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閱讀心得初二作文800字
小時的我,不知為什么,可能是因為嘴饞吧,別人一提的蘇東坡這位大師,我就不由自主的聯想到了一道可口的名菜?東坡肉。那時喜歡他,就因為這道不知與她有沒有關系的菜。那時的我幼稚、無知,通過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才開始了解他,了解了一位世人稱贊、推崇的偉大人物。
蘇軾,宋仁宗景?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徽宗建中靖國元年逝世。蘇洵之子,字子瞻,號東坡,其第蘇轍,字子由,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家中三席之地。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逝世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這些是我了解的蘇東坡的一些文學常識。的確,就像書中所言,要了解一個已經死去一千多年的人,并不困難,因為他的一切在我們的眼中已成定數,他的命運如何,他遇事時如何處理,以及他的一些秘密,都已顯現在我們面前。但了解一個人,不僅是在表面上,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精神所在。
蘇東坡感受敏銳,思想透徹,,作為勇敢,決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并不精于自謀,但卻富有民胞物與得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這正是“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吧!
酒,好像是古代文人的莫逆之交,幾乎每一位都性嗜酒,如:李白、陶淵明、杜甫……數不勝數,所以,蘇東坡也不例外,他也飲酒自樂,在微醉未醉之時,有作文自娛。他的詩詞文章,都是自然流露,順乎天性。這樣高尚的精神有誰不喜歡,有誰不向往,我想,這也正是他受中國歷代那么多人熱愛的理由之一吧。
蘇東坡,一個歷代以來的多才多藝的天才,他超于的不僅是文學,更是生活態度、處事方法的超越。作為個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種東西剎那之間的表現是永恒的精神在剎那間存在軀殼之中的形式,所以他生活的輕松、自在。
天才蘇軾,全才蘇軾。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初二作文800字(精選篇2)
蘇軾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林語堂先生的眼里,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行動派。”翻開《蘇東坡傳》這本書后,我心里便有了一個準確的答案——他是一個心中種滿鮮花的可愛之人。
元豐二年,新黨得勢,王安石變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只因他在調任湖州的路上發牢騷說“難以追陪新進”,便引起了新黨的不滿,他們認為蘇軾這是在嘲諷新黨。“遙憐北戶吳興守,詬辱通宵不忍聞。”,御史臺的小人,帶著滿滿的惡意,羅織了一個又一個精巧的罪名,將蘇軾打入了十八層地獄,這便是大名鼎鼎的烏臺詩案。后來,“陽光”照向了他。他有幸出獄卻被貶。這種經歷要是換作其他的文人墨客,可能早就告老還鄉,或者以死證清白了吧?但蘇軾卻并不如此,他即使被貶卻依舊樂觀向上。
心中種有樂觀之花,不荒蕪,滿溢溫暖。“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貶謫之地,流放之所本因是蘇軾避之不及的傷心地,卻被他當做自己的勛章,成為一生最閃耀的地方。這份樂觀的確不是常人之所能及。最初他被貶黃州,寫下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千古佳句。蘇子揀盡寒枝,對憂患一笑置之的這種超然曠達境界,著實令人敬佩。被貶惠州,他又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肆意沉浸在品嘗荔枝的欣喜中。被貶儋州,他又笑稱,茲游奇絕冠平生,為那里的美景所深深陶醉,絲毫沒有被貶謫的懊惱傷神。內心綻放的樂觀之花,讓蘇軾成為永遠打不垮的樂天派,使他總能在逆流中發現美好,享受生活;在挫折中微笑向暖,安之若素。
心中種有善良之花,不荒蕪,滿懷欣然。被貶黃州,他因不忍看到被遺棄的嬰兒白白死去,便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孤兒院,讓被遺棄的孩子有了庇護之所;被貶惠州,當他看到勞動人民因為長時間在水中勞作而造成腿部潰爛時,他便積極推廣新式農具,為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海南儋州,在他看到當地野蠻遍地之時,就主動開辦學堂,開化百姓。因為他知道只要善念不泯,哪怕是遠離朝堂,他的生命依然有光亮,依然充滿鮮花,不荒蕪。我想活下來的嬰兒、豐收的農民和登科的海南人應該會非常的感謝他吧!蘇軾若是看到這些嘴角應該會漾起欣然的微笑吧,心中也會感到非常的溫暖吧!
