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山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專業
(一)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包括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生態學、基礎醫學、理論與應用力學。招生科類和高考改革省份選考科目要求如下:
招生專業 | 科類 | 高考綜合改革省份選考科目要求 | ||
3+3省份 | 3+1+2省份 | |||
首選 | 再選 | |||
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 | 文史 | 不限 | 歷史 | 不限 |
歷史學 | 文史 | 歷史 | 歷史 | 不限 |
哲學 | 文史 | 不限 | 歷史 | 不限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理工 | 物理 | 物理 | 不限 |
物理學 | 理工 | 物理 | 物理 | 不限 |
化學 | 理工 | 物理 | 物理 | 化學 |
生物科學 | 理工 | 物理 | 物理 | 化學或生物 |
生態學 | 理工 | 物理 | 物理 | 化學或生物 |
基礎醫學 | 理工 | 物理和化學 | 物理 | 化學或生物 |
理論與應用力學 | 理工 | 物理 | 物理 | 不限 |
注:1.化學、生物科學、生態學和基礎醫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學生。
2.選考科目要求以各省公布為準。
(二)招生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和寧夏。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以我校強基計劃報名系統公布為準。
2023年中山大學強基計劃培養方案
(一)本碩博銜接培養
專門制定強基計劃本科、碩士、博士有效銜接的培養方案,實行本碩博銜接培養。本科階段夯實基礎學科能力素養,碩博階段既可在本學科深造,也可進行學科交叉培養。
在課程上,開設面向學科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的前沿課程和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專業課程;打通課程修讀的知識體系,強基計劃學生在修讀完本科規定課程的基礎上,可在導師指導下提前修讀研究生課程。在科研上,設立學生科研項目,推進科教協同育人,增大研究型學習項目和實踐技能訓練項目的比例,實現科研訓練100%,強化學生科研和實踐創新能力;學生將跟隨導師組,定期解讀國家戰略需求、研讀重大科研專項指南、參加學術會議,了解國際學術前沿動態,了解國家戰略需求,了解關鍵技術難題,將個人發展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
(二)多階段考核和動態進出
強基計劃實行年度考核及動態進出機制。每學年結束后根據學生課程成績、科研訓練表現等方面綜合考核進行動態管理,本科階段分流與考核淘汰的學生轉入普通本科專業培養。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且學業成績優秀的普通錄取本科生可選拔補入強基計劃。退出強基計劃的學生原則上不得再轉專業,不再具有申請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
(三)專屬發展通道
強基計劃學生單獨編班,完成規定的本科階段有關課程,達到轉段要求后,按照有關規定直接轉段進入本校研究生培養階段;同時,在公派留學,獎學金評審等方面,學校按教育部規定支持強基計劃學生。配備資深導師團隊,創造濃厚學術氛圍,加強對強基班學生的思想引領、價值引領和學術引領,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學校各類重點實驗室、科研基地以及其他科研實驗條件向強基計劃學生開放。學校依托粵港澳大灣區,集結全球優質資源,深化與世界頂尖大學和科學中心的戰略合作,形成有利于強基計劃人才培養的優厚環境,打造英才培養高地,提升強基計劃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
中山大學一流本科專業名單
排名 | 學校名稱 | 專業名稱 | 等級 | 入選年份 |
1 | 中山大學 | 哲學 | 國家級 | 2019 |
2 | 中山大學 | 經濟學 | 國家級 | 2019 |
3 | 中山大學 | 金融學 | 國家級 | 2019 |
4 | 中山大學 | 法學 | 國家級 | 2019 |
5 | 中山大學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國家級 | 2019 |
6 | 中山大學 | 社會學 | 國家級 | 2019 |
7 | 中山大學 | 漢語言文學 | 國家級 | 2019 |
8 | 中山大學 | 英語 | 國家級 | 2019 |
9 | 中山大學 | 新聞學 | 國家級 | 2019 |
10 | 中山大學 | 歷史學 | 國家級 | 2019 |
11 | 中山大學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國家級 | 2019 |
12 | 中山大學 | 物理學 | 國家級 | 2019 |
13 | 中山大學 | 化學 | 國家級 | 2019 |
14 | 中山大學 |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 國家級 | 2019 |
15 | 中山大學 | 海洋科學 | 國家級 | 2019 |
16 | 中山大學 | 生物技術 | 國家級 | 2019 |
17 | 中山大學 | 生態學 | 國家級 | 2019 |
18 | 中山大學 | 心理學 | 國家級 | 2019 |
19 | 中山大學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20 | 中山大學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21 | 中山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 | 2019 |
22 | 中山大學 | 核工程與核技術 | 國家級 | 2019 |
23 | 中山大學 | 環境科學 | 國家級 | 2019 |
24 | 中山大學 | 臨床醫學 | 國家級 | 2019 |
25 | 中山大學 | 口腔醫學 | 國家級 | 2019 |
26 | 中山大學 | 預防醫學 | 國家級 | 2019 |
27 | 中山大學 | 藥學 | 國家級 | 2019 |
28 | 中山大學 | 法醫學 | 國家級 | 2019 |
29 | 中山大學 | 護理學 | 國家級 | 2019 |
30 | 中山大學 | 工商管理 | 國家級 | 2019 |
31 | 中山大學 | 會計學 | 國家級 | 2019 |
32 | 中山大學 | 行政管理 | 國家級 | 2019 |
33 | 中山大學 | 圖書館學 | 國家級 | 2019 |
34 | 中山大學 | 旅游管理 | 國家級 | 2019 |
35 | 中山大學 | 人類學 | 國家級 | 2020 |
36 | 中山大學 | 傳播學 | 國家級 | 2020 |
37 | 中山大學 | 地理信息科學 | 國家級 | 2020 |
38 | 中山大學 | 大氣科學 | 國家級 | 2020 |
