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讀書心得
科技不斷追求更先進的醫療技術、去探索人類的基因,無非想讓人類活的更健康、生命延續更長,說人類追求長生不死也不為過;人類通過不斷地經濟增長來滿足人不斷增長的欲望和需求,滿足人的欲望和需求是為了讓人幸福快樂也不為過;人類通過科技獲得不斷改進的自己的身體和智力,通過生物科技、交通工具、通信技術、互聯網、人工智能不斷的獲取強大的力量,實際上已經獲取了以前神才擁有的力量,而且科技的腳步并未停下,人類甚至可以獲得比“神”更強大的力量,說是化身為神,獲取如神一般的力量其實也不為過。(人類新議題)
現代人其過得很辛苦,每個人都背負壓力,但是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明白壓力來自何處,但這本書給出了答案,那就是這個時代的趨勢,從目前為止,并未看到這個趨勢有被逆轉的可能。其實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早已簽訂一份“現代”契約,所有人都身處洪流之中(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條路:一輩子不斷學習,不斷打造全新的自己)。只要經濟增長,就可以滿足更多的欲望和需求,就需要更加細致的分工,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先進的科技,需要每一個人去充當促進這個世界加速運轉的“芯片”,借此來促進經濟增長。(現代契約)
科技公司太過強大,擁有強大的資本力量,擁有最強大的科研團隊,看起來異想天開,但那些曾經我們以為的“異想天開”一步一步走進現實,令我們不得不去相信科技改變未來的現實。人類的未來究竟會被人工智能(算法)統治;還是說一小部分人進化為“超人(智神)”,這一小部分人不僅從物質、精神上超越普通人,竟然從生物上(更長的生命、更健康的身體、更高的智商)開始大幅度拉開和普通人的距離,人類從生物上開始劃分階層,智人被“智神”統治;又或者權力到最后直接交給數據主義,人只不過是數據的生產者或者人僅僅是個數據;也有可能這都不會發生,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可能性,但是當它發生也不要太驚訝,人類同樣也有很多方式來避免失去控制權。
未來簡史讀書心得(篇2)
自由人文主義在人類取得現代性力量與喪失意義的契約中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但是一轉眼,進化論卻為“自由意志”的棺材釘上了最后一根釘子。雖然直到20世紀,人類大腦依然是全世界最精良的計算工具,但是仔細想想,大部分重大決策的背后其實是充斥著各種認知偏差的“拍腦袋”而已,然后交給敘事自我把一切都美化成“自由意志”。整個過程中真的有自由主義所推崇的那個不可分割的始終如一的真實的自我嗎?這不過是個虛幻的想象。
曾經的救世主面臨崩塌,但是人類終歸還是不能脫離意義而存在。假設在未來我們都相信個人的重大決策權應該從自由意志轉而交給算法更為靠譜,那么當“活出自我”的意義不復存在的時候,生命急需被賦予新的意義。
作者給出的一種可能性是數據主義。大部分人的幸福感歸根結底還是源自于在世俗的價值觀中獲得成功。資本主義和人文主義的世界里,人為了財富的增長和獨特的體驗而努力,那么在數據主義的世界里,人就應該以對系統信息的生產和流通做出的貢獻來作為個人價值的衡量標準。只不過想要在當前的意識形態下去想象未來的價值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管怎樣,數據主義與人文主義的這出好戲才剛剛上演。
本書從第三部分開始,越靠近結尾就越接近高潮。與人類簡史一樣,對于普通人來說最愜意的地方就是易讀,因為觀點+舉例是赫拉利的標配。
簡史三部曲的內容是赫拉利從一開始就規劃好的,并非因為第一部的熱銷才有創作后兩部的念頭。因此從本書的末尾可以感受到他還有許多話沒有說完。繼續期待今日簡史!
