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精選篇1
他沒有李白一身白衣任意飄于雨霧間的仙氣,也沒有杜甫憂國憂民古樸筆墨中寄托的深厚情思,但他大江東去,自比閑人的豁達豪邁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林語堂先生說: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不錯,一提到蘇東坡,必會讓人感嘆這文人活得精彩,他擁有文壇上首屈一指的地位,政壇上的巧舌如簧,高瞻遠矚,著實是難得的才干,家庭中有一個有思想的父親,有肯為自己操勞的妻子。當然,人生中難免會有波折,但貶謫途中的他,一直把著樂觀上進的心態,讓他的人生又得到了升華。
他的詩詞不朽。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圓時的仰望,醉意中的苦悶,最后都化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親切祝愿,如茶香般的淡雅,如綢緞般的朦朧,讓這首詩的芳華緩緩流入人們的心田。筆鋒下的百變,不得不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又是一千古不朽的佳作。赤壁戰場上的烽火狼煙,驚濤亂石;公瑾談笑風生中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在他的筆下淋漓盡致。蘇東坡,他有閨秀之細膩,浪子之氣概,詩詞的兩極變化,讓他成為世人口中的神話,不朽的經典。
他的精神不朽,飽經憂患拂逆,人性卻更趨溫厚,并沒有絲毫尖酸刻薄。在貶謫途中,難免會有苦悶與不滿,但經心靈的洗凈后,都轉變為陽光的正能量。自比院中閑人,心中可是何等的隨遇而安,他視一切痛苦為過往云煙,看淡世間凡俗,留給自己的只有心中的一方凈土和一抹斜陽。他一生清貧,為人坦蕩,處處為百姓著想,他對權利視而不見,只求自己舒服安逸,百姓安樂太平。他不像陶潛一樣把入仕途看作一生的抱負,他也比辛棄疾拿得起放得下,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始終擁有浩然之氣。
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愛的人世人都知道蘇東坡,但并非真正了解他,我也一樣,一本書不能真正詮釋一個偉人,也許一個偉人還犯過錯,還有很多的事情沒有被記載,但他有公認的不朽之作,不朽之人格,這是值得尊敬的。
我們懷念蘇東坡,懷念曾經擁有他的一段歷史,更懷念他與世無爭的怡然自得,更懷念他將涓涓苦水和人生的壓抑融于筆尖下一股清流的不羈,我們將把這份懷念傳承下去,將他們成為不朽的佳話。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精選篇2
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零星地灑在書上,一陣微風吹來,書輕輕地打開了。一個積極向上的蘇東坡在我眼前展現出來。
在林語堂的筆下,我在書中看到了不一樣的蘇東坡。一位秉性難改的樂天派,一位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一位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留在我腦海的是他積極樂觀的心態。
蘇東坡三番五次遭到小人陷害,關監獄,被貶他鄉。出監獄后,他并沒有一蹶不振,卻不改習性,依舊作詩,自我解嘲道“我真是不可救藥。”被貶到海南島之后,他幾乎只有一棟房子,朝廷欠俸不發,境況十分凄涼。海南島根本不適合居住,但是他達觀的人生哲學卻讓他沒有失去快樂,讓小人們也無可奈何。他和農民們交談,自己制墨,自己釀酒,自己做菜,如東坡肉。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這都源于他達觀的人生態度。蘇東坡遭遇這么大的挫折,卻仍積極樂觀,在挫折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通往黑暗的大道,一條是通往光明的羊腸小道。關鍵就看我們自己會選擇哪條道路,不同的人生態度決定不同的人生。這讓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個小故事:三個人在砌同一堵墻,有人問他們:“你們在做什么?”第一個人頭也沒抬,不耐煩地說:“你沒看到嗎?在砌墻。”第二個人抬起頭說:“我們當然是要蓋棟房子。”第三個人邊干活邊唱歌笑著說:“我在蓋一棟漂亮的大房子,不久這里將變成一個美麗的花園,人們會在這過上幸福的生活。”過了很多年后,第一個人是工人,第二個人成了經理,第三個人成了老板。由此可見,心態是多么重要。
塞繆爾說過: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平時的學習生活也應該保持向上的態度。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抱怨作業多,老師嚴厲,父母嘮叨,為何不換一種心態去想呢?沒有他們的默默奉獻如何讓我們取得優異的成績?做題時,看到題目文字多,便會認為題目十分難,不如,抱著躍躍欲試的心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考誠后成績不理想,整個人郁郁寡歡,想到了蘇東坡面對困難時的笑臉,和蘇東坡相比,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換個角度想,這次的失敗只是在為下次的成功奠基,頓時又有了揚起風帆前行的勇氣。蘇東坡的樂觀心態不斷鼓舞著我,帶著笑容去迎接風雨,讓我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笑;你對它哭,它就哭。其實,人與人之間本無太大的差別,關鍵的差別就在于心態。做好心態的主人,成功和幸福也就離你不遠了。
我抬了抬頭,望著窗外,手中翻閱著《蘇東坡傳》,腦海中回憶著蘇東坡,面對困難時的笑容,凄慘環境中的向上態度。我不禁感慨到:“生活是多么美好,我是多么幸福,我要做心態的主人。”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精選篇3