39 | 中山大學 | 生物科學 | 國家級 | 2020 |
40 | 中山大學 | 統計學 | 國家級 | 2020 |
41 | 中山大學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42 | 中山大學 | 軟件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43 | 中山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國家級 | 2020 |
44 | 中山大學 | 環境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45 | 中山大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46 | 中山大學 | 城鄉規劃 | 國家級 | 2020 |
47 | 中山大學 | 檔案學 | 國家級 | 2020 |
48 | 中山大學 | 邏輯學 | 國家級 | 2020 |
49 | 中山大學 | 國際政治 | 國家級 | 2020 |
50 | 中山大學 | 漢語言 | 國家級 | 2020 |
51 | 中山大學 | 阿拉伯語 | 國家級 | 2020 |
52 | 中山大學 | 考古學 | 國家級 | 2020 |
53 | 中山大學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國家級 | 2020 |
54 | 中山大學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 | 2020 |
55 | 中山大學 | 基礎醫學 | 國家級 | 2020 |
56 | 中山大學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國家級 | 2020 |
57 | 中山大學 | 保密管理 | 國家級 | 2020 |
58 | 中山大學 | 會展經濟與管理 | 國家級 | 2020 |
59 | 中山大學 | 法語 | 省級 | 2019 |
60 | 中山大學 | 地質學 | 省級 | 2019 |
61 | 中山大學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省級 | 2019 |
62 | 中山大學 | 交通工程 | 省級 | 2019 |
63 | 中山大學 | 管理科學 | 省級 | 2019 |
64 | 中山大學 | 俄語 | 省級 | 2020 |
65 | 中山大學 | 德語 | 省級 | 2020 |
66 | 中山大學 | 日語 | 省級 | 2020 |
67 | 中山大學 | 朝鮮語 | 省級 | 2020 |
68 | 中山大學 |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省級 | 2020 |
69 | 中山大學 | 理論與應用力學 | 省級 | 2020 |
70 | 中山大學 | 材料物理 | 省級 | 2020 |
71 | 中山大學 | 通信工程 | 省級 | 2020 |
72 | 中山大學 | 網絡空間安全 | 省級 | 2020 |
73 | 中山大學 | 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 | 省級 | 2020 |
74 | 中山大學 | 國際商務 | 省級 | 2020 |
中山大學雙一流學科
雙一流建設,包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目前211工程、985工程等項目已經統籌為雙一流建設。
中山大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工商管理
中山大學學科評估結果
序號 | 學校名稱 | 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1 | 中山大學 | 生態學 | A+ |
2 | 中山大學 | 工商管理 | A+ |
3 | 中山大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A |
4 | 中山大學 | 公共管理 | A |
5 | 中山大學 | 哲學 | A- |
6 | 中山大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A- |
7 | 中山大學 | 中國史 | A- |
8 | 中山大學 | 數學 | A- |
9 | 中山大學 | 物理學 | A- |
10 | 中山大學 | 化學 | A- |
11 | 中山大學 | 生物學 | A- |
12 | 中山大學 | 基礎醫學 | A- |
13 | 中山大學 | 臨床醫學 | A- |
14 | 中山大學 | 藥學 | A- |
15 | 中山大學 | 理論經濟學 | B+ |
16 | 中山大學 | 應用經濟學 | B+ |
17 | 中山大學 | 法學 | B+ |
18 | 中山大學 | 社會學 | B+ |
19 | 中山大學 | 民族學 | B+ |
20 | 中山大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B+ |
21 | 中山大學 | 地理學 | B+ |
22 | 中山大學 | 海洋科學 | B+ |
23 | 中山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B+ |
24 | 中山大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B+ |
25 | 中山大學 | 口腔醫學 | B+ |
26 | 中山大學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B+ |
27 | 中山大學 |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B+ |
28 | 中山大學 | 政治學 | B |
29 | 中山大學 | 新聞傳播學 | B |
30 | 中山大學 | 考古學 | B |
31 | 中山大學 | 統計學 | B |
32 | 中山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B |
33 | 中山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B |
34 | 中山大學 | 軟件工程 | B |
35 | 中山大學 | 護理學 | B |
36 | 中山大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B |
37 | 中山大學 | 心理學 | B- |
38 | 中山大學 | 世界史 | B- |
39 | 中山大學 | 力學 | B- |
40 | 中山大學 | 光學工程 | B- |
41 | 中山大學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B- |
42 | 中山大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B- |
43 | 中山大學 | 大氣科學 | C |
44 | 中山大學 | 地質學 | C |
45 | 中山大學 | 水利工程 | C |
46 | 中山大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C |
47 | 中山大學 | 交通運輸工程 | C |
48 | 中山大學 | 中西醫結合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