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悲劇》課后練習答案
《偉大的悲劇》課后練習:
2.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①lǐn冽( )②遺shuānɡ( )③憂心chōnɡ chōnɡ( )
④léi弱( )⑤白雪ái ái( )⑥吞shì( )
3.用橫線標出成語中的錯別字,并在括號中改正
①畏瑣不前( )②風餐路宿( )③不可思意( )
④疲憊不勘( )⑤精疲力揭( )⑥揚揚得意( )
4.解釋下列詞語
①告罄:
②毛骨悚然:
③語無倫次:
5.對下列句子含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和斯科特一樣,認為角逐失敗意味著毫無價值和悲哀。其悲劇色彩也就表現在這里。
B.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斯科特和伙伴輸給對手的痛苦心情。
C.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斯科特坦然面對失敗,并忠實接受為他人的業績作證的任務,可敬可佩。
D.-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贊譽斯科特在與大自然的搏斗中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心靈經受了考驗,變得無比崇高。
6.仿寫句子
而現在,他們僅僅是為了使自己的皮膚不受損傷、為了自己終將死去的肉體的生存、為了沒有任何光彩的回家而斗爭。在他們的內心深處,與其說盼望著回家,毋寧說更害怕回家。(為了……,為了……,為了……。與其……毋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內閱讀
斯科特海軍的日記一直記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記到他的手指完全凍住,筆從僵硬的手中滑下來為止。他希望以后會有人在他的尸體旁發現這些能證明他和英國民族勇氣的日記,正是這種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記寫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記是他用已經凍傷的手指哆哆嗦嗦寫下的愿望:“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隨后又悲傷地、堅決地劃去了“我的妻子”這幾個字,在它們上面補寫了可怕的“我的遺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們等待了好幾個星期,起初充滿信心,接著有點憂慮,最后終于愈來愈不安。他們曾兩次派出營救隊去接應,但是惡劣的天氣又把他們擋了回來。一直到南極的春天到來之際,10月29日,一支探險隊才出發,至少要去找到那幾位英雄的尸體。11月12日,他們到達那個帳篷,發現英雄們的尸體已凍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還像親兄弟似的摟著威爾遜。他們找到了那些書信和文件,并且為那幾個悲慘死去的英雄們壘了一個石墓。在堆滿白雪的墓頂上豎著一個簡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國國家主教堂里,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
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7.斯科特將“我的妻子”改成“我的遺孀”,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斯科特遺體的姿勢是怎樣的?這表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為何要寫“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一句該怎樣理解?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課外探究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問題。
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上世紀80年代,一批熱血青年本著“為國爭光、振興中華”的理想,自發組織起來,闖過雪山、激流、峽谷和險灘,挑戰嚴寒、饑餓、翻船和死亡,完成了對長江、黃河的全程無動力漂流探險,書寫下人類漂流探險史上的壯舉。這種“長漂精神”、“黃漂精神”和當年連奪五次世界冠軍的中國女排精神,被并稱為中華民族的兩支精神催化劑。
那個年代,中國進入了重大社會轉型期,人們長期被壓抑、禁錮的思想有了釋放的機會,特別是青年人,渴望用新的方式來體現自身的價值。在此背景下,一個偶然的事件,催生了“長江漂流探險”、“黃河漂流探險”這兩件大事。1985年,一個名叫肯·沃倫的美國探險家在漂流完印度的恒河后,在記者采訪他下一個目標是哪里時,他手指東方說“中國,長江”。隨后,他還花費30萬美元,取得了我國長江首漂權。消息傳來,許多國人認為這“傷害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西南交大的堯茂書率先行動,獨自一人帶著“龍的傳人”號漂流筏從長江源頭開始漂流探險,不幸在漂至金沙江通伽峽時翻船遇難。
1986年年初,《中國青年》雜志刊出報告文學《夢斷長江》,報道了堯茂書的事跡,國內許多熱血青年震驚了。洛陽的郎保洛、王茂軍、雷建生等8個青年心潮澎湃,自發組建了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下稱洛漂隊),發誓完成堯茂書“中國的長江要由中國人首漂”的愿望。穿越青海、西藏、四川等11個省,行程6300公里,歷時147天,戰驚濤,過險灘,在全國人民的關注和支持下,付出犧牲4名隊員的沉重代價,1986年11月12日15時50分,勝利抵達上海吳淞口海軍10號碼頭,征服長江。
長江漂流探險的成功,激起了國內青年更加熾熱的激情,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第二大河--黃河。1987年5月5日,以“長漂”英雄雷建生、郎保洛為隊長,吸收了洛陽、北京等地30余名熱血青年參加的河南黃河漂流探險隊,從黃河正源向下開漂。同期漂流的還有北京和馬鞍山的兩支隊伍。黃漂隊的勇士們戰勝了艱難險阻完成了全程5464公里、落差4831米的黃河探險漂流,于當年9月25日到達渤海之濱的黃河入海口。然而,發生在拉加峽的“六·一九”事件,成為大家心中永遠的痛!
