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西北工業大學強基計劃錄取辦法
2023西北工業大學強基計劃錄取辦法
一、選拔程序與錄取辦法
(一)入圍校考辦法
6月26日前,對于第一類考生,依據高考成績(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按分省招生計劃數的4倍人數確定各省入圍考核考生名單并公示入圍標準,末位同分同入圍。
對于第二類考生,達到我校破格入圍的條件即可入圍考核環節。
入圍考生高考成績須達到生源所在省份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對于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及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按照該省份確定的相應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執行;對于第一類考生,高考成績還須達到生源所在省高考滿分的75%。
(二)考核安排
我校于7月2日前舉行考核(含面試和體質測試),具體事項請考生關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網公告。
1.面試考核
采取專家、考生“雙隨機”抽簽的方式,測試全程錄音錄像。采取專家組與考生一對一面試模式,考核學生的思想政治、創新能力、興趣志向、科研潛質、科學精神、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洞察力、靈活運用知識創造性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質。
在綜合考慮專業等因素的基礎上隨機分組面試專家,每組包含理科、工科、文科、藝術等各類別專家不少于5名;考生按生源地隨機分組;第二類考生每人面試時間不少于60分鐘。
2.考生綜合素質考核
考生綜合素質檔案作為面試的觀測點之一,并在面試中考核使用。
3.體質測試
進入考核的考生須參加我校組織的體質測試(測試辦法詳見附件),學生在六項測試項目中限選兩項(選定后不得更改),合格標準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高三畢業生體質測試評價指標執行,測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因身體健康等特殊原因不能參加者,需提出書面申請,學籍所在中學校長簽字并加蓋學校公章,并提供三甲醫院出具的醫療證明,審核通過者方可予以免試。
測試項目:體重指數(BMI)、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50米跑、男生引體向上/女生1分鐘仰臥起坐。
(三)錄取辦法
1.綜合成績折算辦法
第一類、第二類考生的高考成績、面試成績分別占綜合成績的85%和15%,面試成績滿分100分,其綜合成績計算辦法:
綜合成績=高考成績/高考滿分×85+面試成績×15%
綜合成績保留小數點后兩位,按綜合成績高低進行排序。同分情況下依次按高考成績、面試成績、數學、語文、外語單科成績排序。
2.確定錄取名單
對于第一類考生,根據考生填報志愿和在相關省份強基計劃的招生名額,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確定預錄取名單,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確定專業。
對于第二類考生,綜合成績達到同省份第一類考生最低錄取分數線的,予以錄取。
我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按招生計劃審定強基計劃預錄取名單,并報各省級招辦審核,辦理錄取手續。
錄取名單將于7月5日左右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網公示。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本省后續高考志愿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后續各批次高考志愿錄取。
二、培養方案
強基計劃錄取學生,根據錄取專業對應進入我校航空航天類、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進行專門培養。學校為強基計劃學生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優勢資源和平臺,實行導師制、小班化、探究式教學,加強通識教育、夯實數理化基礎、提升國際化交流水平。培養有志于長期從事國家亟需關鍵領域和重大基礎學科,具有優秀綜合素質、扎實理工基礎的領軍人才。
航空航天類專業依托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國家級A+學科優勢資源,服務國家航空、航天及國防領域高端裝備研發重大需求,匯集優質教學資源,融合航空航天領域基礎學科和未來發展學科知識體系,創新面向航空航天工程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扎實的工學基礎、鮮明的學術志趣和寬廣的國際視野,以科學素養和工程素質為主線,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領軍人才。
數學類專業結合數學與統計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優勢資源,聚焦數據科學、智能科技、先進制造和航空宇航等國防安全領域對于分析、代數、幾何、統計等基礎數學的強烈需求,面向科學計算理論與方法、網絡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復雜系統動力學與控制、統計與復雜性科學、計算幾何與圖像信息處理等國際科技前沿,致力于為數學和國防科技領域培養“數理基礎堅實、實踐能力突出、專業思維寬廣、綜合素養深厚”的高層次創新型數學拔尖領軍人才。
應用物理學專業結合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優勢資源,面向未來空間技術與工程中的物理與技術問題,如空間應用物理、凝聚態物理、微納光子與信息光學等國際前沿問題及國防技術領域的重大戰略需求,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堅實物理基礎、獨立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未來能在引領人類發展進步的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從事物理學和相關國防關鍵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科學家、總師等各類領軍人才。
