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及反思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課文原文:
中華民族現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在這一段道路上,實在亦有一種奇絕壯絕的景致,使我們經過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種壯美的趣味。但這種壯美的趣味,沒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夠感覺到的。
我們的揚子江、黃河,可以代表我們的民族的精神,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目前的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著進行的曲調,在這悲壯歌聲中,走過這崎嶇險阻的道路。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課文教案:
教學目標:
1 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和強烈的感情。
2 了解作者,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喚起學生對李大釗先生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重點:欣賞文章浩蕩雄奇之語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氣概。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李大釗先生名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歷史的車輪滾滾駛進了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在黃河之濱寫下了一首回腸蕩氣的壯麗的史詩。中國迎來了屬于自己的輝煌與驕傲。正因為此,有一些人,我們應當永遠懷念,是他們賦予了共和國新生;有一些話語,我們應當永遠銘記……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釗嗎?——學生介紹完畢后教師作適當補充。
三、新課學習:
(一)李大釗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動軍閥殺害,他的身影離我們已經很遠很遠,但歷史永遠也不會忘記他們。當我們閱讀他的遺作,仍然能感覺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傾聽到那超越時空的激情澎湃的心聲。下面聽教師范讀。
思考:A勾畫出應該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詞語。
B文章的語言有什么樣的特點?
C艱難的國運是怎么樣的一種命運,請聯系文的具體語言來回答。以
1、出示應該掌握的詞和不理解的詞,清除閱讀障礙。
其經歷亦復如是固是高高興興地往前走奇絕壯絕的境界老于旅途的人以成其濁流滾滾魄勢阻抑
2、初步把握語言特點。(指名回答)-----本文語言氣勢磅礴,鏗鏘有力,
3、“艱難的國運”的含義:對二十年代的國家命運,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樣比喻的,你了解當時的歷史嗎?----------了解寫作背景,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國內軍閥混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二)指名朗讀各段,每讀完一段即歸納各段內容---------研究寫了什么、怎么闡述
1、歷史的道路崎嶇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沖過去。
2、民族生命的進程就像江河的進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類的歷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絕壯絕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險的美趣。
4、中華民族的道路崎嶇險阻(國運艱難),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賞到壯美的趣味
5、中華民族國運艱難,需要我們發揚黃河那種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揣摩文章的語言:
1、喜歡哪些句子呢?請它推薦給大家。
2、聯系課后練習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義和作用。(討論下列比喻句的含義)
A……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樂趣。
B第四節的含義
C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趣味的含義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義: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戰艱險,征服旅途,無限風光在險峰。
B國難當頭,挺身而出,英勇斗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C為民族的新生而奮斗,奉獻生命的光和熱,譜寫壯麗的人生之歌。
李大釗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達了他對這種樂趣的理解:
“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與球,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重點突破:
3、朗讀并理解樂趣的含義。你能聯系歷史事實來談談你的看法嗎?
4、聯系第五節,談談“雄健的精神”的具體含義。
從課文的標題來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兩者的關系,你能結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盡的意思說出來嗎?————-理解寫作目的。
在國運艱難的時候,要發揚雄健的精神,為民族的尊嚴和發展而奮斗、奉獻。
5、你從李大釗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樣的人格風范?
他的信念、忠誠、追求、勇氣、執著、熱血、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6、李大釗先生用他的生命詮釋了“雄健的國民”的含義,那就是一種像高山一樣巍峨、像黃河一樣浩蕩一樣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讀名言,喚起學生對李大釗先生的崇敬之情)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郁達夫)
四、帶著崇敬的心情齊讀課文,注意讀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聯想:
1、李大釗先生對人生樂趣表述,實際上也是對人生意義的一次莊嚴的思考。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義的呢?學生自由發表看法。教師引用李大釗先生的名言,學生朗讀并背誦李大釗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遠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2、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系國際形式來想想,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
學生自由發言,集體交流。(聯系我駐南使館被炸一事實、《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長谷川弘一在網上發表的言論,見《讀者》2000年第七期)
六、總結全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偉大的靈魂,總是把自己的身家命運和民族命運國家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為終身的幸福。這些為理想而奮斗的勇士,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鑄成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里。因為有了他們的犧牲和奮斗,共和國才有今天的繁榮和富強,每一個有民族責任感的人都應該對自己說:讓共和國的明天因為有我而更加強大和美麗!
七、家作:任選一題作文:《昌盛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或結合課文寫讀后感一篇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通常都不被師生重視,并且它的內容多議論,有些枯燥,李大釗生活的動亂年代,和現在我們生活的和平時代隔得太遠,學生不熟悉也難深刻體會愛國之情,這都很難讓學生提起興趣,感同身受,引起共鳴。
我在上這篇課文的時候,最大的亮點就是“猜想”環節。讓學生先通過標題才文章的主旨,再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來創作,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曾遭受的艱難處境。例如:唐山大地震、2003年非典、2005年洪災、2008年汶川大地震、大雪災、泥石流、玉樹地震……這些都積極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和現實中的中國時事結合起來,學生很快進入文章情景環境。另外接著引導學生在國家受難的時候,四川人民是怎么做的?如果當時你也在,你會怎么做?這很容易讓學生體會在國家艱難的時候,雄健國民的重要性,也在內心感悟自己要做個雄健的國民。
其他一些比較滿意的地方,例如:在導入和結尾部分,充分利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國歌,激起學生心中的愛國之情。在朗讀時,用糾錯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男女分段朗讀,用競賽的方式讓學生打起精神、充滿斗志。在講到“趣味”的時候,引導學生談論自己現實中所真切感到的樂趣:做出一道難得數學題、完成一件難做的家務事等。在“欣賞文章美”部分,總結這篇文章值得學習的地方,加深學生印象,掌握寫作技巧。
以上是這堂課比較令人滿意的地方,當然也有不足。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時,有些學生理解速度慢或根本不懂,參與的人數不多,多靠老師講解。另外沒有過多講解李大釗生活年代背景,致使學生不能深刻體會到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迫切之情和愛國之深。在互動環節上,討論合作的地方也不夠多。
總的來說,這一課上的還比較成功。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寫作技巧,并且能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來,了解中國時事,關注國家命運,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個“雄健”的國民。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及反思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