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竹思鶴原文及賞析
《對竹思鶴》原文
瘦玉蕭蕭伊水頭,風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驥旁邊立,盡是人間第一流。
《對竹思鶴》注釋
①瘦玉:細竹的美稱。蕭蕭:竦立貌。伊水:水名,即伊河,出河南盧氏縣東南,東北流經嵩縣、伊川、洛陽,至偃師,入洛河。
②仙驥:《相鶴經》稱鶴為“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神話傳說中仙人多騎鶴,故稱。
【今譯】
蕭蕭瘦竹映在伊水之濱,跟露冷風清的秋夜多么相稱。
假如旁邊再有孤高的仙鶴佇立,那全是人間第一流物象情景。
《對竹思鶴》賞析
【賞析一】
本詩題名頗堪玩味。“竹”有“瘦玉”之稱,“鶴”則被譽為“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相鶴經》),二者皆有清雅脫俗、孤高不群的意味,是世間第一流的雅物,自來的風流名士們常據以稱許他人或自況。明人邊景昭和王紱就有名畫《竹鶴雙清圖》。“對竹”是實景,“思鶴”則是虛寫,竹鶴相依,虛實相成,似乎顯示了作者不凡的情趣和追求,但其實不然。
“伊水”,水名,發源于河南熊耳山,流經洛陽。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至明道二年(1033),錢惟演任河南府(今河南洛陽)知府,本詩當作于其任職期間。詩歌開頭交代的是寫作時間和背景。風清露白的秋夜,詩人站在伊水岸邊,默默地注視著緩緩流淌的河水。在他的身旁,生長著一片竹林,夜色下,它們顯得瘦勁挺拔,一陣微風吹過,枝葉颯颯作響,頓時讓人有蕭瑟之感。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不禁想到,如果這時候有白鶴在側,豈不竹鶴齊備、盡得人間風流雅韻了嗎?古詩百科
錢惟演以竹、鶴自期,讓人覺得他有清高脫俗之氣。但若察諸史實,觀其行事,就會有完全不同的觀感。錢氏雖然出身勛貴,博學有才名,不過時人對他的道德、人格評價并不高,原因是他“急于柄用,阿附希進,遂喪名節”(《宋史》本傳)。錢惟演最為人詬病的是早期攀附權貴丁謂,后又誣逐寇準。由此看來,他在詩中所顯露的風流孤傲之心性并不可靠,而他所向往閑云野鶴般的生活更似矯飾之言。《孟子·萬章下》謂:“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本詩雖然寫得清麗別致,但若本著“知人論世”的傳統文學批評原則,則能深入其肌理,從而獲得更多的認識。
錢惟演當時以博學敏思、文辭清麗著稱,是與楊億、劉筠齊名的西昆詩人,這一派詩人多有錘煉字句的偏好。這首詩在用字遣詞上也頗見功力。“瘦”、“蕭蕭”、“水”、“風”、“清夜”、“露”、“秋”諸詞合而用之,營造了一種清雅典麗的氛圍,為后面寫鶴也作了鋪墊。就總體風格而言,本篇也體現了西昆體詩歌詞采精麗、意旨幽深的特點。
【賞析二】
竹為樹中君子,鶴稱禽中高士。南朝謝莊《竹贊》說“貞而不介,弱而不虧”;鮑照《舞鶴賦》則稱鶴“鐘浮曠之藻質,抱清迥之明心。”“對竹思鶴”這一詩題本身,就先透露了作者的命意所在。對竹,是實景;思鶴,是虛擬。詩的構思,在歷代眾多的詠竹、詠鶴詩中又是蹊徑獨辟,自具一格。
“清”字,是全詩的立意所在。前二句,詩人“對竹”于洛陽伊水之濱,水竹相映,境界清而可見。這并非是首創,南朝齊時虞羲的《江邊竹》詩已有先例,而唐人詩中更不乏其例,如白居易《畫竹歌》說:“野塘水邊欹岸側,森森兩叢十五莖。”可見不僅詩人,畫師亦早已取此為景。然而錢氏連著“瘦”、“蕭蕭”、“風”、“露”、“清夜”、“秋”諸語,卻又顯示了西昆派詩人善于錘煉的藝術造詣。清伊東流,又正值風輕露白的清秋之夜。這清迥的背景,更襯托出叢竹的瘦勁之骨,簫蕭之韻。兩個“立”字韻味悠長。這蕭蕭瘦玉,只宜于清秋之夜,野水之濱,一種孤高不群的意態,頓時從兩個“宜”字中傳出。“宜”與“不宜”,又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所以作者的情趣又從兩個“宜”字中隱然可見。三句“更教”二字正就兩個“宜”字接過,由“對竹”而到“思鶴”。鶴為“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相鶴經》),《詩經》也說“鶴鳴九皋,聲聞于天”。以仙鶴配野竹,韻趣相通。
“盡是人間第一流”,是全詩的結穴。瘦竹、清風、涼露,仙驥,都是第一流的雅物。在這塵世,只有第一流的雅士才能欣賞這清超脫俗的第一流雅境。對這一點,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評此詩說:“有身分,是第一流人語。”對此詩命意的含蓄而貼切,陳衍的評論很中肯。不過,他忘了知人論世,忘了說明錢惟演是否夠得上“第一流人”。
從“伊水”可知,此詩當為錢惟演在仁宗天圣(1023—1032)、明道年間(1032—1033)判河南府時所作。在此以前,他就附從權相丁謂,依附劉妃,力擁劉妃為后,并在真宗病重時主張皇帝崩后由劉后聽政。在這種利害關系之上,他與丁謂、劉妃結為姻親。作此詩前后,劉后崩,他又迎合仁宗之意,主張以劉后配祀真宗。因此為正直的朝士所不齒。在這些重大問題上,同是西昆派詩人的楊億、張詠等就比他有骨氣得多。錢惟演后來兩次由中樞外放河南,也正是因為他與權相、外戚的這種不光彩的關系為朝士劾奏所致。遠在他為館臣、預修《冊府元龜》時,曾有《鶴》詩一首,詩中說:“碧樹陰濃接玉墀,幾年飛舞伴長離。”(“長離”即鳳)。這首《對竹思鶴》,表面上是寫浮云野鶴,清高脫俗,骨子里卻是一種牢騷。他這只“鶴”是忘不了玉墀丹陛的。所謂的“第一流”,實有所不稱。因此《對竹思鶴》作為詩來說頗有佳處,但卻經不起深究。
《對竹思鶴》作者簡介
錢惟演(公元977—1034年),字希圣,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吳越王錢傲次子。隨父歸宋,歷官至樞密使。人品不足稱,善趨炎附勢,為朝士所鄙。然好讀書,藏書可比秘府。又喜招徠名士,獎掖后進,如歐陽修、梅堯臣等均受其推重。詩歌宗法李商隱,為“西昆體”代表作家之一,辭采華麗,屬對精工。《西昆酬唱集》輯其近體詩54首。其他著述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遺事》。
猜你感興趣:
1.《滕王閣序》全文賞析
2.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原文
3.閑居遣懷十首詩詞閱讀原文附答案
4.山園小梅兩首原文及翻譯賞析
5.草房子紙月句子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