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新高考賦分是什么規則(2)
當然再選科目則就是采用賦分模式。
此次高考改革路線圖的內容包括:一,實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職業教育入學考試分開的人才選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學業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生學好各門課程,克服文理偏科現象;三,部分科目實行一年多考,減輕學生高考壓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額分配辦法,清理規范升學加分政策,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學和學習立交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多次選拔機會。
新高考賦分制下如何選科
在賦分制度下,很多學生在選科時拿不定主意,但是選科最重要的標準是要看個人的興趣和學科優勢,其次要看個人專業選擇和職業規劃。最后看該組合的競爭對手。
高考是一場持久戰,只有目標清晰,對學科有興趣才會有持久努力的動力,才會保持優勢,而實力才是決定著在高考中勝出的關鍵。而無論將來自己學哪個專業,從事哪個職業,只要自己在這一領域出類拔萃,就不愁日后沒有成就。因此,選科是否合適,最重要的把握者應該是自己。
新高考賦分政策下,建議學生從“1科覆蓋專業+2科強勢沖分”的角度規劃自己的選科。新高考各選科組合的專業覆蓋率差異較大,因此我們需要選擇一個覆蓋率更廣的學科。另外,從升高一暑假開始,充分發掘自己的興趣與強勢學科,明確其余兩個選科,盡早投入更多時間,使高考效益最大化。
新高考賦分的好處
新高考實行賦分制最大的目的,也就是這個制度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保證相對的公平。為什么這么說呢?政、史、地、物、化、生六科學習的內容、難易程度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導致每科得到的分數有不同,一般來講文科的科目評卷多采用采分點制度,也就是說在答案中只要包含采分點或者意思相近就可以得到分數,而理科的科目是按照步驟按照結果得分。所以從難易程度和得分標準上導致一些科目的得分普遍就很高,在普通高考中文科生和文科生進行競爭可以忽略這個問題。但是在新高考自由組合中,這種現象就會影響高考錄取的公平性,所以實行賦分制度,根據學生每個科目的排名來進行賦分,分數有所變動,但是排名沒有變動,競爭力也就沒有變化。
所以,新高考實行賦分制的優勢,就是保證一定的公平性。但是為什么我要說是一定的公平性?因為選課不慎,依舊會存在這種不公平性。所以這一制度并不是保證了完全公平,想要完全借助賦分制保證自己的競爭力,還是要謹慎選課的。
“等級賦分”真的能實現公平嗎
從社會的反應看,很多人對這個等級賦分非常不滿,原因就是它忽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學科難度!
選擇物理的學生,絕大部分成績都非常優秀,如果把這些優秀的學生重新進行排名,按照等級重新賦分,就會出現很多學生賦分成績低于原始成績的情況,極端的情況還好出現差距幾十分的情況,也就是學霸也會硬生生被賦分成“學渣”,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在這種影響下,浙江省出現了明顯的“棄物理”現象,為了彌補,浙江采取“托底保障”政策,教育部也認識到這個問題,第三批實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沒有采取“3+3”模式,而是采取“3+
2023年哪些省份實行新高考
2023年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這些省份實行新高考。
1.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實行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及總分
第一個3:語文、數學、外語3門必考科目,每門滿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總分450分;
第二個3:另外3門選考科目通常滿分為100分,采用等級賦分,總分300分,所以總共滿分為750分(上海選考科目單科滿分70分,高考總滿分為660分)
2.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實行3+1+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及總分
高考總分750分
“3”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1+2”模式進行彌補,不過這一模式救了物理,卻沒有救化學,有些地方又出現明顯的“棄化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