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語文古詩鑒賞例題附答案
安徽中考語文古詩鑒賞例題(一)
無論去與住,俱是一飄蓬。
秋鬢含霜白,衰顏倚酒紅。
別有相思處,啼鳥雜夜風。
留別王維②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注]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②據《舊唐書·文苑傳》載,孟浩然“年四十,來游京師,
應進士不第,還襄陽”。此詩即行前留別之作。
8.尹式詩的最后兩句是如何表達作者思念之情的?請簡要賞析。(5分)
9.這兩首詩均寫離別,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安徽中考語文古詩鑒賞例題答案
8.(5分)【參考答案】
作者運用想象(虛寫),設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聽到靜夜里如泣如訴的啼鳥聲和風聲。(3分)詩人以景結情、寓情于景,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2分)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詩歌表現手法和賞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9.(6分)【參考答案】尹詩表達了羈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憐的傷感及人生遲暮的無奈。(3分)孟詩表達了科舉不第的失意、知音難遇的感慨及歸隱故園的決心。(3分)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賞析能力。
安徽中考語文古詩鑒賞例題(二)
江 村
元末明初 金涓
寂寂江村路,輕煙晚自生。
遠峰晴有色,獨樹暖無聲。
渚鷺行看水,溪魚賣入城。
孤舟人不渡,兩岸夕陽明。
【注】金涓,元末明初知名學者和詩人。其一生幽居在野,不應征聘,詠水歌山,傳道授業,深為時人與后世欽敬。
(1)頷聯和頸聯是如何描寫江村之景的?請結合詩句賞析。(4分)
(2)尾聯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4分)
安徽中考語文古詩鑒賞例題答案
(1)①遠近結合,頷聯寫了遠處的山峰,近處的獨樹。點明江村的環境。②從視覺和聽覺來寫江村。“晴有色”和“暖無聲”。③動靜結合:頸聯寫動景,與頷聯靜景相映襯。④虛實結合,看到江邊鷗鷺在水面飛行,聯想到江中應該溪魚肥美,眼前雖不見漁人,應該是進城賣魚去了。(答案任選兩點作答即可得4分)
(2)尾聯以“孤舟”“無人渡”等景物描寫,寓情于景,表達了詩人幽居山野不應征聘的孤高之情懷。同時也透露出一絲不在其位的無奈之情。但“兩岸夕陽明”又給這一絲無奈增添了暖色,表達了安于幽居,樂于傳道授業的情感。
安徽中考語文古詩鑒賞例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