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閱讀有感600字
這幾天,我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這本書共332篇,它講述了從“盤古開天辟地”到“武昌起義”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
《上下五千年》深深地吸引了我,因為這本書記錄了中華歷史上許許多多大事,看了這些故事,激發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這些故事有的令人振奮,有的令人頹喪;有的令人驕傲,有的令人恥辱。
書中有許多民族英雄,文人志士,有嚴格治軍的孫武、發奮著書的韓非、三顧茅廬的劉備、桃李滿天下的狄仁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鐵面無私的包拯、正氣浩然的文天祥……
在這本書中,我最恨的就是秦檜了!秦檜是北宋的大奸臣,他鼓動宋高宗與金人議和,并以宋軍立即撤軍作為議和條件。這時,岳飛知道后上書朝廷:“金兵銳氣已經喪盡,輜重已全部拋棄,正迅速渡河向北逃竄;各地豪杰紛紛來歸,將士們士氣高漲,奮勇殺敵,我大宋收復失地,重振雄威,正是時不再來,機不可失。”秦檜深知岳飛的抗金志向不可能改變,就在皇帝面前花言巧語,使宋高宗在一天之內向岳飛發出十二道金牌。秦檜又將岳飛關入大牢,最后又將岳飛處死在獄中。岳飛十年努力,毀于一旦!現在,在岳王廟墓道階跪有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的銅像。人們經過那里,都要朝它們身上吐吐沫。
這本書使我懂了許多道理,明白了很多知識,這本書值得一看再看!
上下五千年閱讀有感600字【篇2】
不知不覺間,我讀完了《上下五千年》。有人說,時光如水,那么我想,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時間,就是一條歷史的長河。
遨游歷史的長河,我懂得了勤奮的重要性。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他曾多次到其他國家游說,都未成功。后來在家發奮苦讀,終于取得了六國相印。古時候也有許多像他那樣的人,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讀書,經歷了許多次失敗,也從不氣餒,他們最終取得了成功。
遨游歷史的長河,我明白了不能片面地評價人或事。比如秦始皇,他為人雖然殘暴,但他留給后世的影響是深遠的。他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統一了度量、文字和貨幣,把奴隸制改成了封建制。又比如李后主,他是一個亡國之君,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高,連王國維都說他“把伶工之詞變為士大夫之詞。”可見,歷史是有兩面性的。就像修筑長城,一方面勞民傷財,另一方面卻保護了邊疆。所以我們要公正地看待歷史。
遨游歷史的長河,我懂得了什么是理智。古代的帝王有些重用賢臣,造福百姓,就像唐太宗時期的貞觀盛世。有的帝王卻親小人,遠賢臣,就像晚唐時期宦官干政,藩鎮割據,朝廷上下內憂外患。所以一個君王必須要聽取賢臣的意見,理智地處理好每一件事情。我們也一樣要聽得進良師益友的勸告,不能是非不辨。
遨游歷史的長河,我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無論是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還是晚唐的安史之亂,他們雖然都是失敗的,但掀起了各地反抗的浪潮。這些事件原因只有一個:民心的背離?;实垭m然貴為天子,但畢竟百姓才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如果君王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那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遨游歷史的長河,我受益匪淺。我雖不能“得天下”,但我可以勤奮、理智,可以明辨是非。
上下五千年閱讀有感600字【篇3】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是感到多么地驕傲!每次只要翻開那一本書——《上下五千年》,我的內心就像大海那樣澎湃著激情。這本書,主要記錄了我國上下五千年中無數的輝煌成就以及數不清的英雄、文人志士。
其中讓我感慨較深的是中國書法,它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是文化中的瑰寶。尤其看到東晉時期書法家王羲之時,就想起我的老師也曾講過他的《蘭亭集序》可是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的。我也通過網上搜尋資料來目睹,看了后,真的是感嘆不已,他的筆法結構并不是我這樣的后輩能用文字去形容的。
