。作文的材料不是原始的再現,而是指經過提煉,比現實生活更加鮮明,更加強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適當的進行加工。我們可將幾個人的事情加在一個人身上,幾個人的品質加在一個人身上。來深化人物和主題。
二.選材要圍繞中心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是選材的依據。材料是為中心服務,是中心的依托,因此所選的材料能充分的為中心服務。在這里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作文題目本身已揭示中心思想。例如《記一個尊紀的人》《一件助人為樂的事》《一個美麗的地方》《個刻苦學習的同學》等看例文1
三.選材要典型
指的是所選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因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當十、以個別反映一般,從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質。例文2 《這事發生在我班》選取了李玲同學為災區捐獻300元。一人就捐出了占全班三分之二多,可謂突出、意義重大的事例。當然我可寫平時吝嗇的人捐出很多錢,這也是典型。學習上,平時不坑一聲的人,突然在這堂課上發言了這也是典型……
四.選材要新穎而生動 李漁說:“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稱也。”新奇總是和美好相聯系的。“嚼人家嚼過的沒有味道。”寫文章力求新穎。所謂新穎,就是指所選用的材料是新鮮的甚至是具有獨創性。它包括材料角度要新鮮、內容要新鮮。
如何使材料新穎、典型
(一) 棄舊圖新法或舊瓶裝新酒
老材料換新顏即不是人云亦云之類。 有些材料,看來不新鮮,有點舊。但如果換一個角度,換種說法,換一個背景,換一種情節,換一個場面,賦予時代精神就顯得新鮮。例如我要歌頌一人,人們多正面歌頌,我呢就側面歌頌,或我采用誤會法。將舊材料聯系當今實際,融入新穎、有特色的內容,使文章產生時代氣息。〈校園新貌〉〈校園奇事〉
(二) 以真取勝法
此法包括感情要真、主題要真、材料要真三方面。《我說感動的一件事》《學之間》《生之間》《的苦惱與歡樂》
(三) 聯想擴展法
借助聯想和想象,超越時空的界限,擴展取材、選材的領域。思路擴展了內容也就豐富了。聯想擴展有三種形式:相似聯想,即看到看到谷粒就想到珍珠,看到草,看到默默無聞的人;相關聯想,即睹物思人。
看到禮物想起了一位同學;對比聯想,即把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放在不同的時間、地點進行對比。圍繞題目分散開來去想:想一件件有關的事或景,想一個個有關的人或物,想一個個有關的情與理。由一物想到另一物,由一事想到其他事,可以溝通相關、相反的事物或情理,發展生活素材,豐富文章的內容。
(四) 同類移植造林法
同類移植,是指將他人或其他地方發生的事,半到另外的人或一定場合上。如〈我和我的老師〉。這個題目,我們設定:你圍繞要寫的中心,只有一件事和要寫的這位老師有關,而另兩則材料是“我”現實生活中與別的老師經歷的事,可以將后兩件事移植到本文我和老師身上,這樣,內容會豐富,中心會更突出。
(五) 以小見_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曾說:“藝術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的集中了量的思想。”一滴水可折射整個世界,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鏡頭,往往閃發著耀眼的思想光芒。我們要勤于觀察、善于發掘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卻是有價值的題材,善于捕捉靈感,不讓蘊涵著深意的小鏡頭在指縫間溜走。正如作家王愿堅所說:“應當在深入生活中,認真觀察,分析研究,力求看的和想的深一些,透過表面的生活現象,開掘出生活的內涵,得到蘊涵在生活里的哲理,看到生活的詩。”
平時可多閱讀小小說,可有利我們在這方面的培養。小鏡頭的選擇要能為表現人物性格服務,為推動情節服務,為表現主題服務。
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于理解。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5)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9)引用:使內容更真實、準確、深刻、精密。
(10)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高考語文提分小技巧
1.語文文言文選擇錯誤意思時,只要是與現代意思相同的,百分之九十九是錯的。
2.語文古詩詞鑒賞分析手法,實在找不到了丟借景抒情和對偶修辭。不能空題。
3.抓眼球。開頭丟名人名言作為題記。緊接著概括材料加上一個“我認為”然后直接亮明觀點。除題記外第一段兩行半為黃金分割點。結尾時字數超出800限制兩行半為黃金分割。開頭一定不要寫錯別字。論證材料不夠新穎的話記得每段結尾都把中心論點強調一次。
4.語文成語題。如果讓選正確的,那就你就看每個成語在每個句子中讀著是否通順,表面意思是否符合這個句子。但還是要靠平時積累。
5.一定要有完美段落,不要一大段集中一起,材料最好總結成幾句經典的話,后面加上議論抒情引用證明。
6.語文病句讓選擇對的,如果有一句話內容涉及到政治性言論或者問題,這句話一定沒有錯誤。
高中語文文言文古今異義詞
1.貳:貳于楚也。
(古義:從屬二主,動詞;今義:“二”的大寫,數詞。)
2.東道主: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義:使者,出使的人;今義: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個人;今義: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荊軻刺秦王》
5.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6.幣:持千金之資幣
(古義:禮物。今義:貨幣)物
7.窮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阻塞不通,此為“處境困難”。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8.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古義:袒露一只臂膀。今義: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
9.郎中:諸郎中執兵。
(古義:宮廷的侍衛。今義:稱中醫醫生)
10.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義:投擊。今義:拿著)
11.股:斷其左股。
(古義:大腿。今義:量詞,用于成條的東西)
12.購:今聞將軍之首。
(古義:用重金收買。今義:購買,對象是商品)
13.窮:圖窮而匕首見。
(古義:窮盡。今義:缺少錢財,古用“貧”來表示)
