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練習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練習題1:
B.社會的政治結構
C.社會的意識結構
D.生產力系統結構
E.生產關系體系結構
6.2.依據生產關系性質劃分的五種社會形態包括(AB)。
A.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B.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C.自然經濟社會
D.商品經濟社會、產品經濟社會
E.信息社會
6.3.技術社會形態包括(CDE)。
A.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B.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
C.漁獵社會、農業社會
D.工業社會
E.信息社會
6.4.構成生產力系統的四類因素是(ABCD)。
A.獨立的實體性因素
B.運籌性的綜合因素
C.滲透性因素
D.準備性因素
E.生產資料因素
6.5.生產關系的內容包括(ABC)。
A.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
B.產品的交換以及分配方式
C.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
D.人與自然的關系
E.物質生產過程中各種關系的總和
6.6.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包括(BD)。
A.納入生產過程的勞動資料
B.納入生產過程沒有經過加工的自然物
C.進入生產過程從事勞動實踐的勞動者
D.經過加工的原材料
E.自然界的一切物質實體
6.7.生產關系的基本類型有(AB)。
A.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
B.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
C.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
D.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
E.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
6.8.國家的職能是由(BE)。
A.民族的特點決定的
B.國家的本質決定的
C.統治階級的愿望決定的
D.文化傳統決定的
E.國體決定的
6.9.社會心理是(ABDE)。
A.初級形式的社會意識
B.自發狀態的社會意識
C.無階級性的社會意識
D.不系統的社會意識
E.表現在人們情感、習俗中的社會意識
6.10.群體意識和個人意識的關系表現為(CDE)。
A.群體意識具有社會性、個人意識不具有社會性
B.群體意識不存在于個人意識之中
C.個人意識是意識的個性特征,群體意識是意識的共性特征
D.個人意識受著群體意識的制約
E.群體意識和個人意識可以相互轉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練習題2:
6.11.社會意識具有復雜結構,主要包括(ACE)。
A.個人意識和群體意識
B.階級意識和非階級意識
C.社會心理和思想體系
D.自然意識和社會意識
E.屬于上層建筑的思想體系和不屬于上層建筑的思想體系
6.12.下列思想體系不屬于上層建筑的有(ACD)。
A.邏輯學
B.哲學和宗教
C.自然科學
D.語言學
E.政治學和法學
6.13.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表現在(ABCDE)。
A.社會意識的發展與社會存在的發展不完全同步性
B.社會意識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
D.各社會意識形式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作用
E.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6.14.社會意識的一般特點是(AB)。
A.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C.社會意識具有歷史繼承性
D.社會意識與社會發展不平衡
E.社會意識與社會發展同步性
6.15.社會心理和思想體系的差別在于(CE)。
A.社會心理是高層次的,思想體系是低層次的
B.社會心理是復雜的,思想體系是簡單山
C.社會心理直接與日常生活相聯系,思想體系是對社會存在的間接反映
D.社會心理無階級性,思想體系有階級性
E.社會心理表現為情感、情緒、習俗等等,思想體系表現為理論體系
6.16.18世紀,經濟上落后的德國在哲學上超過歐洲其他經濟上先進的國家,這表明(CDE)。
A.社會意識的發展不依賴社會經濟
B.社會意識并不決定于社會存在
C.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D.社會意識的發展同經濟的發展水平并不是完全對應的
E.社會意識的發展同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6.17.社會形態的發展是自然歷史過程的深刻含義主要是(ABE)。
A.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一樣本質上是客觀的物質體系
B.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一樣也是一個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
C.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與自然規律是完全等同的
D.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一樣,它的活動無需人有意識地進行
E.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過程
6.18.社會意識只能(CDE)。
A.消極被動地反映社會存在
B.在具備一定物質條件時對社會存在起能動的反作用
C.正確地反映社會存在
D.在社會規律的支配下對社會存在起反作用
E.通過人的實踐創造出在社會存在中有根基的東西
6.19.生產關系是一種(AB)。
A.社會關系
B.物質關系
C.思想關系
D.政治關系
E.文化關系
6.20.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BC)。
A.衡量生產力水平的客觀標志
B.生產關系體系中的決定因素
C.區分社會經濟制度的根本標志
D.區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根本標志
E.衡量社會道德水平的客觀標志
馬克思主義哲學練習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