而我又想到我自己,記得以前我寫的字很是糟糕,后來學校開設了一個書法興趣班,在家人鼓勵下我就去參加了,從最開始的一筆一劃練起,簡單的一個橫一個豎,都要練上好幾張紙,更重要的還是沒獲得老師的贊許,看來想要真正掌控好并不是件易事,好幾次,我失去了耐性,并感到厭煩。老師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和我們講了關于大書法家王羲之很多的故事,其中一個講到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時間長了,用于清洗毛筆的池塘水居然都變成了墨色。
聽了他的故事以后,我覺得真要能練好字,的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頓時,也打消了退出的念頭。現在看看我的書寫,可是由之前的糟糕變成了美觀。我想,我們能擁有那么美好的生活和好的學習條件,就應該更加努力地去學習。直到現在我一有空也會練習,所以現在我的書寫,還算不錯。
“重讀好書,如逢故知”,我想,我會重讀這樣一本好書,定能收獲得更多豐富的知識,能激起我更多的感觸,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上下五千年閱讀有感600字【篇4】
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
在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受震動,我看到了忍辱負重發奮著書的司馬遷:大公無私的包青天;舍小家,顧大家的大禹……
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司馬遷,司馬遷在遭到酷刑之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費了13年時間終于寫成了輝煌巨著《史記》。司馬遷這種為完成父親遺志矢志不渝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痹谒氖澜缰?,他認為為了人民事業而獻身的,則死的重于泰山,有的人對人民沒有貢獻,甚至于有害于人民,他們的死則輕于鴻毛。司馬遷發奮著書,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表現了司馬遷將榮辱置之度外,事業高于一切的可貴品質。
我還喜歡越王構踐這個人物,因為越王勾踐在被俘后,受盡吳王折磨和羞辱。三年后勾踐回國,不忘雪恥報仇,此柴草為被褥,每天舔嘗膽汁,激勵自己,最后終于滅了吳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只要痛下決心,不怕吃苦,不忘恥辱,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學習也是一樣的,考得不好或受到挫折,也要象越王那樣,發奮圖強,決不放棄,就一定能成功。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的困難和挫折,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應坦然面對,而不是逃避。當我們碰到過不去的坎,就讀讀這本書吧,看看古人在困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堅強和意志力,想想自己的言與行,也就放開心,微笑面對人生。
上下五千年閱讀有感600字【篇5】
寒假里,我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以時間為經,以事件和人物為緯,穿針引線,縱橫交織,從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開始。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精髓一一展現。其中 “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章的劉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他為人友善,聰明機靈,愛結交豪俠之士,許多少年有為之人都爭著與他交往。
故事中董承提醒劉備防備曹操的加害,讓劉備最好先除掉曹操。雖然劉備未采取任何行動,但一直提防曹操加害于他,在后院種花澆水,擺出一副不關心世事的樣子。有一天,曹操請他到小亭中喝酒,曹操提了一個問題:誰是當世英雄呢?劉備故意胡亂地說了幾個名字。曹操卻便說:“當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我兩個!”劉備故意裝得大驚失色,在曹操面前顯得唯唯諾諾,讓曹操打消了對他的殺心。
劉備的聰明機智為他化解了許多危機,我為他的聰明機智而感到佩服。
