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精華筆記(5)
第八章 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與一般規律
教學目的和要求:
了解人類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活的有機體;明確人類社會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合乎規律的辯證過程;理解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根源在于社會本身內部經濟的,政治的和精神的等多方面因素。
教學基本要點: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人類社會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不斷發展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發展變化,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構成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這一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的產生,性質和發展狀況。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構成了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這一規律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統一。社會形態及其演化構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階段。
3.社會發展的動力
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和科技進步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動力。“生產力標準”理論及其實踐意義。
思考題:
1,試簡述社會發展動力系統諸要素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2,如何理解社會基本矛盾之間的關系
3,什么說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堅持“三個有利于”標準的理論依據是什么
4,根據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結合我國實際,論述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核心內容的基本路線。
5,如何全面看待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6,為什么說“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推動力”
第九章 人的本質,作用和發展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了解人的本質和屬性,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社會歷史的發展就是人的發展,社會歷史的總方向是前進的,但前進中又充滿了曲折;明確人的活動推動社會進步并與社會進步一起塑造著人的本質,規定著人的價值;明確社會進步的前途是共產主義社會。
教學基本要點:
1.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及其關系。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生活目的和意義。實踐活動是人的價值形成的客觀基礎。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社會主義條件下人的價值及其特點。中國傳統哲學中關于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養的現代意義。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
社會發展規律的實現離不開人的活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主要是指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個人特別是無產階級領袖在歷史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會進步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社會發展過程的客觀必然性與主體的選擇性。社會進步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4.人的全面發展與共產主義理想
自由與必然及其辯證關系。社會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是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根本價值目標。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階段性。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的全面發展主要是指人的素質和能力的相對的全面提高。共產主義社會才是馬克思設想的那種自由個性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二者有著重要的差別,也有內在的一致。現階段,我們需要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通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創造前提和條件。為此我們應當牢固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思考題:
1,應當如何把握人類社會進步的總趨勢
2,怎樣理解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
3,為什么說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實際行動
4,如何全面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有何重大的現實意義
5,為什么說共產主義社會是人全面而自由發展的社會
6,江澤民同志的“七一”講話如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考試大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