未來簡史讀書心得(篇3)
歷史是在過往中發現今天,探索未來,而尤瓦爾·赫拉利先生在撰寫《人類簡史》之后,直接將視角轉向了未來。未來之事仍未發生,事實上并無歷史可言,作者也無意作一真正的預言,只是企圖發現人類的真實本性,并以此探索人類未來將行的道路。
這本書直到第三部分才開始對未來的設想,而大量篇幅實際用于對人類歷史上已發生過事件的分析,從而發現人類本質。要論人類是否存在本質,這真的是幾千年來一直懸而未決的哲學問題。若說人類有本質,那人類的本質是什么呢?是靈魂?還是意識?作者對此均保持著懷疑的態度。
這樣看來,尤瓦爾·赫拉利先生與其說是一位歷史學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哲學家,因為他所思考的,正是人類歷史上久久懸而未決的哲學問題。人的本質是什么?怎樣算是“活著”?“活著”又究竟為了什么?我們大多數人都處于這個世界中,做著看上去理所應當地事情,但是這樣的生活與其他動物究竟有著怎樣的本質區別?或許,我們與其他動物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我們也并不存在什么本質,我們仍舊受生理本能的左右,而非理智的控制。在現代科學的發現中,我們甚至對自己的自由意志產生懷疑,或許連“自由意志”都是一個精心編織的謊言。
在管理學的課堂上,發現管理學的老師都極為務實,有著極強的“工具理性”傾向。除卻這樣的“工具理性”,則世界無法踏實地推進科技、經濟的進步。但作為一個“人文學科”的學生,我卻始終對此保持懷疑和警惕。人類真的可以在物質的豐盛中獲得幸福和滿足嗎?今天終于實現了物質的豐盛,我們就真的比古人更加快樂了嗎?如果這一答案值得懷疑,那我們是否也應當懷疑世界發展的路徑呢?
“文明是副產品”這一鄭也夫先生提出的論題,從尤瓦爾·赫拉利先生的兩本書中看來,想必他也必定贊同。人類歷史發展的路徑往往讓人始料未及,真正促進世界進步的往往并非精心策劃的藍圖。對于未來,我們努力的方向,會將人類引向“天堂”?還是將人類引向滅亡?當然,人類的滅亡是遲早的事情,一種新的文明形式取代我們,或者留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對宇宙而言,又有什么所謂?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未來簡史讀書心得(篇4)
以前才工作的時候,感覺人生特別無聊,一直就想一個問題——人活著為了什么?曾經討教過許多前輩,也沒得到答案。后來看見一句雞湯名言: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復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好了,治愈了,不想了。后來,看了黑客帝國,總覺得那個世界是一定會成為現實。人似乎是有使命的,每個人都有。只不過有的人使命是拯救人類,比如-尼奧;
有的人使命是拯救地球,比如你!我的使命是什么?此后我又想了多年。昨天,終于看完了那個通曉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以色列”仙人”赫拉利寫的《未來簡史》,我似乎明白了我的使命——奉獻自己,喂養未來。
這本書應該是回答了我幾個問題,第1、我活著的意義是什么?第2、我對自己產生的數據應該保護還是開放?第3,數據主義的終極目標是什么?
1、我開始一直想成為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未能如愿。后來發現自己深受資產階級自由人文主義思想的毒害,遇事老愛以自我的感受來作為處理的標準。以至于人生渾渾噩噩,沒有目標。我也一直為這樣的茍活而感到痛心疾首,多少個夜晚,我輾轉反側,不能入眠,總在問自己,為什么不能為了全人類的進步而貢獻全力。
現在好了,”仙人“赫拉利告訴我了:其實人活者還真沒什么意義,和猴子、螞蟻都差不多,只不過人類這種社會性的動物不靠蟻后的信息素來控制社群,而是用社會制度和各種宗教信仰來協調社群的發展和進步。究其本質,世界都可以用數學算法來解釋,人自己本身也可以說是一種算法,而且在未來可以被定制。所以人真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活著就只是活著而已。隨著科技發展,人將失去用途,個人也將失去價值。對,說的就是你。
2、以前玩博客的時候,我就想過一個問題。我寫在網上的文字,千百年后,成為后代學者研究現在人生活的重要文物,那版權應該是屬于網絡公司的?還是屬于我的?我在這個事情上煩惱了好多年。為了避免我的后代與網絡公司陷入打官司的煩惱,我盡量不在網絡上留下很有價值的資料。比如我的生辰八字,我的姓名年齡。
