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萬物簡史的心得體會
我讀了《萬物簡史》這本書,使我的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增長了許多。全書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
它介紹了從宇宙大爆炸一直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有繁多妙趣橫生的奇人趣事。對“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去哪?”等人們似懂非懂的問題都做了合理解釋,讓我體會到大千世界奧妙無窮。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比爾·布萊森,由北大校長許智宏教授親筆提序。在6部30章近500頁的內容里,我最喜歡閱讀第三部中的《威力巨大的原子》。在19世紀,有些人正在搞懂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東西———既微小又神秘的原子。聽了這個故事,你再不會害怕死亡,因為如果某個物體死亡,原子就慢慢離開寄主,游蕩四方,尋找其他原子結合,產生新物體。也就是說一條魚、一張紙等都可能是你的組成部分。但是原子到底有多少多大呢?它們大量存在,多得我們無法想象,一切物體都由原子組成,比如在一塊方糖大小的空氣中,就有4500億個原子,世界要用多少方糖才能填滿,再乘以4500億!啊!真是多得要命,原子無處不在!更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的壽命至少有10的35次方年,這數字真是巨大啊!
驚奇和感嘆組成了這本科學史料,作者用英式睿智幽默與美式搞笑絕妙融合,貫穿全書,使我收獲頗多。這真不愧是一本能獲得最高榮譽的書!
閱讀萬物簡史的心得體會(精選篇2)
在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萬物簡史》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英國的比爾·布萊森,他寫道作品幽默風趣,而《萬物簡史》便是其中之一。
這是在我看來最能讓人震撼到的一本科普書。
這本書寫得通俗易懂,不像一般的科普圖書帶給人們晦澀、枯燥之感。人讀來舒暢,有時忍不住要拍案叫絕。
雖然這本書介紹的是現代的科學知識,包括宇宙的結構、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狀況、核物理、相對論、生物、生命、進化、遺傳等等。而這些知識科學知識難免有抽象枯燥之處,但是作者在敘述中不時穿插著大量科學家、發明家的遺聞軼事,讓你讀起來能夠興味盎然,比如談到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公式的意義時,作者說,一個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軀中蘊含著30顆氫彈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么釋放它”的話。
當作者在其中留下一個個問號,又在最后一個一個解答,你會發自內心的感慨:“原來如此!”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人類多么渺小,大自然又是多么的神奇。
《萬物簡史》讓我發現了生命的神奇,宇宙的絢爛,世界的精彩,它讓我了解了大千世界的無窮奧秘。萬物簡史大大拓展了我的事業,他引領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種種的偉大和神奇,他讓我對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和大自然無限的神奇充滿敬意!
閱讀萬物簡史的心得體會(精選篇3)
一本正經的說《萬物簡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視野,它引領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產生,變化和發展的進程,它使我感受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種種偉大和神奇,它讓我對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滿敬意。
《萬物簡史》喚起了我對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長達四十多億年的時間里,雖然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和滅頂之災,但是卻能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她的光輝史不得不使我從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正如作者在本書的最后寫道:“如果說這本書有什么寓意的話,那就是我們來到地球上,實在是十分的幸運——這里的我們“我們”,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這個宇宙中,獲得任何一種生命都是一個奇跡。當然,作為人類,我們更是雙倍的運氣。我們不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還享有獨一無二的欣賞這個存在的能力,甚至還可以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這樣一種技巧,我們才剛剛開始懂得。”
《萬物簡史》讓我重新認真的思索起“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題,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們”,“我們”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將駛向光明美好的未來——回顧四十多億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堅持這條信念。”
“一個星球,一次試驗”。我想對待對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為她創造更多的價值。我們——人類,應當自求多福,好自為之。
閱讀萬物簡史的心得體會(精選篇4)
我老爸是個書迷,書房里放了好多書,尤其是科學方面的書最多,而且老爸沒事的時候就喜歡講給我聽,在爸爸的熏陶下我也成了小書迷,看好多科學方面的書,不過我還是最愛圖書館里看到的那本《萬物簡史》。
星期天,我上完興趣班之后,媽媽又帶我去圖書館看書。我徑直的走到科學類書架找我愛看的書籍,一本一本的看著,突然,我看到一本封面特別的書,我迫不及待把它從書架上拿下來,此書名為《萬物簡史》,當時我的心里揣測到,難道這本書說的是世間萬物是怎么來的嗎?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我打開書的目錄:浩瀚的宇宙、地球的大小、生命的本身……這些標題瞬間映入我的眼簾。我的小心臟“寶寶”也跟著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我暗自慶幸,因為這就是我要找的書。
我靜靜地的坐下看起了《萬物簡史》,看著看著我不知不覺就沉浸于書中的知識海洋里,書中對宇宙哲學、古生物學、生命科學、人類學等都有非常詳細的描述,還配有精美的插圖。我是個二年級學生,雖然書中有些知識我不能理解,但我也從中學到到了一些知識如:世界是怎么從無到有,又是怎么產生了我們人類,從冥王星到三葉蟲,從臭氧到地震,從DNA到恐龍,從天氣到海洋,無所不包,無所不談,它就是包羅萬象的一本好書。
《萬物簡史》中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活躍了我的思維,改變了我的性格,更讓我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學們!讓我們一同來閱讀,尋找閱讀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吧!
閱讀萬物簡史的心得體會(精選篇5)
近些天里,我讀完了一本名為《萬物簡史》的書。作家自稱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
作家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這是一本可以從任何一頁任何一行任何一個字開始把你吸引的書,看著一本書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去與達爾文、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學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奧秘。
那些沉迷于科學的科學家們做過的事情,幾乎是人類做不到的: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發現第一批陸地動物魚甲龍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學家賈維克居然數錯了手指、腳趾的數量,還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讓別人看這些人中,最讓我驚訝的就是卡文迪許的那件事了,他不惜自己的投入到科學當中,還有牛頓、富蘭克林他們,都是用自己來做實驗,這點讓我非常敬佩。
其實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它能告訴我關于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并不像其他的科普書那樣死板,他十分有趣,吸引著你繼續讀下去。
最后我要說,《萬物簡史》是,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