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及答案
廈門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一)
梧桐雨細,漸滴作秋聲,被風驚碎。潤逼衣篝①,線裊蕙爐②沉水③。悠悠歲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簫吹斷,素箋恨切,夜寒鴻起。
又何苦、凄涼客里。負草堂春綠,竹溪空翠。落葉西風,吹老幾番塵世。從前諳盡江湖味。聽商歌、歸興千里。露侵宿酒,疏簾淡月,照人無寐。
【注】
①衣篝:熏衣用的竹熏籠。
②線裊蕙爐:香爐中的煙霧呈線狀緩緩升起。
③沉水,一種名貴的香料。
9.有人評價張詞“一分秋、一分憔悴”一句“看似平淡,實經熔煉,讀來意蘊沉厚,耐人回味”,這句詩妙在哪里,請簡要分析。
10.秋夜靜思,詞人因為哪些愁緒而“無寐”?請結合全詞分析。
廈門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答案
9.“一分秋、一分憔悴”形象地寫出了眼前秋景的特點,“憔悴”雙關,明寫秋景凋殘,暗寫詩人的凄涼心境;“一分”本不多,但只“一分秋”就是“一分憔悴”,那么滿眼的秋景定然讓人滿腔愁緒了。兩句詩簡潔凝練,生動傳神,秋深一分,人的憔悴也添加一分,表達出詩人內心無限的孤獨凄苦。
10.作者因秋雨、秋聲、秋風、秋氣、秋露、秋月觸發的悲秋之愁而無寐;“悠悠歲月”“吹老”作者因時光流逝,歲月蹉跎之恨而無寐;“天涯醉”“幾番塵世”作者因羈旅天涯,奔波勞碌之苦而無寐;“凄涼客里”“歸興千里”,作者因客居他鄉,千里思鄉之恨而無寐。
廈門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注釋】①香砌:指花壇。②真珠:即珍珠。③欹(qī) :傾斜。④都來:算來。
8.上闋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秋夜景象的?請簡要分析。(5分)
9.本詞下闋以“愁”為核心,請分析下闋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來訴說詞人內心的無盡愁苦的?(6分)
廈門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答案
8.作者主要通過視覺、聽覺,抓住秋聲和秋色來描寫秋夜景象。(2分)“紛紛墜葉”句主要是 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樹葉飄墜香階之狀。(1分)“天淡銀河”、“月華如練”句則訴諸視覺,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明凈的月光,營造典型的相思氛圍。(2分)
9.①夸張手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運用夸張手法,比入腸化淚更進一層,愁情更是難堪凄切。② 情態描寫(細節描寫):下片先以一個“愁”字盡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枕頭欹斜”,作者以極為簡練的語言生動寫出了詞人挑燈 倚枕獨對燈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態的愁態。③融情于景:“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 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陰暗的氛圍,表達了詞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諳盡孤眠滋味”,這句以獨白式的語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難眠的難言愁情。“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作者的內心獨白形象地寫出了無法排遣的愁情 。(手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答出其中的 三點即可)
廈門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