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高二話題作文1000字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高二話題作文1000字(篇1)
落日的余暉褪盡了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紅,夜像半透明的墨油紙漸漸鋪展開來。皓月初上,如掛在天邊的一個濕濕的暈。“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
月色入戶,桌上一杯清茶,茶香和墨香于面前氤氳。我,窗前;他,書中。
我翻開那本《蘇東坡傳》,我和他從此相遇。
他氣度恢弘。“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他的灑脫似瑤宮難留的仙人。滾滾長江是他的硯中墨水,赤鼻磯是他的筆架。他袖口一揮便是一句“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波濤洶涌的長江喝不住他的氣魄,蹀躞于岸邊,張口就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密州的一馬平川是他的獵場,一個被貶的失意太守在此“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縱然被貶也不屈服,保留著最真實的自我,如同那山巖中挺立的青松,扎根巖石中也為所謂懼,笑看山中美景。“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有著寬廣的胸襟和氣吞山河的氣勢,無畏于身邊一草一木的褒貶。這就是他,令我驚嘆。
他灑脫雅致。“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他是個十足的吃貨。一碗糊了的面條便是東坡餅、一塊沒肉的羊脊骨有著蟹的味道、富人不吃的肥肉也可以做成東坡肉,“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官場的失意阻擋不住他對愛情的贊美,“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王朝云的笑靨如桃花般落在他的心上。他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甚至是孩子氣般恣意地吟唱著發(fā)著心底的感受。“一枕無礙睡,輒亦得之耳,呵呵”。他的詩意并非遇見窈窕動人的西湖才洋溢。他懷揣著純粹的心靈,這樣灑脫。這就是他,令我敬佩。
他豁達樂觀。“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遭讒被貶有何可怕?沙道遇雨又何妨?王安石、司馬光、宋神宗……沒有人可以改變他的心中信念。被貶黃州,便“夜飲東坡醒復(fù)醉”;謫官杭州,就去欣賞“水光瀲滟晴方好”。他能夠到處快樂滿足,紹圣四年,他一葉孤舟被貶當時尚為蠻荒之地的海南。那里沼氣瘴癘,且無醫(yī)無藥,他卻在給朋友的信中說:“每念京師無數(shù)人喪生于醫(y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蘇軾對那樣一個蠻荒瘴癘之地的生活的總體評價是“茲游奇絕”,這難道不是一種淡泊名利,看破人生的大樂觀嗎?“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縱使半生都在被貶和被貶的路上也充滿對生活的期待與樂觀。這就是他,令我崇拜。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充滿才情的他因為一場“烏臺詩案”而壯志難酬。黃州也好,儋州也罷,他在一路坎坷的人生中彳亍著,卻始終不曾放棄,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初心。他既有“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的感性,也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正如書的作者所言:“歲月失于道路,命運困于黨爭,生活寄予風(fēng)雨,襟懷奉于蒼生,正是他大江東去波瀾壯闊的一生……”我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千古僅此一人,我從此努力而渴望地向他奔去,向他學(xué)習(xí)。
而他,是誰?
“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個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他是一代謫仙,是林語堂筆下最普通的,蘇東坡。
遇見他,真好。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高二話題作文1000字(篇2)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xué)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quán)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道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tài)度。也許是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民生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guān)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fā)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作者曾經(jīng)也這樣描述過:“一個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條藝術(shù)手法:那就是要多說話,但內(nèi)容必須空洞。”這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會對那些帶頭人物有所威脅,那你就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高明的官員永遠不說出什么,但只要否認。高明的官員必須深有修養(yǎng),長于說‘無可奉告’‘閣下聽說,誠然不錯!’這樣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條,他必須討好朋友。第三條,當特別提防開罪他人。守口如瓶,低聲而斯文,使人高興的竊竊私語,早晚會積勞成疾,因公殉職。”作者說這就是朋黨之爭時政治之中的規(guī)則。