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未來等你讀書心得體會
我在未來等你讀書心得體會篇1
最美不過少年時,不是少年美,而是回憶美。
回想我的青春,仿佛父母無權替我做任何決定,不管是退學,就業還是擇偶,都是在他們反對下越演越烈,當時看似全勝的我,后知后覺,原來一敗涂地。雖然我們都沒有郝回歸幸運,可以穿越回到過去,改變自己,但是我們還是能夠從這一刻起,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在某一年,每個人都會埋下一顆人性的種子,我們會一起看它慢慢發芽,然后各自忙著瘋長,漸漸地,忘了關注彼此,再回頭才驚覺:你怎么變了?一直以為,有些人見不到只是一時,還有下次;可慢慢才發現,有些人一分開就是一輩子。最可惜的是,人們也常常不知道哪一次是最后一次。知道自己哪里不好只是10%的成功,知道自己怎樣才會好才是剩下的90%。人不怕優秀,人只怕生銹,一旦關上與外界的門,鎖一生銹,別人走不進去,自己也走不出來了。
有時候,人們更愿意相信那些丑陋的,而沒有人會去傳播那些善良的。有時候我們總說自己對一件事缺乏了解,其實更多的時候是缺乏興趣。
當時你可能覺得它只是一部偶像劇,可過了好多年你才發現那是你的青春。就像很多人,你當時可能覺得他只是個過客,過了很多年你才發現其實他是你的唯一。
我在未來等你讀書心得體會篇2
說真的,這兩天一有時間就在讀這本書,中午看完了,作為一篇勵志小說來講,個人認為這個寫的還是非常有可讀性的,故事中塑造的幾個人物又或多或少不是自己當年的寫照呢。
沖動,是因為年輕;多情也是因為年輕;無知,更是因為年輕。
當所有的故事進行到結尾的時候我們都曾幻想回到一開始去改變一下劇情,不曾想哪怕重來多少次,有些事還是注定般義無反顧。
青春時期真摯的友情、懵懂的愛情、一去不返的師生情。熟悉的書桌板凳、樓道走廊、教室操場……當別離的字眼逐漸顯現,才發現一切來的那么匆忙,所有的人卻只能按照劇本退場!
做自己,活自己,有時候自己往往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可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亦或是將來,我們都將是我,如果想做的不做,想說的不說。那么每個時期的自己也都會討厭曾經的自己吧!
親情,愛情,友情,所有的所有都是建立在這些上面的。不管時間怎么排練,我們對待感情都該最真最誠,真心以待,用心待人,用心做事。因為這樣,不管時光如何輪轉,我們都可以隨時和心愛的或是心念的人一起坐著喝茶聊天!
一本書,給人以短暫的思考,看別人的故事,仿佛是自己經歷,學習,成長,收獲,滿足。看書如此,生活亦如此。
我在未來等你讀書心得體會篇3
假如有一天有機會去看看未來的自己,大多數人都想去看看,原因很簡單,對現在生活的迷茫和對未來的不確定,說白了就是沒目標沒動力沒方向,可是誰的青春不迷茫啊,如果足夠聰明足夠理智,就會想辦法從這股浪中跳出來,選擇自己的方向
五個人的高中生活,總有一個人和你相似,比起他們,不夠勇敢,不夠果斷,不夠大膽。19歲,本應該是滿懷希望意氣風發的年紀,卻被一股死氣纏繞著,記得這學期一位朋友調侃說:怎么,頹了,不打算再搞個對象,如果是18歲的時候,我可能說正在撒網,一年過去,一切都變了,我回答他的時候自己都覺得搞笑,我說我連我自己都搞不清楚搞不明白,搞對象萬一被他搞怎么辦,呵呵,到處泛濫的快餐式戀愛根本不夠看了,以前我記得有個朋友,早上戀愛晚上分手,我問你們是為了什么,不合適好像可以作為所有分手的理由......
青春就應該被染上現實的色彩,它不是你從書上看到的像童話一樣,所以,為了能遇見更好的自己,趁著現在一個人努力把自己變優秀,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算是對未來的那個他一個好的交代,我在未來等你。
Ps:7月6日凌晨一點四十的大雨里,我遺憾沒有做出那個決定,12月26日下午三點,我慶幸那天晚上我沒有“勇敢”。
我在未來等你讀書心得體會篇4
這本書是我上個星期看完的,作者是很多年輕人都比較熟悉的一個作家——劉同,現在是光線影業的副總裁。
我之前也零散的看過他的《誰的青春不迷茫》和《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不過那兩本應該算是隨筆,或者散文。而《我在未來等你》應該他的第一篇長篇小說,我當初買這本書是聽說這本書里面有一封信,我只是好奇作者會給讀者寫怎樣的一封信,才買了這本書,這就是巧合。
書的封面下面有一句話:
假如有一天,一覺醒來,你發現你回到了高中時代,父母師長依然年輕,你和你的朋友依然有夢,此時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誰都知道不能回到過去,但,假如呢?
