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初三作文600字
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初三作文600字精選篇1
雖然《上下五千年》我還沒有看完,但我所看的內容就讓我記憶憂心、深有感觸。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我們的祖先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不少民族英雄、起義領袖,都以他們的業績和成就,為民族的歷史畫卷增添了光彩。回顧五千年歷史,的確使我們每個炎黃子孫感到自豪。讓我們了解歷史,是為了讓我們為歷史繼續延續,而不是懷戀于過去。
重要的是創造未來。每當我合上書,書中那一幅幅歷史畫面就像放電影一樣呈現在我的頭腦中。書中《堯舜讓位》這篇文章,舜是接替了堯的位置。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勞又簡樸,和老百姓一樣勞動,受到大家信任。過了幾年,堯去世了,舜還想把部落聯盟首位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可大家都不贊成。舜才正式當上了首領。可見,想要首領受到老百姓的尊重,不是以顯赫的身份和地位來奪取的,而是要放下首領高高在上的位子,與大家一起并肩作戰,奮勇殺敵。而不是享受下人的成果,剝削老百姓的勞動。
令人敬仰的是他們心中只想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創造美好的明天!有句話不是這樣說的嗎:陽光總在風雨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中國人民的努力奮斗,我們的祖國終于變得強大了,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那樣悲慘的歷史已經過去,全新的局面將展現在我們面前。我為祖國燦爛的文化感到高興,也為過去遭到外國的欺凌感到悲憤,我們要更加珍惜今天,才使歷史的悲劇永遠不會重演。
從中我深深的懂得:沒有那一位位英雄的壯烈犧牲,就沒有我們現在美好、幸福的生活。他們那堅韌不拔、奮勇殺敵、舍死忘生的可貴精神在我們心中永遠綻放著璀璨的光芒!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珍惜寶貴的時間,努力學習,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讓繁榮之花開滿天下!
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初三作文600字精選篇2
我讀《上下五千年》這本,使我感嘆萬千,使我懂得到祖國有著這樣長久的歷史跟文明而覺得自豪,為祖國歷代以來一批雙一批的愛國志士為祖國一直斗爭而感到驕傲。
從公元前221年嬴政同一中國史稱秦始皇開端,逐步成為一個富裕、漂亮的國家;張騫出使西域,創立絲綢之路;唐太宗李淵樹立了大唐;明太祖朱元璋以一個農夫的身份創建了明朝;大金大汗皇太極攻克了北京,創建清朝……,從“玄武門之變” 到“康乾盛世”……;從圓周率、四大發現、地動儀、渾天儀……;從孔子、孟子……;從王羲之、柳公權、顏真清……;從李白、杜甫、陸游、葉紹翁、蘇軾、辛棄疾…… ,中國每個方面都在逐漸的鼎盛,成為當時世界上發達國度之一。
然而,好景不長,從乾隆皇帝后,一個個腐敗無能的皇帝順次呈現,從嘉慶皇帝到溥儀天子;從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同等公約——《馬關條約》;從中日黃海大戰、八國聯軍火燒圓明……都體現了后清的腐朽。作為一個中國人,清政府的腐爛無能,誠然令人不堪回想、疾惡如仇;但更令人快慰的是在孫中山大總統的引導下,中國人民一舉顛覆了清政府的腐敗統治,建破了中華民國。又在以毛主席、周總理的領導下,率領中國國民,建立了一個簇新的中國,巍然矗立在世界的東方。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虔誠和酷愛。歷朝歷代,很多仁人志士都存在強烈的憂國憂民思維,以國是為己任,前仆后繼,臨難不屈,捍衛祖國,關心民生,這種寶貴的精力,使中華民族歷經災難而不衰。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因而作為咱們這一代,要適應時期發展的請求,準確意識祖國的歷史和事實,加強愛國的感情和振興祖國的義務感,建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念;弘揚巨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號,克意進取,發奮圖強,艱難奮斗,堅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懇學習,來日為發明祖國光輝將來奉獻本人的力氣!