顯然,蘇軾已一一犯規(guī)了,但這并不是他不明白這些“秘訣”,實是因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更何況這些本性是值得歌頌的。蘇軾就是要做到說話做事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當朝云產(chǎn)下一個男嬰之時,蘇軾也曾寫到:“惟愿我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也許他知道,這許許多多的災(zāi)禍,全是由于他的才智。但我想,這更是因為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實事求是到死都未曾泯滅呀!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diào),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妓女題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他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做結(jié)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高二話題作文1000字(篇3)
對于蘇軾,大部分人都在評論他文學(xué)修為方面的貢獻,說的都很精彩,自我感覺不如他們的感悟深、說得好。我就在其他方面談?wù)剛€人看法吧。我以前對蘇軾了解僅限于詩詞,讀完《蘇東坡傳》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天性和后天培養(yǎng)同樣重要。蘇軾天資聰慧,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親是大學(xué)問家,無論做人、做事都堪稱表率,母親深明大義,處處以身作則,給予了蘇軾兄弟另一方面的教誨。這種生活環(huán)境也為他們所擁有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和以天下為已任的家國情懷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但我感覺少了一些逆境磨煉,性格中也就少了剛強,我想這可能也為蘇軾兄弟在以后的政治斗爭中不占上風(fēng)的原因。
蘇軾一生都在糾結(jié)“出世”與“入世”,他一直都想歸隱,但遲遲下不了決心。他也想實現(xiàn)自己的宏大政治報復(fù),但缺乏政治斗爭的激情和必要的手段,從他面對“王安石變法”的作為到對各種政治勢力角逐的態(tài)度,他都是持一種厭倦的觀點,自古優(yōu)秀的政治家必須集救國志與強國法于一身,而蘇軾明顯缺乏后者,雖然他曾經(jīng)身居高位(當過帝師),影響巨大,但始終沒有跳出文人性情。他的志向因此不得以實現(xiàn),而他本人也沒有能力去創(chuàng)造或者改變這種不利局面。
個人命運始終是與國家命運一致的。如果蘇軾兄弟沒有從小立下為國為民的志向,估計他以后的成就不會這么大,詩詞中的意境不會這會高,也不會得到人民真心的愛戴。所以說為民情懷伴隨蘇軾的一生,哪怕在他人生最困難的黃州、嶺南及至海南流放時,支撐他以積極態(tài)度生活的還是為國效力,為民造福。
做人要有悲天憫人的心腸。從蘇軾的成長軌跡及做人做事風(fēng)格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人。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妻子真心,對兄弟和睦,對朋友以誠信,教子女以大道,所以他每走一個地方,都能影響、團結(jié)、帶動一大批人。“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王朝,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他兩任抗州,為當?shù)貎尚蕖傲保肺烈摺U西湖,修蘇堤,筑河壩,任密州時帶領(lǐng)百姓抗蝗災(zāi)大生產(chǎn),任徐州同百姓抗洪流保家園,就連在嶺南、海南地區(qū)在個人溫飽情況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還在想著在政策面上為周圍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如果他個人不具備這些素養(yǎng),他不會被這么多人所敬仰,他在困境中,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人來幫助他,他的詩詞也不會流傳千古。
最后借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一下吧:“蘇軾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文學(xué)家”。時代造就人物,時勢成就人物。有多大才能,只看能克服多大困難,成多大的”事“!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高二話題作文1000字(篇4)
近幾日讀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心中有些感悟,便提筆寫來。因?qū)W識尚淺,直呼“蘇東坡”感覺對這一代文豪頗有不敬,下文姑且稱其為“東坡先生”。
東坡先生文采蓋世,為人仰慕。最早接觸東坡先生的文章是那篇《記承天寺夜游》,其中最著名的一句當數(shù)“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雖然只是月下竹柏投影,但經(jīng)東坡先生這么一想象,讀者眼前便浮現(xiàn)一幅畫面:晚空晴朗,輕柔如水的月光靜靜地傾瀉在庭院里,好似院子里積了一層水,空明澄澈。那水中的藻荇伸展著柔輕的腰肢,原來只是竹子和柏樹在月光下的投影罷了。那清新絕妙的筆觸,那歡快澄澈的心靈,在這短短一行字里一覽無余,每每讀起,心頭總不禁蕩滌起層層漣漪。
東坡先生處逆境而自強不息令人敬仰。東坡先生雖文采絕佳,但其一生頗為坎坷。也許他的才華令上天嫉妒,于是給予他一路拂逆。但正是這一路的艱辛挫折,使他一次又一次登上藝術(shù)的巔峰,終成時代的大家。回首望去,細細品來,正是生命中的那些坎坷,磨礪他的意志,豐富他的人生,激蕩他的思想。倘若東坡先生一生官運亨通,順風(fēng)順水,也許他的文采足夠讓他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但絕不會橫跨幾個世紀,依舊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洗滌人們的思想。
