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附答案
西寧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一)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注】
8.兩首詩在描寫塞外自然景物時,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5分)
9.清代方東樹曾評論《出塞作》“一氣噴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結章法,其氣若江海之浮天”,請結合本詩的藝術手法作簡要分析。(6分)
西寧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答案
8.《出塞作》中描寫了空曠、低沉、壓抑的塞外景物,渲染了一種緊張的氛圍。如“白草連天野火燒”描寫了居延城外長滿白草的空曠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獵火,讓人感受到邊關的緊張局勢;“暮云空磧”、“秋日平原”描寫了暮云低垂、沙漠空曠無邊、秋天草枯、平原毫無遮蔽之處,這些低沉、讓人壓抑的景物暗示了邊情的緊急。(3分)《使至塞上》中描寫了奇特壯麗、雄渾闊大的塞外風光,景中含情。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寫了烽火臺燃起的濃煙格外奇特醒目,單調又勁拔堅毅;橫貫沙漠的黃河似乎格外曲折綿長又奔騰不息;圓圓的落日顯得親切溫暖而又蒼茫。詩人準確地描繪了塞外景象,把孤寂、高昂、灑脫之情巧妙地融入自然景物的描繪中。(2分)(意近即可,共5分)
9.本詩使用了多種藝術手法達到了上述藝術效果。(1)對比。前兩聯寫吐蕃的強悍,氣勢咄咄逼人;后兩聯寫唐軍從容應對,奪取最后的勝利。兩相對比,寫出了唐軍的英勇和勝利的來之不易,最后寫勞軍也就順理成章,水到聚成。(2)渲染。前兩聯寫吐蕃打獵聲勢之盛,吐蕃士兵勇猛強悍,渲染了邊關劍拔弩張的緊張形勢,也為詩的下半部分作了鋪墊。(3)用典。借用“護羌校尉”、“破遼”、“霍嫖姚”典故寫出唐軍將士的忠勇善戰,連用典故,氣勢磅礴,余味無窮。(每點2分,共6分。答其它手法的酌情給分)
西寧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詠懷(其二)
李賀
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
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
頭上無幅巾,苦蘗已染衣。
不見清溪魚,飲水得自宜?
8詩歌塑造了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9.詩的尾聯主要采用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
西寧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答案
8. (6分)①塑造了一位未老先衰,卻又功業未成、處境凄苦清貧的詩人形象(2分,若只答出“衰老、白發蒼蒼”只給1分,或只答出“事業受挫、懷才不遇”給1分)。②通過首聯的“霜落素絲”,表明詩人驚訝于自己的未老先衰(2分);③通過頷聯的對鏡“聊自笑”(苦笑),感慨無法活得長久一些,以及第三聯的一副村夫山民打扮描述,表現了詩人那種未老先衰卻又功業未成、處境凄苦(2分)。(正確答出形象的,給2分;分析,給4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 (5分)①尾聯主要使用了反襯(或烘托)的手法(2分)。②沒有看見清溪里的魚兒,只是飲些清水,依然覺得那樣的怡然自樂(很合適、適宜)嗎(1分)?③這是一種自我寬慰之辭,貌似曠達,其實是借魚兒的快樂反襯(或烘托)出詩人的不幸處境或悲苦情懷(2分)。(正確答出表現手法的,給2分;進行簡單分析的,給3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如:借反問形式,表達詩人苦中取樂的心境,2分。)
西寧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