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初三作文600字精選篇3
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
在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受震動,我看到了忍辱負重發奮著書的司馬遷:大公無私的包青天;舍小家,顧大家的大禹……
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司馬遷,司馬遷在遭到酷刑之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費了13年時間終于寫成了輝煌巨著《史記》。司馬遷這種為完成父親遺志矢志不渝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在他的世界中,他認為為了人民事業而獻身的,則死的重于泰山,有的人對人民沒有貢獻,甚至于有害于人民,他們的死則輕于鴻毛。司馬遷發奮著書,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表現了司馬遷將榮辱置之度外,事業高于一切的可貴品質。
我還喜歡越王構踐這個人物,因為越王勾踐在被俘后,受盡吳王折磨和羞辱。三年后勾踐回國,不忘雪恥報仇,此柴草為被褥,每天舔嘗膽汁,激勵自己,最后終于滅了吳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只要痛下決心,不怕吃苦,不忘恥辱,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學習也是一樣的,考得不好或受到挫折,也要象越王那樣,發奮圖強,決不放棄,就一定能成功。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的困難和挫折,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應坦然面對,而不是逃避。當我們碰到過不去的坎,就讀讀這本書吧,看看古人在困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堅強和意志力,想想自己的言與行,也就放開心,微笑面對人生。
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初三作文600字精選篇4
《上下五千年》里的許多文章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中有一篇《老馬識途》,故事的主人公是齊桓公管仲。
這篇《老馬識途》主要講了這么一件事:在公元679年,齊桓公約諸侯共同訂立盟約。可是,楚國不但不參加,反而叫鄭國也別參加。齊桓公火了,正跟管仲商議去討伐楚國,沒想到北方的燕國到這里來討救兵說北邊的山戎打進來了,老百姓都快死光了。從此一場大戰展開了。經過幾個國家的齊心協力,終于打了勝仗。山戎的老百姓歸順了齊國,但是,孤竹國大將黃花把齊桓公和燕莊公領進了孤竹國都城,騙到了迷谷,使齊桓公、燕莊公和將士們迷失了方向。那里平沙一片,就跟大海一樣,一眼望去分不出東南西北。士兵們很著急,不知道怎么辦?就在這危急時刻,管仲想出了老馬識途的辦法,讓大家走出了迷谷。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原因是:管仲在這么可拍的迷谷里,能冷靜下來想出老馬識途的辦法,是平常人做不到而不可能做到的事,他真是個鎮定、機智、聰明的人,讓我深深感到敬佩。
最令我欽佩的還有唐太宗李世民,在他即位前,和父親李淵南征北戰,立下屢屢戰功,而且李世民還提拔了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敬德等文武官員。即位以后,唐太宗處理朝政大事處處都很謹慎,并且鼓勵各級官吏有什么說什么,不要因為怕得罪皇帝而隱瞞真相。唐太宗不僅善于納諫,而且善于用人。他不記私仇?提拔了在太子府做事曾反對過自己的魏征,封他為大夫;還提拔了出身低微的馬周為中書令,主持朝廷大政。
在歷史中,像我講述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不過我們要向歷史中的賢人學習,向顏真卿學習不畏強暴;向陶淵明學習,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魏征學習直言善諫:向包拯學習大公無私;向道同學習剛正不阿:向鑒真學習不怕艱苦。
這本《上下五千年》記載了古代許多發生的事,讀了這本書,我增長了不少知識,了解了許多歷史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讓我深深感到中華民族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具有燦爛的文化,真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這樣,將來長大后才能建設我們的祖國。
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初三作文600字精選篇5
暑假,我如饑似渴地讀完了《上下五千年》,書中讓我欽佩的英雄人物數不勝數,其中大禹的故事對我觸動最大。
傳說四千多年前,黃河常常決口泛濫,鯀負責治水很多年都沒有成效,便被處死。鯀的兒子禹接過治水的重任,最終他憑借智慧、勇敢和超乎常人的毅力,治好了黃河的水患,使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深受大家的愛戴,舜死后,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禪讓給了他。
大禹成功的秘訣到底有哪些呢?首先,他能深入一線、身體力行。他親自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把源頭、上游、下游詳細考察了一遍;親自參加艱苦的勞動,腳趾甲也因長期泡在水里而脫落,腿上的汗毛都被堿水腐蝕了。總指揮都能深入一線勘探、勞動,身邊的工作人員又怎么會怠工瀆職呢?這就是他治水成果的先決條件。
