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和自主招生有哪些區別
強基計劃和自主招生有哪些區別
“強基計劃”是教育部在深入調研、總結高校自主招生十六年試點經驗,充分借上海等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成果的基礎上,制定出臺的。與以往自主招生相比,強基計劃取消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條件的做法,將以往自主招生的“降分錄取”改為“基于統一高考的多維度考核評價”,按綜合成績重新排序、擇優錄取。
對此,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明確解釋,強基計劃和原自主招生計劃有五個方面的區別:
一是選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而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二是招生專業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范圍;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三是入圍校考的依據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圍依據主要是考生的申請材料;強基計劃的入圍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四是錄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于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五是培養模式不同。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并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發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強基計劃優勢
公平:以成績為核心,更重視高考成績與校考成績的結合,憑成績說話,復試也以成績為主,避免找人找關系,對于所有考生來說更公平。
機遇:強基計劃需要高考和校考的成績相結合,而高考成績為實際分數/750×100×85%進行計算。
驅利:強基計劃雖然有奧賽證書是優勢,但只作為破格錄取的條件,還是以分數為主,如果分數高的同學招滿,即使有奧賽證書也沒有實際意義,而且還要求科協公示獲證名單供錄取大學查詢,更加驅除了利益的誘惑。
教學:強基計劃招生的考生會編在同一個班級,每所大學都會派出最優質的資源親自帶這個班,確保考生在這個班級的學習質量,畢竟是為了祖國的未來付出更大的貢獻,所以更重視教學環境和實際教學質量。
什么是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即高校開展的基礎學科招生計劃。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強基計劃入圍條件
招生對象分兩類:「綜合素質優秀」及「基礎學科拔尖」。
第一類: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高考總成績達到本科一批控制線及以上;
第二類: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高中階段在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任一科目中獲得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考生。
※ 破格考生不占用本省招生計劃名額,但需要注意的是,破格政策僅限入圍,一樣要參加校測,依據綜合成績錄取。
強基計劃入圍意味著什么
強基計劃入圍階段只是剛剛邁入門檻,大家還需要繼續努力,在校考中取得好成績,才能順利通過考試,進入自己理想的院校。與此同時,強基計劃入圍后還需要進行一次資格確認才能參加后續考試,而且錄取順序會在所有批次之前,一經錄取就會直接提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