化學類專業結合化學與化工學院長期以來服務國防軍工的專業優勢,面向國家發展中關于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重大卡脖子難題和基礎理論的原始創新,圍繞智能與高性能材料、能源與催化、綠色化學過程等國際前沿科學問題及國防技術領域重大戰略需求,培養具有堅實化學理論基礎、實踐能力、獨立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未來能在國民經濟主戰場和國防科技領域從事化學基礎研究和重要功能材料研發的“理工復合型”領軍人才。
進入強基計劃的學生,實行“3+1+N”的“本碩”或“本博”銜接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選擇“本博”模式。“3+1”為本科強基學習和本科階段本博或本碩銜接學習年限;“N”為所在學科的博士或碩士學習年限。
本科強基學習階段實施動態分流和補入機制。每學年結束后進行一次考核,未達到要求的學生分流出強基計劃,轉至錄取強基計劃專業對應的普通類專業進行后續培養。由學生轉出后留置的空缺名額,根據實際需要,通過在普通類專業遴選優秀學生進行補充,轉入學生需補修相關課程。
成績考核符合要求的強基計劃學生,碩博階段既可在本學科深造,也可以學科交叉培養。
三、獎勵激勵
1.設立強基計劃創新專項獎學金。用于支持學生在學業導師指導下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實訓、參與科研任務等方面的工作。
2.設立強基計劃學業專項獎學金。用于獎勵學生開展課程學習、科學研究等學習生活。
3.設立強基計劃國際交流專項獎學金。用以資助強基計劃學生出國(境)開展3個月及以上交流學習。
4.實施強基計劃本研銜接培養。符合條件的學生,原則上均實施本研銜接培養,學生需參加學校研究生入學復試考核,通過考核者,可被錄取為本校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
西北工業大學簡介
西北工業大學(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簡稱“西工大”,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全國高等軍工院校課程思政聯盟成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歐盟QB50項目亞洲區唯一發起單位與亞洲區總協調單位。
1938年國立北洋工學院、國立北平大學工學院、國立東北大學工學院、私立焦作工學院在陜西漢中組建國立西北工學院;1946年遷至咸陽,1950年更名為西北工學院;1952年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組建華東航空學院;1956年遷至西安,更名為西安航空學院;1957年,西北工學院與西安航空學院合并組建西北工業大學;1970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航空工程系整體并入。
西北工業大學地址
西北工業大學各校區地址如下:
友誼校區: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友誼西路127號,郵政編碼:710072
長安校區: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東祥路1號,郵政編碼:710129
西北工業大學雙一流學科
雙一流建設,包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目前211工程、985工程等項目已經統籌為雙一流建設。
西北工業大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西北工業大學學科評估結果
序號 | 學校名稱 | 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1 | 西北工業大學 |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A+ |
2 | 西北工業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A |
3 | 西北工業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A- |
4 | 西北工業大學 | 力學 | B+ |
5 | 西北工業大學 | 機械工程 | B+ |
6 | 西北工業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B+ |
7 | 西北工業大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B+ |
8 | 西北工業大學 | 軟件工程 | B+ |
9 | 西北工業大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B+ |
10 | 西北工業大學 | 數學 | B |
11 | 西北工業大學 | 物理學 | B |
12 | 西北工業大學 | 電氣工程 | B |
13 | 西北工業大學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B |
14 | 西北工業大學 | 兵器科學與技術 | B |
15 | 西北工業大學 | 設計學 | B- |
16 | 西北工業大學 | 化學 | B- |
17 | 西北工業大學 | 光學工程 | B- |
18 | 西北工業大學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B- |
19 | 西北工業大學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B- |
20 | 西北工業大學 | 交通運輸工程 | B- |
21 | 西北工業大學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B- |
22 | 西北工業大學 | 工商管理 | B- |
23 | 西北工業大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C+ |
24 | 西北工業大學 | 生物學 | C- |
25 | 西北工業大學 | 土木工程 | C- |
26 | 西北工業大學 | 公共管理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