東坡先生是一個難以琢磨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完全猜透他的內(nèi)心,摸透他的品性,也許有時就連他本人自己也辦不到,我們只能從他的作品、他的事跡中去感悟、去觸摸那個真正的東坡先生。借用評論老子的一句話,東坡先生的思想就像一口從不枯竭的井,只要你肯用心下桶,就一定能滿載而歸。他的思想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精髓,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這種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更體現(xiàn)在他的文章中,影響著后世的人。
東坡先生不僅是個才子,更是個好官。他的數(shù)次流放讓他更加接近平民的生活,體味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他所處的時代接近北宋滅亡,一個朝代的滅亡往往先從內(nèi)部腐朽開始,而腐朽的根源正是朝中那些只圖自己利益,整日沉溺于蠅營狗茍的政治勾當?shù)娜恕|坡先生雖潔身自好,清高自傲,卻孤身一人,難以與龐大的政治團體抗衡。但這并不代表他會喪失為百姓服務(wù)的信念。他不斷向朝廷上書,請求免除因王安石新法所造成的欠款,并放糧救濟因洪澇造成的饑荒。這一刻,他的精神品質(zhì)超越了他的文學(xué)藝術(shù),令后人敬仰和傾佩。
東坡先生是個說不盡的人,也是個說不清楚的人。回讀此篇,自恨讀書尚少,所識不多,未能將滿腹騷情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在紙上,也未能將對東坡先生的愛慕敬仰之情寫于文中。這本《蘇東坡傳》僅是認識東坡先生的開始,希望在日后能更多地接觸東坡先生的詩文,繼承他的思想,如他一般熱愛生活,享受生活,追尋人生的真諦。做一個正直有為、堅持自我的樂天派。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高二話題作文1000字(篇5)
回想我對蘇軾的記憶,從小學(xué)開始就開始接觸他,中學(xué)時期更多的詩詞,說起來人人會唱的《但愿人長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著名書法家、畫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講作文的語文老師的講述了吧。老師非常喜歡蘇軾,仔細的講述了蘇軾的生平,講到最后竟聲淚俱下,讓人動容,給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沒有什么實感。
這次看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頗有感觸。為東坡瀟灑之詩詞所傾倒,為東坡人生之坎坷而嘆息,為東坡不羈之情懷而欽佩,為東坡之真性情而感動。林語堂先生形容東坡為:“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以為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的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所有這些都可以和東坡一生的軌跡吻合。在這所有中,我覺得真性情的樂天派最能形容東坡。他是那種心中有感觸不得不吐之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無數(shù)的好詩詞,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誹謗,但也不知“悔改”情動嘴開,自己也說“我真是不可救藥”;他是那種游離在入世和出世之間的人,從年輕時的積極入世為官,到幾經(jīng)升遷貶職最后只想卸甲歸田,他執(zhí)行著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職的一方為百姓造福也為自己_;他是那個一生都不缺乏聲譽的人,既以此享過好處同時也牽累過不少人,然而卻能毫無架子躺在菜田里同農(nóng)人談天說地縱使農(nóng)人并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他是那個縱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縱情山水的同時也裝點山水,這便有了蘇堤,品酒之時也嘗試釀酒,雖然只是在釀酒過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個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沒有看到淚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氣和的喜悅,每到一處地方,他都與自然融合與當?shù)氐陌傩杖诤?他是那個翛然落拓的浪漫主義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飲酒賦詩;他是那個深得幾代皇后喜愛的詩人,讓我對這幾位女性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是一個胸懷寬廣如海的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
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觸,其實都能是一個真性情的表現(xiàn)吧--只有最純真、最率性、最真實的人才能如此的可愛、如此的瀟灑、如此的熱愛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動。從東坡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種愛、喜悅、快樂、平和的力量,從他的詩中,從他的經(jīng)歷中散發(fā)出來。我彷佛可以看到他舉著酒杯漫步在月下、拿著鋤頭快樂的耕耘并自比陶潛。在人的一生中,總要有幾個精神偶像的,蘇東坡就應(yīng)該是其中一個。在面對人生的坎坷的時候,我們自己的態(tài)度很重要,是笑對苦難呢?還是一蹶不振?有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開,不能釋懷,不能真真實實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難,讓暴風(fēng)雨來的更猛烈些吧!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生活賦予我們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從今天起:“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