14.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義:寬容,原諒。今義:不是自己的,借用別人的)
15.提: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古義:投擲,投打。今義:用手提,無“投”之義)
《鴻門宴》
16.婚姻:約為婚姻
(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今義:多指結婚的事或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17.所以遣將守關者
(古義;……的原因;今義:因果關系連詞,表結果)
18.非常: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變故。今義:程度副詞)
19.河:將軍戰河北。
(古義:黃河。今義:泛指河流;河北:黃河以北。)
20.河南:臣戰河南。
(古義:黃河以南;今義:河南省)
21.魚肉: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古義:魚和肉,指被欺凌。今義:略)
22.再:再拜獻大王足下
(古義:兩次;今義:又一次)
23.山東:沛公居山東時
(古義:肴山以東。今義:山東省)
24.細說:而聽細說。
(古義:小人的讒言。今義:指詳細地說)
考語文答題技巧匯總
高考文言文答題技巧
針對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多以敘述性文字為主的特點,在進行整體性閱讀時,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盡量把文中下列相關的內容圈點出來:人有幾位,如何稱謂;主角是誰,與他人關系怎樣;事有幾件,由幾人所干;事件關系,有何意義,大體分分層次。接著審清題目,帶著這些問題再去研讀文段,不在無關處糾纏,要在緊要處下工夫。
高考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1.主題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
②用故事的形式針砭時弊。
③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2.詞語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蘊?
考查詞句含意的往往是:
①生動、形象、含蓄的句子;
②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
③在文中起關鍵作用的句子。
解題時要先從詞句的表層含意理解,再聯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插敘的作用是
讀出插敘的語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聯系
公式: ……采用了插敘的寫法,既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補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題(或豐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3.描寫手法的作用
(1)讀出描寫手法在語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確描寫類型及相關知識:
①外貌(肖像)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語言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內心世界
③動作(細節)描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態)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復雜的心理主刻畫,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外貌:描寫了……的樣子,表現了……語言:……的語言,生動、傳神地展示了……內心,表現了……動作:用運……的詞語,生動、準確地刻畫了……心理:……等詞語寫出了……,表現了……
4.情節與其他情節的關系
①開頭的作用:總領全文;照應題目,呼應下文;引出下文,為后文做鋪墊;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欲揚先抑;對比襯托;渲染氣氛,奠定基調;埋下伏筆;設置懸念。
②中間的作用: 過渡(承上啟下);由……到……(由敘述轉向議論,由寫景轉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為下文寫……做鋪墊(為議論、抒情做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照應;總結上文;呼應前文。
③結尾的作用:卒章顯志,點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長;點明題旨;深化主題;照應前文,結構嚴謹;升華感情,照應開頭,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以小見大。
④標題的作用:一是起線索作用,貫穿全文;二是點明主題。
5.修辭與體會文章表達
1、讀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地描寫了……,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形象生動。
②擬人:……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賦與人的情感與性格來寫,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動(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張:……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聯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問:……采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用反問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語氣更強烈,表達的思想也更強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的情景,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奏明快,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⑥對偶:……采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抒發了作者對……的感情,節奏明快,富于音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