在心里種花,人生才不會荒蕪,正是樂觀與善良之花,讓蘇軾擁有了對抗困境的力量,也讓我們后人有了學習敬重的榜樣。蘇軾他從未因貶謫而傷神,因流離而懊惱,從黃州到儋州,環境一次比一次的惡劣,他的人生卻一次比一次的精彩灑脫。蘇子的樂觀超然與善良溫潤著實令人心生敬仰。
我合上書,抬起頭,望見了深邃夜幕中傾瀉而下的如水月光。懷子瞻……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初二作文800字(精選篇3)
一次又一次地走近東坡,一次又一次的被其吸引,沉醉,著迷。
書本的魅力是難以言喻的,盡管在校期間觀看過東坡的紀錄片,但我還是對于這本《蘇東坡傳》愛不釋手。喜歡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東坡的愛,喜歡再這樣離東坡更近一些。
很小的時候就總的聽人哼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什么都不懂的年紀,只是覺得:真是好聽……到了初中,開始要求背誦這首《水調歌頭》的時候,才初初知道了蘇軾,因為小小的時后背的只是些“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之類的詩句。到了這個時候,才算真的了解了些許蘇軾。
不知道是怎樣一個人,可以既是“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又是“不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也只有東坡了。無奈那句“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他是個天才,獨得歐陽修的賞識,那時的他,可謂春風得意,一帆風順。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王安石變法卻將東坡拖入深淵,想要憑著滿肚子的才情去爭上一爭,并坦言自己如不抨擊時弊便“如蠅在口,比吐之為快”,如此東坡,還是愛的,這般剛直性格。如不知,寫一吐為快,便遭來了“烏臺詩案”,遭來了往后的漂泊。
東坡這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初是被貶黃州,從當初的春風得意,到如今的潦倒落魄,東坡憑著他的樂觀,親自入田耕地,自建雪堂,作為吟詩作賦之所。甚至坐在村頭與村夫歡談。這樣的東坡,如何不愛!時有落寞,便是想要“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但第二日還是在家呼呼大睡。東坡啊東坡,為何如此可愛?
不似常人,自然,東坡并非常人,他每到一處,畢竟造福一處,不說東坡肉,就是從其在旅居武昌時上表向太守請求禁止民間殺嬰的野蠻風俗,到于杭州治理西湖,成就了著名的“蘇堤春曉”、“三潭印月”,再到他在儋州建立學校,傳播儒教。
還記得讀《江城子》時的震撼,是的,是震撼,嘆東坡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令人肝腸寸斷;又有羨,羨那句“不合時宜,唯有朝云能懂我”;之于弟弟那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其兄弟情深,可見一斑。
豁達是東坡,淡泊是東坡,可愛是東坡,真性情亦是懂破,如何能不愛東坡?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初二作文800字(精選篇4)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巨子:“李白,一顆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這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有變得尖酸刻薄?!?/p>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弟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的,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娼妓題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既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p>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初二作文800字(精選篇5)
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揚的旋律,他將至情融化為筆下流淌的華彩,他將痛楚抑成意奔涌的篇章。他,就是蘇東坡。
蘇東坡,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他有高度的智商,有熱情而浪漫的赤子之心,終生保持天真、淳樸。他是個秉性的樂天派,是瑜伽術的練習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偉大的書法家,是詩人,是佛教信徒……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終其一生“不是被貶,是被貶的路上”,身處逆境卻能品出生活之甘甜。他樂觀而豁達,雖然不斷被貶,但是,無論在哪兒,他熱愛生活的心態從未被改變。蘇東坡更是一位喜歡吃的美食家,他加調料制作的豬肉美味無比,百姓稱其為“回饋肉”,他還發明了一種青菜湯,就叫做東坡湯。即使生活困難,他也抱著極為樂觀的心態,繼續他的美食生活,也繼續用他的仁心愛百姓。
美麗西湖,是多少中國文人的夢。蘇軾雖被貶于此,卻沒有悲愴自憐,憤憤不平,而是瀟灑任平生。他知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于是,他儲藏心靈,淹沒痛苦、憂傷,橫臥西湖。被貶嶺南時,他寫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的詩句。官場的風雨再大,生活的風雨再艱辛也無法阻擋他心靈前進的步伐。不要咀嚼生活的苦難,不要埋怨生活的不公,牢騷太盛,人生太短,而苦難太長了,我們不必要去過于計較生活。一切隨緣,擁有一份淡然處之的心態。不要勉強自己,別為難他人,順其就好,隨遇而安。要懂得,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像蘇東坡一樣。
