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及答案
長沙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一)
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
黃華自與西風約,白發先從遠客生。
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
何時石嶺關山路,一望家山眼暫明?
【注】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宋金末元初詩人,曾在金朝為官,金亡不仕。本詩為寓居異鄉時做。
8.簡析詩歌首聯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6分)
答
9.簡要分析詩歌后兩聯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的思想感情。(5分)
答
長沙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答案
8.詩首聯從觸覺和聽覺的角度(如答“用擬聲詞、用疊音詞的手法”也可)寫了秋風淅淅,涼葉清霜(3分),渲染了一種秋天寂靜凄清(凄涼)的寒意,為下文寫秋思鄉愁作了有力的鋪墊(烘托)(3分)。
9.詩歌后兩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2分),以秋蟲的鳴聲比喻詩人的苦吟,以寒鵲的驚飛比喻詩人的驚夢(1分),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懷鄉思鄉的孤寂愁苦情緒之深之濃(2分)。
長沙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二)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8分)
得張正字詩①
[宋]陳與義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跡稀。
一觴猶有味,萬事已無機。
歲暮塔孤立,風生鴉亂飛。
此時張正字,書札到郊扉。
【注】①此詩作于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冬,詩人因對朝廷竭力“主和”心生失望,引疾辭要職,閑居江州。
(1)這首詩的頸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是怎樣描寫的?請簡要分析。(4分)
(2)請結合全詩首尾兩聯內容,簡要分析該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4分)
長沙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答案
1.這首詩的頸聯運用了什么手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4分)
【答案】頸聯運用了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孤寂悲涼的畫面。(2分)時到歲末,閑居江州的詩人眼前看到的是寺塔孤立、風生鴉飛的景象,一靜一動,互相映襯,“風聲”“鴉飛”更顯示了環境的荒涼,(1分)也烘托出詩人隱退閑居的孤寂之感。(1分)
2.請結合全詩首尾兩聯內容,簡要分析該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4分)
【答案】①“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跡稀”,點明自己閑居江州養老的境況,嘆歲月流逝,一事無成,既有傷老悲己之情,又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慨嘆之情。(2 分)②“此時張正字,書札到郊扉”,在詩人引退孤寂之時,張正字 的書信使詩人內心產生了淡淡的欣喜之情。(2分)
長沙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