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原文翻譯及賞析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欣賞: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负罟适谷藛栔?,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负钏焖?。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翻譯:
扁鵲覲見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著看了一會兒,扁鵲說:“您有病在皮膚紋理間,不醫(yī)治恐怕會加重。”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后,桓侯說:“醫(y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以此作為(自己的)功勞。” 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桓侯,說:“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時醫(yī)治將會更加嚴(yán)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鵲離開后,桓侯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桓侯,說:“您的病在腸胃里了,不及時治療將要更加嚴(yán)重。”桓侯又沒有理睬。扁鵲離開后,桓侯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在進見時遠遠看見桓侯就轉(zhuǎn)身跑了?;负钐匾馀扇藛査怡o說:“小病在皮膚紋理間,是湯熨的力量能達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膚里面,是針灸的力量能達到的部位;病在腸胃里,是火劑湯的力量能達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性命的神的事情了,(醫(yī)生)是沒有辦法醫(yī)治的。現(xiàn)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 又過了五天,桓侯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jīng)逃到秦國了。于是桓侯就病死了。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賞析:
這篇故事選自《韓非子·喻老》,題目是后人加的。內(nèi)容帶有勸喻型性。文章以時間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發(fā)展為線索,通過扁鵲“四見”的局勢,通過記敘蔡桓公因諱疾忌醫(yī)最終致死的故事,闡明一個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諱疾忌醫(yī)。同時給人們以啟迪: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yī),而應(yīng)當(dāng)虛心接受批評,防患于未然。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全文敘述生動,條理清晰。刻畫的兩個人物形象簡潔、傳神。
以時間為序,寫扁鵲與蔡桓公的四次見面,又傳神地再現(xiàn)兩人見面時不同的神態(tài)、語言和性格,突出扁鵲慧眼識病,盡職盡責(zé),敢于直言,機智避禍,和桓公的驕橫自負、諱疾忌醫(yī)。結(jié)尾,扁鵲不得不逃亡,暗示了專制君主統(tǒng)治下的殘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時醫(yī)過,防微杜漸的道理,頗能引人深思。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