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的讀書心得感悟
未來簡史的讀書心得感悟篇1
花了15個小時讀完本書,留下了168個筆記,足以證明本書信息含量之大。它預言未來,數據主義興起,人類自由意志終結,理由是:數據算法將比人類更了解任何事,在數據算法的輔助下,人類將挑戰生命、幸福度、個人超能力。正如歷史上人類戰勝了饑荒、瘟疫、戰爭一樣。書中列舉的很多論據都非常精彩。
而且,作者是歷史學家出生,他看待歷史的態度很值得借鑒:歷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讓我們意識到一些通常不會考慮的可能性。歷史學家研究過去不是為了重復過去,而是為了從中獲得解放。我們每個人都出生在某個特定的歷史現實中,受特定的規范和價值觀制約,也由獨特的經濟和政治制度來管理。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所處的現實是理所當然的,認為這一切純屬自然、不可避免、無法改變。但我們忘了世界是由一連串的意外事件所創造的,歷史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科技、政治和社會,也塑造了我們的思想、恐懼和夢想。“過去”從祖先的墳墓里伸出冰冷的手,掐住我們的脖子,讓我們只能看向某個未來的方向。我們從出生那一刻就能感受到這股力量,于是以為這就是自然,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很少試著掙脫并想象自己的未來還有其他可能性。
未來簡史的讀書心得感悟篇2
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對比:
在18世紀,人文主義從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走向以人為中心,把神推到了一旁。
而在21世紀,數據主義則可能從以人為中心走向以數據為中心,把人推到一邊。
作為人文主義的忠實擁護者,對未來是絕對的樂觀派,不相信數據主義會推倒人文主義。
科技變革的21世紀,正是我們這一代人努力創造的時代,一切與我們息息相關。作者所說的算法統治世界的假設,不管多么有理有據,反正我是不會相信。
人文主義能取代以神為中心的宗教主義,是人真正需要愛與自由,而對于數據主義取代或是推倒人文主義的說法,感覺有點虛妄。數據是人創造的,反過來又操控人,那人真的那么需要數據嗎?
就目前的形勢看,雖然科技的列車在極速前行,但人們總是在“居安思危”地預測著,防范著數據統治人心,數據主義稍露苗條就會被人們所厭惡,就算算法比我們更了解自己,作為充滿好奇心與好勝心的人類,怎么可能將自己的世界局現在算法推薦的標簽里?
相反,我覺得科技變革不斷推進,數據主義的出現只會讓人們意識到人文主義的重要性,在大量數據流中,人們最終會覺得,最珍貴的還是人性!
未來簡史的讀書心得感悟篇3
算法的建議或決定,實際上是一種概率,作者在文中有意忽略了這點,進而夸大了算法的作用。數據輸入,算法,二者改變其一。輸出結果就大為不同。如果人的意識不是算法,算法與人的關系,僅是用統計的方式了解下人們大致的思維模式。如果人的意識是算法,今天的科技堅定的向前發展,總有一天這個算法模型會被計算機所了解。人類的生物算法被了解后,最為重要的就是掌控輸入的數據。如此方能使算法達到作者文中的水平或者說發明者的期望。到時我們盡可以把我們的一切都交個算法,如此健康,力量,長生等我們可以想到的一切美好都唾手可得。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欲望,又有幾人可以抵擋呢?算法告訴路人甲,何時睡眠,何時起床,一天吃些什么,運動的模式,運動的時長,最為健康。告訴他學習什么,每天的學習量多少,才能最有效率,路人甲會不遵守算法的意見?輸入數據不僅僅是人,諸如天氣,食物,空氣成分乃至太陽耀斑爆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算法。越精密的算法,越容不得誤差,更別提錯誤,這些自然條件是否該予以控制?違背算法的人,不僅影響算法在自身上的效用,也會遵守算法的人。對這些遵守算法的人來說,他們,違背算法的人都是錯誤的,因為他們影響了算法的效用。為了提高算法的準確性,人們會如何,我不得而知。
假定輸入的數據都可以被控制,人是人,還是溫室的花朵?算法是否會成為律法?人是算法生產的產品嗎?
未來簡史的讀書心得感悟篇4
說實話,我被作者所講的智能算法嚇著了。按照他所說的邏輯,以算法為中心的世界,智人只能像猛犸象和恐龍那樣被淘汰。所幸,這只是探討。但誰說這一定不會實現呢。
之前讀美麗新世界,感嘆于人類終究會對自己下手,比如連悲喜都不能自主,都可以由一顆藥丸控制。現在讀未來簡史,原來美麗新世界還是心軟的,它只告訴人們未來你可能是一個廢物,悲喜不能自持,意義也面臨詰問,未來簡史則將人類至于廢物的處理階段,廢物還能怎么處理呢,出局就是了。
這真的和神的世界的邏輯南轅北轍。神的邏輯是這世界由神創造,人世的意義在于神所賦予的意識、情感和愛,這是其他生物所不具有的,是神賦予人類獨有的天分,經由此,人類走向回家的'路。但是,作者提出這個只是人類意識創造的故事,如果神只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故事,那么為人類無限進步兜底的能量就沒有了基礎,人類在無意識的智能世界里簡直就像一腳邁進了漆黑的深淵,那是無法想象的世界,而那個世界人類或許只是低等存在,甚至不再存在。
幸好目前還未有證據確鑿證明這些邏輯演繹有多高概率是正確的。人們,還是踏實做一個日常工蟻吧,以免聽信各種聲音平白叫這支搖擺不安的思想的蘆葦添了許多的痛苦去。
未來簡史的讀書心得感悟篇5
用碎片時間斷斷續續地看完了,在前兩本的基礎上又有一些新的突破。
本書的第一章就提出了七大人類新議題:從貧困、饑餓到疾病,戰爭到延長生命、醫學技術的進步,人類辛福快樂的權利再到仿生生物工程、無機生物工程的出現。最后作者問了我們最想問的問題:這所有一系列的發展我們還能踩下剎車嗎?
第一部分講智人與其他動物的關系,從而來理解智人這個物種有個獨特之處。
第二部分重新審視智人在過去數千人間創造了怎樣光怪陸離的世界,又怎樣把我們帶到了現在這個十字路口。
第三部分回到21世紀,重新審視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以及可能的未來。
最后作者向讀者提了三大問題: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數據處理嗎?
2、智能和意識,究竟哪一個才更有價值?
3、等到無意識但具備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時,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將會有什么變化?
作為讀者,我最想知道的是:科技發展到智能機器人能取代人類的時候,或者說有一天機器人控制智人的時候,科技對人類的發展還有何意義?如果生命是一種算法,數據主義就不需要人文主義了嗎?人類沒有任何隱私可言又會出現哪些犯罪行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