由此,讓我想到去年端午節,包棕子時,我鬧著要爸爸教我包棕子。爸爸經不起我這么鬧,于是開始教我包棕子,第一步:先把棕子包成一個三角形,可我第一步就失敗了,我想出了一個辦法,對爸爸說:“爸爸,你先等一會兒?!蔽艺f完,就去找根粽葉包好形狀差不多的一個三角形布袋,找到布袋啦!我拿著布袋坐在椅子上,然后把粽葉裹在布袋上,好了粽子的外形成了。我開心地對爸爸說:“爸爸,第二步是什么?”爸爸才回過神來說:“你又弄小聰明了!”“這不是小聰明,這就是我解決問題的辦法!”我辯駁道。爸爸說:“好了,好了,不說這個了?!卑职珠_始教我下面的步驟,我認真地學了起來。啊!終于包好了!我開心地把這個棕子拿給家人看,他們都為我開心地笑了。
讀了《上下五千年》后,我深深地感到一旦遇上什么困難,只有開動腦筋才能有效地解決。
上下五千年閱讀有感600字【篇6】
暑假,我如饑似渴地讀完了《上下五千年》,書中讓我欽佩的英雄人物數不勝數,其中大禹的故事對我觸動最大。
傳說四千多年前,黃河常常決口泛濫,鯀負責治水很多年都沒有成效,便被處死。鯀的兒子禹接過治水的重任,最終他憑借智慧、勇敢和超乎常人的毅力,治好了黃河的水患,使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深受大家的愛戴,舜死后,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禪讓給了他。
大禹成功的秘訣到底有哪些呢?首先,他能深入一線、身體力行。他親自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把源頭、上游、下游詳細考察了一遍;親自參加艱苦的勞動,腳趾甲也因長期泡在水里而脫落,腿上的汗毛都被堿水腐蝕了。總指揮都能深入一線勘探、勞動,身邊的工作人員又怎么會怠工瀆職呢?這就是他治水成果的先決條件。
其次,他不墨守成規、善于思考。鯀治水多年,都采用造堤筑壩的傳統方法,但由于洪水異常兇猛,造好沒多久就被沖垮了。大禹總結了父親失敗的經驗教訓,對洪水不一味采取堵的方法,創造性地想出了疏浚洪水的妙招,他率領人們挖通一座座高山,疏通一條條渠道。這是他獲得成功的核心要素。
再次,他公而忘私、堅持不懈。大禹留給后人最經典的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接下治水任務時,剛和妻子結婚,在他和洪水抗爭長達十年的時間里,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口,因為害怕延誤工程,都沒有進去見一見妻子和兒子。再比如他的父親因為治水不利而被處死,他能強忍悲痛、不計前嫌。他的成功同樣源于他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就像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一去不返,但其中每個英雄人物的壯舉,在人類文明中留下了不朽的詩篇,永遠值得后人學習。
上下五千年閱讀有感600字【篇7】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有了書人類就沒了文明和智慧。通過這本書,我曉得了大禹是怎樣治水的,秦始王是怎樣滅六國的,周瑜是怎樣火燒赤壁的……
《上下五千年》是由許多小故事組成,其中我感觸頗深的故事是《岳家軍大破兀術》。公元前1130年,兀術敗了一陣,就調用他的“鐵浮圖”進攻。“鐵浮圖”是經過兀術專門練習的一支騎兵,這支人馬都披上厚厚的鐵甲,以三個騎兵編成一隊,居中沖鋒;又用兩支騎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叫做“拐子馬”。岳飛看準了拐子馬的弱點,命令將士上陣時候,帶著刀斧。等敵人沖來,彎著身子,專砍馬腳。馬砍倒了,金兵跌下馬來,岳飛就命令兵士出擊,把鐵浮圖、拐子馬打得落花流水。兀術聽到這消息,哭得挺傷心,說:“自從起兵以來,全靠拐子馬打勝仗,這下全完了。”但他不肯認輸,過了幾天,又親自率領十二萬大軍進攻宋軍。岳飛部將楊再興帶領三百名騎兵在前哨巡視,見到金兵,立即投入戰斗,殺傷敵人兩千多人。楊再興也中箭犧牲。宋將張憲從后面趕上,殺散金兵,兀術才不得不逃走。
當然像岳家軍這樣具有機智勇敢、處變不驚、頑強拼搏精神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像趙云勇救阿斗、徐霞客遠游探險、文天祥起兵……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體會到,我們要在學習和生活上也要有這種精神。俗話說“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以前我在學習和生活上,碰到一點點困難就慌張,大呼小叫。有了這種精神,一定能趕走困難,取得成功。
《上下五千年》讓我增長了許多歷史知識,明白了人強則強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以后要好好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