作者以第一人稱“我”為視角,穿越回了自己的高中時代,成為了高中時代“我”的班主任,之后經歷了一系列的事情,幫助年輕時代的“我”建立自信,和朋友化解矛盾,理解父母的難處,最后向最后喜歡的的女孩子表白。
其實內容都很簡單,有些內容甚至有些覺得不真實。但是就是這本書,卻吸引了我,因為我們也在高中抄過作業,也有同學突然輟學,也有特別不理解父母的時候,還有心中藏的一個不敢說出來的人,到最后幡然悔悟,努力學習,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主人公,在年輕時代的自己身上看到了自己不足,同時也看到了自己身上一些自己不屑卻有閃閃發光的地方,看到了很多他上學的時候他朋友長大后不得不做某些事的苦衷,然后頓悟了很多事情,最后鼓起勇氣,去表白,追求真愛。
其實看完整篇文章,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應該是看待事物的態度,主人公本來在大學里面教政治,但是卻遲遲沒有升教授,覺得自己雖然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卻又一事無成。后來經歷過了所謂的穿越,他才明白他應該找到做這份職業所應該有的意義,比如能上好每一堂課,把政治相關的內容傳達給每一個學生。
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有時需要換個角度看問題。就像我現在所做的職業,其實我也不滿意,經常出差,經常面臨無償加班,也許換個角度,你真的教給了你的學生一些東西,傳遞他思考問題的正確思維,是不是也是一件極其有意義的事情。
說完“假如”,我們再說現實。
現實就是我們根本不可能穿越回去,即使穿越也改變不了未來不是嗎?可能每個人都曾有一個穿越的夢,很多事情都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主人公回到高中去想通過自己行為去避免很多事情的發生,最后還是發生了,我們總為自己的很多事情而懊惱,但是何不向前看,做錯的就做錯了,承認一下有那么難嗎?能挽回的就挽回,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能讓這個錯誤擴大,也不能因為一個謊言而用更多的謊言來彌補,不正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活在當下嗎?
打開信封,是主人公離開的時候寫給自己高中的信,最后一句話是“你做好你自己該做的,而我就在未來等你”。希望每一個讀者都能夠在未來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
我在未來等你讀書心得體會篇5
既然回不去,那就認真留下來
最迷茫的日子,誰在你的身邊?你現在身處何方?10年后你向往的生活是什么?你想成為誰?你想對你身邊最好的朋友說什么?這些問題是否在你的日記中出現過?現在的你和10年后的你是否能給出同樣的答案?
在這個故事里,36歲的自己以班主任老師的身份回到17歲的自己的身旁,重溫自己17歲的青蔥歲月,36歲諸多不順的他將怎樣去改變自己原有的生活軌跡?
當36歲的自己遇見17歲的自己,17歲的自己會相信36歲的自己的話嗎?如果17歲的自己殺了自己,36歲的自己會憑空消失嗎?如果這件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像周校工一樣告訴年輕的自己未來發生的事情,而年輕的自己依然無法改變人生既定的軌跡而瀕臨精神崩潰?還是會像郝回歸那樣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年輕的自己,潛移默化的改變自己?
讀這本書,書里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次對話,是郝回歸與劉大志的對話,亦是讀者與過去的自己的對話,每一種心境似乎都有自己的影子,冰心說過:年輕人!信你自己罷!只有你自己是真實的,也只有你自己能夠創造你自己。當郝回歸與劉大志同時站在了元旦匯演的舞臺上,他們都跨越了自己心中的那道坎,成為了全新的自己。相信自己罷,只有你自己能創造你自己。
敞開心扉,向周圍的人訴說自己的心聲,將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當劉大志與離異的父母談話時,才發現他們仍是彼此的依靠;當叮當與自己想象中的筆友見面時,才發現陳小武雖與想象中的他完全不符,卻是可以與自己共度一生的那一個人;當別人眼中的壞學生與別人眼中的好學生成為朋友時,才發現他們彼此羨慕著對方……人生中有許多的錯過,不是情深緣淺,而是沒有訴說情深故而緣淺。
現在的自己覺得過去的自己虛度光陰,從而造就了現在的自己懦弱無能、諸事不順,可當再次回顧過去的自己時,才會發現:不是過去太糟糕,而是現在的自己太麻木,埋怨過去不過是為自己逃避現實找一個借口,讓自己生活在自己編織的世界,沒有流言蜚語,亦沒有驚心動魄,麻木的活著,嘴里說著自己有目標、有信仰,其實什么也沒有,那不過是安慰自己罷了,騙著騙著,謊言變成了自己接受的現實,也就隨遇而安,隨波逐流,人生也就成了無言的笑話。還記得那場關于一個人想回到過去是因為自身的強大一個人想回到過去是因為自身的弱小的辯論賽,臺上辯手熱情澎湃,臺下觀眾掌聲不斷。其實,我們都知道人是無法回到過去的,即是不可能,那么不論是強大還是弱小,都要做到無悔。
要改變人生,并不是從哪一刻去改變,而是從此刻去改變。現在的自己想回到過去,那么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想要回到過去改變什么,那么就改變現在的自己,我在未來等你,在每一個路口擁抱你。
如果有機會重回17歲,見到那時的自己,只能說一句話,我能說什么?劉同的回答是我會在未來等你,在每一個路口擁抱你。那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