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含答案
山東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一)
山對面蘭堆翠岫,草齊腰綠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滄波隱隱江樓,點破瀟湘萬頃秋,是幾葉兒傳黃敗柳。
【注】湘陰:湖南省湘陰縣,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
8.這首元曲的一、二句中哪兩個字用的好?請找出來并作簡要分析。(5分)
9.這首元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山東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答案
8.【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語言的鑒賞能力。
【方法點撥】本題考核點在于“煉字”。“煉字”的關鍵在于把握這個字所引領的畫面和情感,緊扣內容和寫法作答。【參考答案】堆和染。面對山,只見峰巒起伏,滿眼盡是蘭翠,一個“堆”字,就把那郁郁蔥蔥的濃重色彩渲染出來了;一個“染”字,也形象地描繪出大片沙洲盡為茂密的綠草所籠蓋的情景。
9.【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點撥】解答時要聯系全曲詞句,聯系題目、作者的情況,準確把握。從題目上可以看出詩人所寫為道中所見之景;在寫法上,借秋景來表達情感。【參考答案】這首元曲主要表達了詩人流連于高遠開闊、生機勃勃的秋景中的喜悅心情,但也透露出一點悲秋的感受。前四句把在一般詩人筆下悲涼的秋景,寫得高遠開闊,生氣勃勃,色彩濃麗,調子明快,令人賞心悅目;只是在最后通過“幾葉”“敗柳”的悠遠抒情才透露出一點悲秋的感受,而使全曲波瀾頓生。
山東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二)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8~9題。
柳
唐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①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詠柳
宋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更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青霜。
【注】樂游苑:又叫樂游原。長安東南名勝。地勢高,可俯瞰全城,是時人節日游賞之地。
8.你認為李商隱的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請簡要分析。(5分)
9.這兩首詩的思想感情是否一樣?請簡要分析。(6分)
山東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答案
8.【答案】答案一:襯托(反襯)。一二句把柳枝與熱鬧的樂游苑結合起來,襯托柳枝更加歡樂;三四句用清秋、斜陽、寒蟬襯托凄涼。 答案二:對比。一二句寫春日柳的繁盛。三四句寫秋日凄涼,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描繪,來表現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
【考點】本題考查詩歌的表現手法,能力層級D(鑒賞評價)。
【解析】作答時,應掌握常見的表現手法,如烘托、反襯、對比、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樂景襯哀情等。此詩詠柳,前兩句言春日繁華,后兩句則言秋日蕭條。盛衰之間,對比明顯,乃見時光如流,生命匆促之意。
9.【答案】理解一:這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不一樣,李詩是自傷身世,曾詩是譏諷小人。李詩寫秋日之柳,先從春日(時)和春苑(地)寫出歡樂繁華,接著回到眼前秋柳,清秋又當斜陽,秋蟬鳴聲凄厲,表現秋柳不幸:這春秋柳樹的枯榮變化,正是年輕時和后來經過黨爭傾軋的詩人的寫照。曾詩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柳絮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第四句以“不知”對柳樹愚蠢可笑加以嘲諷,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
理解二:這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一樣的,都諷刺了小人丑態。李詩寫艷陽天氣,柳條在東風中吹拂于舞筵之上,自是春風得意之態;一入清秋,柳樹如同到了末日,殘陽、寒蟬伴其嗚咽,正是小人失勢,潦倒頹庸之態。曾詩分析同上。
【考點】本題考查詩歌的思想感情,能力層級D(鑒賞評價)。
【解析】答“不一樣”更有道理,因為前一首在自然與人生之比照中,品味生命過程的價值和意義,則使作品具有獨特的哲理意味;后一首則托物言志,側重諷刺小人丑態。
山東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含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