拉加峽全長216公里,落差達588米,是黃河沖出源頭地區后流經的第一個大峽谷,兩側山崖高聳,極為兇險。1987年6月19日下午3時30分,雷建生、郎保洛、朱紅軍、張寧生和袁世俊同登一船開漂。剛過幾分鐘,就見200多米寬的河面被兩側山體塌落的巖石擠得僅剩10多米寬,水吼如雷,緊接著,便遇到了一個5米高的大跌水,巨浪滔天,瞬間將船打了個底朝天。隊員們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奮力搏擊,雷建生最先爬上倒扣的船底,大聲呼喊大家“抓住船繩”。但由于體力不支,郎保洛十幾分鐘后被大浪卷走,朱紅軍、張寧生也先后沒了蹤影。后來,忽見一塊巨大的礁石迎面而來,袁世俊隨即昏迷過去。當袁世俊醒來時,船已漂到了岸邊回水處;再一看,雷建生的胳膊還繞在船繩上,但是頭部卻垂落在黃河中…… (根據有關資料整理)
11.查工具書,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給“澎湃”二字注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從文章的開頭兩段看,“長漂”、“黃漂”的實現是基于哪兩個重要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2段提到“長江首漂權”問題,如今20多年過去了,你現在怎么看這個問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征服長江”、“征服黃河”曾經是當年熱血青年的共識。談談你對“征服”二字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設法讀到《中國青年》雜志1986年第2期發表的報告文學《夢斷長江》,了解堯茂書的事跡,寫一段讀書筆記。
《偉大的悲劇》課后練習答案:
1.①chǔ ②yànɡ ③zhù ④sǒnɡ ⑤lǚ ⑥shān ⑦è ⑧shèn
2.①凜 ②孀 ③忡忡 ④羸 ⑤皚皚 ⑥噬
3.①縮 ②露 ③議 ④堪 ⑤竭 ⑥洋洋
4.①告罄:指財物用完。
②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懼。
③語無倫次: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倫次,指順序,條理。
5.A(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角逐失敗后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作者本人并不這么認為,作者為斯科特這個失敗者作傳本身就說明作者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其悲劇表現在“崇高”的毀滅。)
6.略
7.表現了他的冷靜、堅毅的性格。
8.英雄們的尸體已凍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還像親兄弟似的摟著威爾遜。這表明了斯科特在關鍵時刻愛護同伴,為探險事業而獻身的英雄氣概。
9.以突出他們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寫出人們對他們的敬仰,而“國王”是英國人民的代表。
10.斯科特與大自然搏斗的精神無比的崇高。這是有價值的、美的,而最后歸于毀滅,因而是偉大的悲劇。這句話點明了全篇的主旨。
11.禁錮:束縛,強力限制。 率先:帶頭,首先。 熾熱:極熱。 落差:因河床高度變化而產生的水位的差數。 澎湃:pénɡ pài
12.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之初),獲得思想解放的我國青年,一,立志為國爭光,振興中華;二,渴望用新的方式體現自身價值。
13.略(宜一分為二看問題。)
14.略(可就“長漂”、“黃漂”的意義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發表見解。)
15.略
《偉大的悲劇》課后練習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