其次,他不墨守成規、善于思考。鯀治水多年,都采用造堤筑壩的傳統方法,但由于洪水異常兇猛,造好沒多久就被沖垮了。大禹總結了父親失敗的經驗教訓,對洪水不一味采取堵的方法,創造性地想出了疏浚洪水的妙招,他率領人們挖通一座座高山,疏通一條條渠道。這是他獲得成功的核心要素。
再次,他公而忘私、堅持不懈。大禹留給后人最經典的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接下治水任務時,剛和妻子結婚,在他和洪水抗爭長達十年的時間里,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口,因為害怕延誤工程,都沒有進去見一見妻子和兒子。再比如他的父親因為治水不利而被處死,他能強忍悲痛、不計前嫌。他的成功同樣源于他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就像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一去不返,但其中每個英雄人物的壯舉,在人類文明中留下了不朽的詩篇,永遠值得后人學習。
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初三作文600字精選篇6
從古老文明的第一聲號子,到武昌起義的第一聲炮火,中國歷史經歷了漫長而耐人尋味的五千年,有繁榮,也有曲折,過去歷史的積累,鑄成了今天燦爛的現代文明。
在這本書中,記錄了中華文明發展中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有的讓人拍案稱奇,有的發人深省,還有的讓人熱血沸騰。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
在乾隆、嘉慶年間,清朝的國力開始有強盛走下衰弱。在此同時,英、美、法等國正逐漸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需要廣闊的市場和原料產地,英國首先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由于中國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英國商人只好到中國來賣鴉片賺錢。到了道光年間,吸食鴉片已成為危及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禍患。面對這種局面,林則徐大聲疾呼徹底消滅煙毒。這次,林則徐去廣州查辦,下令讓英國鴉片販子向中國政府繳煙并組織銷毀。銷煙這天,林則徐親臨虎門視察,只見銷煙池池水沸騰,煙霧彌漫,頃刻間鴉片化為渣沫黑煙。事后,點醒了許多愛國的人們,使他們明白什么才是愛國,也體現出林則徐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生活在祖國的和平發展年代,衣食無憂,無比幸福。但我們不應該忘記歷史上有許許多多像林則徐一樣的“民族英雄”,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赴湯蹈火,勇往直前。我們要向林則徐學習,和他一樣有這樣的英雄氣概,在學習上奮發圖強、不斷增長本領,長大后做一個對祖國、對人民有貢獻的人!
歷史故事中的道理,小到個人,是修身齊家,充實自己的頭腦的需要;大到國家,是立于不敗,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讓我們一起學習歷史,了解歷史,在歷史的海洋里暢游……
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初三作文600字精選篇7
不知不覺間,我讀完了《上下五千年》。有人說,時光如水,那么我想,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時間,就是一條歷史的長河。
遨游歷史的長河,我懂得了勤奮的重要性。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他曾多次到其他國家游說,都未成功。后來在家發奮苦讀,終于取得了六國相印。古時候也有許多像他那樣的人,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讀書,經歷了許多次失敗,也從不氣餒,他們最終取得了成功。
遨游歷史的長河,我明白了不能片面地評價人或事。比如秦始皇,他為人雖然殘暴,但他留給后世的影響是深遠的。他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統一了度量、文字和貨幣,把奴隸制改成了封建制。又比如李后主,他是一個亡國之君,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高,連王國維都說他“把伶工之詞變為士大夫之詞。”可見,歷史是有兩面性的。就像修筑長城,一方面勞民傷財,另一方面卻保護了邊疆。所以我們要公正地看待歷史。
遨游歷史的長河,我懂得了什么是理智。古代的帝王有些重用賢臣,造福百姓,就像唐太宗時期的貞觀盛世。有的帝王卻親小人,遠賢臣,就像晚唐時期宦官干政,藩鎮割據,朝廷上下內憂外患。所以一個君王必須要聽取賢臣的意見,理智地處理好每一件事情。我們也一樣要聽得進良師益友的勸告,不能是非不辨。
遨游歷史的長河,我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無論是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還是晚唐的安史之亂,他們雖然都是失敗的,但掀起了各地反抗的浪潮。這些事件原因只有一個:民心的背離。皇帝雖然貴為天子,但畢竟百姓才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如果君王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那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遨游歷史的長河,我受益匪淺。我雖不能“得天下”,但我可以勤奮、理智,可以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