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心得體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一名聾,瞎,啞人。她叫海倫·凱勒。她的生理缺陷給了她極大的考驗,在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幫助下,讓她不憎恨生活,而是用一顆樂觀,真摯和積極的心去感謝生活,也告訴了人們要珍惜當下。
我們總認為很多事情是理所應當的,視力,聽力,嗅覺,親人,友誼……但當人們失去了,才去懂得珍惜當下。
書中寫到,有時候我認為,如果我們像明天就會那要死去那樣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規則。這樣一種態度可以尖銳地強調生命的價值。我們每天都應懷著友善、朝氣和渴望去生活,但是,當時間在我們前面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不斷延伸開去,這些品質常常就會消失。我們大多數人都把人生視為當然。我們并不感謝我們的所有,直到我們喪失了它,我們意識不到我們的健康,直到我們生了病——自古以來,莫不如此。
人們總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后悔擁有它時,為什么不好好珍惜當下?文中寫到:我們并不感謝我們的所有,直到我們喪失了它,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當下,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父母幫忙收東西,自己卻覺得沒收好;總覺得同學很煩,因一點小事喋喋不休;體育、數學成績提不上去也覺得”蒼天繞過誰”。
轉學前,我總覺得當班長很煩,成績得不到認可,同學總吵架,打架,添亂,但轉學后才發現,跟同學們的點點滴滴,已是回憶,只能自己流淚,嘆息,小時候爬過的山,玩過的水,翻過的田,早已不見蹤跡,這才后悔,為什么當時不好好珍惜呢?
我們要珍惜當下,珍惜每個人,每個物,每件景。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心得體會篇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自傳體小說,它的作者是海倫·凱勒。這本書中記錄了作者在聾、盲的陰影下樂觀地生活以及她希望上天給予她三天光明來觀察、感受生活中的美。
書中寫到“她用雙手親切地撫摸一株樺樹光滑的外皮,或者一株松樹粗糙不平的樹皮。她可以感覺到小鳥在音律豐滿的歌聲中快樂地跳躍,她非常喜歡小溪涼爽的流水從她張開的手指縫隙間急促地流淌而過。她覺得,松針似的柔軟的草就像蔥郁的地毯比豪華的波斯地毯更受歡迎。”
是啊,在大自然中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件事物都蘊含著美,都值得我們去注意,去欣賞。海倫·凱勒既看不見,又聽不著,但她卻能以自己的雙手,自己的心發現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事物,這讓我感到震驚。看著她我不禁聯想到生活中的我們,我們總是覺得周圍的環境是那么普通,覺得每一天都過得平常乏味,所以日子總是在麻木和抱怨中渾渾噩噩度過。法國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在生活中,只要你細細聆聽一段美妙的音樂,那美妙的旋律會使你久久地陶醉于其中。細細地觀察一只螞蟻,你會因它那強大的力量而感到震撼。留心看一下身邊的風景,你會感受到身邊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就算是生活中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它那每一條漂亮神秘的紋路,都有一份屬于它的獨特之美。
上天賦予我們視覺這一天賦才能,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讓我們仔細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心發現生活中所蘊含的美吧!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心得體會篇3
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可以得到許多教育的一本書,我就得到了許多教育。
這本書主要講了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一生經歷。海倫只有兩個月有光明可是一歲半的時候禍不單行發了一次大燒,后來燒退了,可是海倫的眼睛瞎了耳朵聾了,這對于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凱倫并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和幫助下,她戰勝了病殘,學會了用手指“說話”,掌握了五種語言,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女子學院。此后,她把畢業的精力都投入到為世界殘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受到許多國家的政府及高等學院的贊揚和嘉獎。一個人只要樹立明確的目標,擁有堅定的意志,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像海倫在演講的過程中,她說,當時我站在演講的時候一句話也收不出來,一直發抖,最后,終于用全力喊出聲來,我感覺有如射出一發大炮。雖然十分吃力,但完成了演講。
我們大家要學習海倫·凱勒那種不屈不饒的精神,成為能實現自我的人。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心得體會篇4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在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后,我深深地被了海倫·凱勒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
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跡!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出身19個月的她就成了聾子和瞎子,連說話都困難,當時她完全失去了活著的信心。就在這時,她認識了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來到她的生活中,使海倫·凱勒感受到了生命是什么。于是她克服種種困難,發憤學習寫字,學習說話,用心去感受生活,發現生活。她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梁!
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快樂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的一生是人類的奇跡,她的自傳,使我汗顏,也使我警醒。
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識使她產生了一種的信仰:現實環境固然可怕,但人類應該抱持希望,不斷奮斗。生命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似乎從未想過或不敢想象未來的世界,每日懶懶地生活,懶懶地工作,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流水飛逝,過去的日子不再重現,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戀?是否值得紀念?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用知識點亮自己心中的燈,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是一片光明!
知識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于人類、有益于社會的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在有生之年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對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著這種追求,懷著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多少歡樂、多少幸福啊!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心得體會篇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也是我想要向大家推薦的書目,當我讀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時,感覺就像一位高尚的智者和我談了一次長話,我深深地被海倫的堅強毅力所感動。在十九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就是她——海倫凱勒。這本書教給了我們如何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如何在困難中重新振作起來,走向成功;也教會了我們要有恒心有毅力,堅持不懈!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海倫擁有著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讓世界為之感動。她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光明的出口,最后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去盡力幫助貧困的人們。
她遭受了生活上的不幸,成為了—個既盲又聾的殘疾人,最為關鍵的,海倫有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那頑強的毅力。我被深深震憾了。她是個殘疾人,居然能如此刻苦學習,而我們大家呢,有那么好的學習條件,身體素質又良好,卻不及她努力。在文章中,也隱藏著一位英雄——沙莉文老師。是沙莉文老師來到了海倫的身邊,教她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在教育海倫的過程中,沙莉文老師體現出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她改變了海倫的命運,讓海倫走向了成功。
失明的海倫,她用心在看世界,她能感受到我們從未發覺的美。海倫凱勒想讓健康的人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當做最后一天來過,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也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渴望與珍惜。自信自強,勇敢樂觀,海倫凱勒用自己的毅力震撼了世界。
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就是海倫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只有在人生的道路上,歷盡千辛萬苦,付出不懈努力,奮力沖刺,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頂峰,多少成功者背后留下的是一個個令人沉思的足跡——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可以讓我們受益終生的書。這本書,教我學會了用心感受世界,使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毅力,要有充足的信心,不要依賴在別人的翅膀下,要學會自己去飛。海倫正是這樣,用自己的力量創造了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