蘇東坡的人生境界,無疑,是極高的,極富有智慧。因為他有著一種成熟的人生態度,他幽默,他敢于自嘲,敢于淡然地面對生活中所面臨的苦難,苦中作樂,有著高尚的精神境界。
蘇東坡詩曰:“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p>
林語堂寫道:“他的肉體固然會死,可他的精神會在下輩子,可成為天空中的一顆明星,可滋養萬物,可維持眾生?!笔堑模瑤浊炅耍K東坡的軀體早已飛散至云端,可他的文學作品的價值與其高尚情操仍閃閃發光。
蘇東坡,這個傳奇人物,我將以他為榜樣,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初二作文800字(精選篇6)
東坡者,于我可謂相識已久了,如同無數文學殿堂中璀璨的明珠一樣,自小學起,“蘇軾”于我而言即是背誦詩篇下“作者”的名字,見到便能認識,但未嘗深聊。那時我,喜愛周敦頤的“香遠益清,亭亭凈植”,欣賞屈原的“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直到書法臨帖時忽見蘇軾的《赤壁賦》,不禁被深深吸引住了。而當我捧起這本《蘇東坡傳》,隨著林語堂的腳步,越是走得深入,就越是發覺自己的膚淺,越發被這位“文壇巨星”深深震撼了。
東坡之秋者,乃釀就于風雨之后。《法華經》中有“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東坡的秋所蘊含的魅力,正是在這種偉大的痛苦中釀就出來的,其在黃州的經歷與人生轉變乃最令人為之所動。東坡對凄苦的掙扎與超越是他嘗過那“深自閉塞,扁舟草覆,放浪山水間,與樵油獨處”的孤寂之后,是他嘗過那“烏臺詩案”的“有恨無人省”之后,終于,他乘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臟水,硬是游近了心靈的“桃花源”,而當我踏進他這仙境般的思想,并未為滿園春花而感嘆,卻是一種鎮定、智慧、成熟的“新秋精神”,煥發出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鳴奏出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聲響,我也同那“源”中野草一樣,有幸享受這暖鋒與冷鋒交匯的的暴雨之洗禮了。
東坡之秋者,乃彌漫于儒道之間。他“以儒學為準繩,而骨子里則是純天然的道家”,他的人生觀,兼有“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也正是這種人生觀,讓東坡的秋得以“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我踏上他的小舟,看“月出于東山之上”,在月光的照耀下,與秋天一同陷入沉思,正如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所言“只有人類的幸福才是一切知識的終極目標,于是我們得以在命運的浮沉中的調整自己,欣欣然生活在這個行星之上”。
東坡之秋者,乃長存于凡世之中。我也如無數追隨著東坡的“粉絲”們一樣,渴望自己在生活與磨難的歷練中練就他那超凡的性格,練就余秋雨言中那“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迂回與挫折之間,我嘗于絕望的失意之中感嘆自己到了“人生之秋”。但一番思考后便方知這一愁賦乃“不識愁滋味”的少年稚氣。只是不管怎樣,但愿當我真正走進人生之秋時,能在那里品到東坡般的成熟,當我有幸再讀《蘇東坡傳》,又不知能有何感悟呢?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初二作文800字(精選篇7)
蘇東坡是是林語堂一生的摯愛。雖然相隔800多年,但在林先生筆下,蘇東坡正如自己的忘年至交,仿佛親眼見證了蘇東坡“竹杖芒鞋,一蓑煙雨”的平生。
沒看這本傳記之前,我對東坡的了解主要是他光輝熠熠的頭銜,以及登封造極的藝術造詣。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豪放派之代表。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但是讀了《蘇東坡傳》以后,我真正了解了一個完整的蘇東坡,一個真實的蘇東坡,一個自然的蘇東坡,一個純粹的蘇東坡。
對東坡的最新認識是他仕途上的浩然正氣。以前總以為東坡是一位超凡脫俗的文人,讀此書后,方知他的政治生涯是坎坷的?!皩W而優則仕”,帶著“平和世界”的美好理想,東坡步入仕途。正值王安石變法之際,他在外任官期間,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極力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經歷了10年的政治生涯,東坡經歷了人生的第一難 ,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接著就是不斷地被貶,再被貶?!比松钍б庵畷r,卻造就了他文學的巔峰。《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承天寺夜游》都是這時所作。在一個昏暗的時代里,蘇公以文人之浩然秉性,敢于去質疑變法之弊端,敢于去挑戰王宰相的權威。即使犧牲自己的仕途,也要堅定的拯救蒼生。
其次就是對其豪放曠達,虛幻若谷的人生境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經濟經歷了仕途上的風風雨雨后,蘇東坡也逐漸頓悟,認識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淡卻入世之心,步入出世之途。由那一剎那起,他看透了這一切。于是乎,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了新的生活。詠物言情、記游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談禪說理, 人生,就應似飛鴻踏雪泥。又何必被聰明誤一生呢?
讀完《蘇東坡傳》,感受蘇公,我體會到“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所言之理。感受自己,未來但求對社會“浩氣長存”,但求對生活“煙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