我是懷著與兩位天才對話的欣喜之情,來閱讀《蘇東坡傳》的。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評價了,至于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于學術,讀起來如同應對戴著瓶底厚眼鏡的老學究,壓抑之余,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很是自愧于學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于盡的沖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么點英雄惜英雄的心境為子瞻作傳吧。托了老外的福,這書里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著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齊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職責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后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應對他自我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侍妾朝云竟是這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說的吧。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精選篇4
印象中的蘇東坡是個豪爽,豁達而又不失儒雅的文人,他在歷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榮光印記,直到現在,人們還銘記著她,我曾去過他的家鄉眉山,眉山很多的地名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不得不說,他是如此耀眼。可是或許我對他的了解還是太局限了,只停留在這些表面的印象上,最近讀了《蘇東坡傳》才知道人們愛他,愛的是他的真誠。
他有抱負,赤壁之下他嘆大江東去,貶謫江城時他期盼“西北望,射天狼”,他希望與周瑜一較高下,幻想有孫權的勇猛,即使是君王也不支持他,他也敢于在朝政上多次與王安石辯論,以致多次貶謫,可是這一點從來沒變。
他有仁義,他花了畢生的積蓄買了幢房子,而在遇見一位因為兒子好賭而失去了房子的老婆婆,又得知自己買下的就是老婆婆的房子時二話不說把房子送還了回去;他在揚州視察,發現百姓流離失所,寫了封信給太后,細論處理的辦法,提出:“以天下言之,常有二十余萬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提出:“以天下言之,常有二十余萬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終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蘇東坡所催請各點,朝廷正式頒布施行;他一生多次被貶謫,其中對他迫害最深的莫過于章敦這個人,等到蘇東坡終于得以北歸,章敦被貶嶺南,原以為他會報復章敦,章敦的兒子也這樣想,連夜寫信給東坡,信中期期艾艾的向東坡求情,可在東坡的回信中,不僅把章敦當作朋友,還因聽說章敦重病把各種養生的方法告訴章敦的兒子,而章敦兒子不知道的是,此時東坡也是身患重病,不久即將離世,在重病時能這么坦誠的回信,這般胸襟仁義,在幾千年的傳統文人也中鮮少見到。
他有樂觀,蘇東坡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地無醫無藥,他告訴朋友說:“每念京城無數人喪生于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當他被貶官黃州時,朝云生了—個兒子讓他題詩,他嬉戲道:“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生,惟愿孩子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就是真實的他,現在覺得蘇東坡是那么可敬,他少了分文人的傲氣,卻多了分為人臣的傲骨,少了分虛浮,多了分坦誠,不自暴自棄,不屈服于命運,當然,也擁有著豁達的胸襟,正是他種種真性情的事情才會被世人崇敬了千年,正如《蘇東坡傳》所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我相信,即使再過千年,他也還是會這么耀眼。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精選篇5
今天,當提到蘇東坡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僅詩作得好,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書法家。但相比之下,蘇詩更為著名。
蘇東坡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當政期間長大,在一個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在為期間做官,在一個十八歲的呆子榮登王位之時遭受貶謫。所以讀《蘇東坡傳》同時也是在了解關于北宋盛衰的一部史詩。提到蘇東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和他有很大關系的人——王安石。眾所周知,王安石是當時很著名的詩人,而且還是蘇東坡政治上的對頭。在當時的腐朽政治之下,王安石為了實施自己那套社會改革新法而不擇手段,將倡異議之人全予罷黜。然而廣事宣傳新政的結果卻是:在五谷豐登的年月,農民的生活卻苦不堪言,他們為了躲避官兵的追殺不得不逃離鄉里。然而蘇東坡只能為他們呼天求救,但是卻無法一施援手。由此可見,當時淳儒賢臣遭到迫害、小人當政的朝廷是多么可怕啊!
蘇東坡之所以在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他詩文書畫上的卓絕之美。蘇東坡很巧妙地描寫了他自己的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也許,用“能使讀者快樂”六字來評價蘇東坡的作品最恰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