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
《詠柳》原文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注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shù)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shù)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里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詠柳》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詠柳》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吟詠的是早春楊柳,是一首詩味醇厚、回味雋永的詠柳杰作。
柳,是一種在我國從南到北普遍生長的喬木,無論是新疆的清代大將左宗棠大軍種植的“左公柳”,還是西藏拉薩的相傳是文成公主親手栽培的“文成公主柳”;無論是將柳樹作為市樹的泉城濟南的“三面荷花一面柳”,還是宋代大詞人柳永筆下“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杭州蘇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無論是長江兩岸大堤旁的灘涂,還是各地公園里湖泊、鄉(xiāng)村池塘的水邊;婀娜多姿的柳樹的倩影,總是與我們朝夕相見。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首詩中,詩人像一個繪畫大師,首先是勾勒出柳樹“碧玉妝成”的總貌,其次是繪制搖曳多姿的柳枝,第三則渲染細小鮮嫩的柳葉,最后著力謳歌和煦的春風。詩人用充滿畫意的詩筆,使多姿多彩的初春的柳樹,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婀娜的柳樹像碧玉似的青翠欲滴,萬千的枝條如絲帶般飄拂低垂,每一片嫩葉都像經(jīng)過精心裁剪,原來是二月的春風,使大地如此蔥翠。通過對初春柳樹生動細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生機盎然的春天的由衷贊美。
“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篇,詩人就用了一個非常精妙的比喻,將新柳喻作“碧玉”。僅從字面就顯示出柳樹的鮮嫩新綠,似晶瑩的碧玉般綠光閃爍、蔥翠欲滴。而“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里,更是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古樂府的《碧玉歌》、南朝梁元帝蕭繹《采蓮賦》詩句“碧玉小家女”的形象深入人心,至今對窈窕女郎仍流行“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稱謂,因此,“碧玉”即青春靚麗的美女。柳之美,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那曼長披拂、柔軟下垂的柳枝,尤其是早春二月長滿嫩綠新葉的柳枝,絲絲下垂,因風飄拂,給人以迷人的美感。因此在古典詩詞中,往往用來形容或比喻美人苗條頎長的身段和柔軟裊娜的腰肢,如風情萬種的“楊柳小蠻腰”和不堪嬌柔的“弱柳扶風”。詩人在這里別出新意,反客為主,讓眼中的楊柳化身美人,這隨風婆娑、蔥碧多姿的柳樹就如同妝扮入時、亭亭玉立的綠衣美人。“萬條垂下綠絲絳”,那千絲萬縷、柔軟下垂的柳枝,也隨之變成美人裙袂的絲帶,飄飄飛動,起舞婆娑。上句的“高”,襯托出美人輕盈頎長、亭亭裊裊的風姿,此句的“垂”,暗示了纖腰輕盈柔弱、風情萬種的嫵態(tài)。將早春嫩葉新舒的垂柳,比喻成渾身洋溢著青春氣息的美人,神采地突出了柳樹那蓬勃的活力和迷人的形象。真正是將柳樹寫神了,寫活了。
人們看到楊柳,總是首先想到新春,“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初黃半未勻”(唐·楊巨源《城東早春》);而歌詠春風,也總是屬意楊柳,如“春風又綠江南岸”(宋·王安石《船泊瓜州》),“春來無處不春風,偏在湖橋柳色中”(宋·陸游《柳》),“春風楊柳萬千條”(毛澤東《送瘟神》),連民間流傳的諺語《九九歌》,也是“五九、六九,河邊看柳”。詩人以美女喻楊柳,出神入化地描繪了柳樹的風姿與神韻,讓和煦的春風撲面而來。“不知細葉誰裁出”,一個“細”字,新出柳葉的鮮嫩柔小,活靈活現(xiàn);而一個“裁”字,柳枝上柳葉絲絲入扣的美,鬼斧神工。“誰裁出”?詩中巧妙的設問后,順理成章地回答:“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由“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由“綠絲絳”問出“誰裁出”?最后,無影無蹤看不見、摸不著的春風被形象地比喻成“剪刀”。正是春風這把神奇的“剪刀”,裁制出楚楚動人的新柳等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釀就了姹紫嫣紅的無限春光,生機盎然,充滿朝氣。
全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用“柳樹———美人”、“柳枝———絲絳”、“春風———剪刀”一連串形象生動、別出新意的比喻,通過描寫一株新春的柳樹,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贊美,和對創(chuàng)造這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謳歌。賀知章八十多年的人生,幸運地生活在大唐帝國的興盛時期,這首詩是對盛世活力的由衷贊美,是對大唐精神的著力謳歌。詩人以其新穎獨到的構(gòu)思、秀美鮮麗的形象、含蓄優(yōu)雅的情致、醇雋深厚的意蘊,唱出“詠柳”之絕唱,給我們以如沐春風般的美的享受。
《詠柳》作者簡介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市)人。證圣進士,入麗正殿書院修書,參加撰寫《六典》和《文纂》。后遷禮部侍郎,累遷秘書監(jiān),因而人稱“賀監(jiān)”。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唐天寶三年(744)告老還鄉(xiāng)為道士。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士”。《全唐詩》存詩十九首。其寫景之作,清新通俗,無意求工而有新意。
猜你感興趣:
1.詠柳的詩句
2.詠柳 古詩
3.關(guān)于春天的古詩詠柳
4.古詩《詠柳》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