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沁園春雪》課后練習答案
《沁園春雪》課后練習:
2.品析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1)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A.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B.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C.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D.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4.下列句子中,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B.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C.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D.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閱讀課文,完成下面的題。
1.這首詞概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詞中描寫作者想象雪后晴日當空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點明全詞主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這首詞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的題目是“雪”,詞中描寫了北方的大雪。
B.開頭的“千里”、“萬里”寫降雪地區之廣,“冰封”、“雪飄”寫嚴冬寒威之烈。
C.“望長城內外”中的“望”字可換成“看”字,因為“望”字也有“看”的意思。
D.詞中最后兩句熱情歌頌了新時代,歌頌了新時代的風流人物。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的題。
沁園春 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1.這首詞的上下片分別寫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園春•雪》中可以回答《沁園春•長沙》中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的詞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筆下的秋景大多肅殺悲涼,清冷慘淡,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何如此絢爛多彩,充滿生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運用。
1.“雪”是會意字,非常形象。請參照示例,在比較鑒賞的基礎上揣測古人造“雪”字時的設想,即對該字的構思進行簡要的說明。
示例:“采”是會意字。分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為“爪”,表示“手”的意思;下半部分為“木”,表示 “樹木”的意思;合起來表示“手在樹上采摘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詩詞中有許多詠雪的名句,請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句,并說明喜歡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園春雪》課后練習答案:
基礎達標
1.(1)嬌 競 (2)文采 (3)驕 雕
2.(1)“惟”和“頓”都是副詞,起修飾限制作用。“惟”字有力地強調了白茫茫的一片是唯一的景色,其余什么都看不見;“頓”字在句中強調黃河上下滾滾氣勢一下子失去,突出天寒地凍、河水結冰的速度。
(2)“舞”指飛舞,形容群山披雪似“銀蛇” 逶迤曲折;用“馳”字形容白雪覆蓋的丘陵如飛象奔馳。以動寫靜。
3.D
4.D
課內精讀
1.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3.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4.C 解析:“望”字不可換成“看”字,這里“望”字不僅有“看”的意思,還有“登高遠眺”的意思。
延伸閱讀
1.上片寫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片追憶往事,表現青年時代的精神和理想。
2.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3.作者對景物的選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傷秋”等詩文就是由他們特定的“意”所決定的。毛澤東的立意積極向上,昂揚奮進,在對大自然萬物的激情關注中融入了自己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國家命運的由衷關懷。所以他選取的景物就是那些競相向上、生機勃勃的景物,如萬山、層林、雄鷹等。
課改前沿
1.示例:“雪”字分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為雨,一橫代表天,點和豎代表從天上下的雨點和大雨;下半部分為掃帚,表示雖然都是從天上下來的,但雨掃不起來,雪卻可以。
2.示例: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理由:略。(意思對即可)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