現在好了,仙人赫拉利告訴我,的確網絡公司會采集你所有能采集到的數據,隨著你上網的數據增加,你的數據信息會不斷的喂養給一個數據怪獸,它吃掉你的數據后,通過提升算法,最后可能會比你自己還了解你。最后,它會反過來飼養你,用你喜歡的信息和數據。不過這時候,你就完全被它掌控了。對這樣一個怪物,難道我應該開放我的數據信息么?其實,你想多了,你開放或不開放都已經由不得你選了。你以為你千方百計的保護好了你的隱私,實際你早就在網上裸奔了。
相信我,數據怪獸早就了解你了,不如獻身給他吧。你了解了這一點后,你應該成為一個數據主義者,你應該向數據主義貢獻出自己的所有信息,這和以前向上帝敞開心扉沒什么兩樣。過去說上帝知道你的需求,信上帝,得永生。將來也許要換種說法:數據知道你的需求,信數據,得永生。
3、大數據一開始是用來總結過去,謀劃未來,提高效率的。后來發現,隨著數據越多,隨著算法的進步,算法已經可以做到自我學習。我一直觀察谷歌這廝,這兩年越來越低調,做的事情卻越來越不靠譜,機器自我學習、人工智能這種玩意它做的最多。和柯潔下圍棋的那個阿爾法狗,棋力每天瘋漲,都世界第一了,也不關電閘。谷歌公司就想成為黑客帝國里面的母體,我知道他佩奇的陰謀。現在仙人赫拉利也說了,算法必將一統天下,人類最終會淪為無用的生物。“我們自己設定的標準,會讓我們也走上長毛象和白暨豚的滅絕之路。到時回首過去,人類也只會成為宇宙數據流里的一片小小漣漪。“
所以,數據的終極目標或者不叫目標叫后果–就是取代人類,淘汰人類。現在,我已經是一名數據主義的信徒。我要把我產生的所有數據都通過手機、電腦、熱水器、空調、音響、電視等等等等無償的貢獻給數據算法。我要讓它早日征服世界。
未來簡史讀書心得(篇5)
最近一個多月讀了尤瓦爾·赫拉利 的《未來簡史》這本書,如醍醐灌頂般啟人心智,因此記錄下我的一些感想,與小伙伴們交流。
本書要解決什么問題?
探索科技發展所導致的人類社會的遠期變遷。
研究這個問題的意義?
第一,探索未來有助于啟迪當下。
第二,社會進步一向是有少數人引領推動的,你愿意做領導者,還是跟隨者?
上一本書讀完我寫了長長的一篇整理及感悟,這次重在解析書的邏輯架構,我把書讀成了一張圖,這張圖看似簡單,卻花了我不少時間,全書的主要思想都在這里了。不多說,上圖:
最后再回顧幾個重要問題: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
首先要理解問題的真實含義:生物的運行可否描述成算法?不然生物是實體,算法是邏輯,沒有可比性。
問題等價于:生物是擁有自由意志,還是始終受基因、環境壓力等塑造的算法控制而產生行為。
心理學研究:人對自我的認知并不真切,而是一種敘事自我(通常只會用事件的高潮和最后的結果來編織故事),所謂的自由個人,也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沒有正確的自我認知,又何來自由意志。
醫學研究及推測:只要使用藥物,基因工程,或直接對大腦進行刺激,就能操縱甚至控制人的欲望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上這兩項研究會進一步深化,結論會進一步加強。
所以生物大概率上只是一種算法,但是,我也沒有說必然如此。未來的發展有無限可能性。
生命真的只是數據處理嗎?
如果生命只是數據處理,那么整個宇宙的.非生物就更加是數據處理了。數據處理本質上就是信息。所以問題等價于,宇宙的本質就是信息嗎?
這在目前的科技環境下,恐怕首先是一個信仰的問題。就像人文主義信仰個人體驗,數據主義信仰信息自由。
智能和意識,究竟哪一個才更有價值?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智能讓世界運轉更高效,而意識賦予生命以意義。至于哪一個更有價值,要看是對整個社會大系統而言,還是對生命個體而言。
等到無意識,但具備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時,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將會有什么變化?
我希望是這樣的:高度智能的算法公平地為每一個有意識的人類智能體所用,人類個體變得前所未有的聰明和強大,而整個社會變得更加自由、平等、和諧。這也是自由主義的愿景。
書中描繪是這樣的:未來人類將會失去在經濟和軍事上的用途,社會系統將主要由算法控制,并會剝奪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只有少數精英階層在身體和認知能力上遠超普通階層,不但不受算法控制,甚至掌握了一定的算法控制權,并與算法一起統治世界。(這時自由主義崩潰,進化人文主義適用。)
我個人覺得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必然有一天,人類會站到抉擇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