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專業有哪些
四川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為漢語言文學(古文字方向)、歷史學類(含歷史學、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工程力學、化學、生物科學、基礎醫學。
各專業分省招生計劃以四川大學強基計劃報名系統公布為準。
各專業招生科類及選考科目要求如下:
招生專業(類) | 非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科類 | 高考綜合改革省份選考科目要求(“3+3”) | 高考綜合改革省份選考科目要求(“3+1+2”) | |
首選科目 | 再選科目 | |||
漢語言文學(古文字方向) | 文史類 | 不提科目要求 | 僅歷史 | 不提科目要求 |
歷史學類 | 文史類 | 歷史、地理(選考其中1門即可) | 僅歷史 | 不提科目要求 |
哲學 | 文史類 | 不提科目要求 | 物理或歷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理工類 | 物理 | 僅物理 | 不提科目要求 |
物理學 | 理工類 | 物理 | 僅物理 | 不提科目要求 |
工程力學 | 理工類 | 物理 | 僅物理 | 不提科目要求 |
化學 | 理工類 | 化學、物理(選考其中1門即可) | 僅物理 | 化學必選 |
生物科學 | 理工類 | 化學、生物、物理(選考其中1門即可) | 僅物理 | 化學必選 |
基礎醫學 | 理工類 | 化學,物理(2門科目均須選考) | 僅物理 | 化學、生物(選考其中1門即可) |
2023四川大學強基計劃培養方案
強基計劃是服務國家戰略的重大工程,為有興趣、有志向、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配備一流的師資,創造一流的人才成長條件。強基計劃以培養一流科技創新人才為目標,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后備人才。重要培養舉措包括:
(一)本碩博銜接培養
按照人才成長規律,為入選強基計劃的學生專門制定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的人才培養計劃。第三學年考核通過的本科學生,在第四學年開始實施本碩博銜接培養。本科階段考核合格的學生可以按照國家當年的招生錄取規定,直接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經過研究生中期考核后,轉入博士研究生培養階段。
強基計劃學生本科階段在規定的基礎學科專業就讀,打牢學科基礎。進入研究生階段,可以在本學科方向繼續深造,成為基礎學科高端研究人才,也可以轉入專門為強基計劃設計的交叉學科領域攻讀研究生,成為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關鍵領域的高級創新人才。
(二)動態分流
強基計劃學生實行動態分流管理,每學年/學期進行考核,將考核不合格學生分流到本專業普通班,同時將符合該計劃特質的優秀學生補充進來。
(三)激勵機制
1.施行“首席專家制”,配備院士、杰出教授等一流師資力量,名師主持、學術主導,制定專門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優質課程教學資源,讓強基計劃學生浸潤在濃厚學術氛圍中。
2.深化書院制-導師制-學分制培養,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采用“學業導師+科研導師”等制度,為每位學生提供個性化學業指導和學術引領。強基計劃學生優先參與導師科研項目,由導師指導科研訓練。推進學分制,為學生自主決定修讀進度、修讀內容提供條件、給足空間。
3.拓寬國際視野。學校優先資助強基計劃學生參加國內外交流學習。每位強基計劃學生本科期間至少有一次參加國外或境外學術交流的機會,包括國際交換生、國際學術會議、國外高水平大學短期訪學等。對接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學校支持相關學科專業與國內外知名大學聯合培養強基計劃博士研究生,鼓勵學生獲得國內外一流大學雙博士學位,滿足學生成長成才需要。
4.條件保障。為強基計劃學生設立專項創新研究基金,支持強基計劃學生參加國內外學科競賽以及學術交流;對強基計劃學生優先開放全校重點實驗室、重大科研平臺;在獎助學金、榮譽獎勵、課程選修、圖書資源等方面給予更多傾斜;優先選拔強基計劃學生中的優秀博士畢業生留校任教,為其開展學術研究提供支持。
四川大學一流本科專業名單
排名 | 學校名稱 | 專業名稱 | 等級 | 入選年份 |
1 | 四川大學 | 經濟學 | 國家級 | 2019 |
2 | 四川大學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國家級 | 2019 |
3 | 四川大學 | 法學 | 國家級 | 2019 |
4 | 四川大學 | 漢語言文學 | 國家級 | 2019 |
5 | 四川大學 | 英語 | 國家級 | 2019 |
6 | 四川大學 | 新聞學 | 國家級 | 2019 |
7 | 四川大學 | 歷史學 | 國家級 | 2019 |
8 | 四川大學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國家級 | 2019 |
9 | 四川大學 | 物理學 | 國家級 | 2019 |
10 | 四川大學 | 化學 | 國家級 | 2019 |
11 | 四川大學 | 生物科學 | 國家級 | 2019 |
12 | 四川大學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國家級 | 2019 |
13 | 四川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14 | 四川大學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15 | 四川大學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國家級 | 2019 |
16 | 四川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17 | 四川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 | 2019 |
18 | 四川大學 | 土木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19 | 四川大學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20 | 四川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國家級 | 2019 |
21 | 四川大學 | 制藥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22 | 四川大學 | 輕化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23 | 四川大學 | 環境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24 | 四川大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25 | 四川大學 | 臨床醫學 | 國家級 | 2019 |
26 | 四川大學 | 口腔醫學 | 國家級 | 2019 |
27 | 四川大學 | 預防醫學 | 國家級 | 2019 |
28 | 四川大學 | 藥學 | 國家級 | 2019 |
29 | 四川大學 | 法醫學 | 國家級 | 2019 |
30 | 四川大學 | 康復治療學 | 國家級 | 2019 |
31 | 四川大學 | 護理學 | 國家級 | 2019 |
32 | 四川大學 | 行政管理 | 國家級 | 2019 |
33 | 四川大學 | 美術學 | 國家級 | 2019 |
34 | 四川大學 | 口腔醫學技術 | 省級 | 2019 |
35 | 四川大學 | 衛生檢驗與檢疫 | 省級 | 2019 |
36 | 四川大學 | 臨床藥學 | 省級 | 2019 |
37 | 四川大學 | 軟件工程 | 省級 | 2019 |
38 | 四川大學 | 生態學 | 省級 | 2019 |
39 | 四川大學 | 俄語 | 省級 | 2019 |
40 | 四川大學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省級 | 2019 |
41 | 四川大學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省級 | 2019 |
42 | 四川大學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省級 | 2019 |
43 | 四川大學 | 會計學 | 省級 | 2019 |
44 | 四川大學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省級 | 2019 |
45 | 四川大學 | 信息資源管理 | 省級 | 2019 |
46 | 四川大學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省級 | 2019 |
四川大學雙一流學科
雙一流建設,包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目前211工程、985工程等項目已經統籌為雙一流建設。
四川大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
四川大學學科評估結果
序號 | 學校名稱 | 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1 | 四川大學 | 口腔醫學 | A+ |
2 | 四川大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A |
3 | 四川大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A- |
4 | 四川大學 | 數學 | A- |
5 | 四川大學 | 化學 | A- |
6 | 四川大學 | 生物學 | A- |
7 | 四川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A- |
8 | 四川大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A- |
9 | 四川大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A- |
10 | 四川大學 | 軟件工程 | A- |
11 | 四川大學 | 臨床醫學 | A- |
12 | 四川大學 | 藥學 | A- |
13 | 四川大學 | 護理學 | A- |
14 | 四川大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A- |
15 | 四川大學 | 工商管理 | A- |
16 | 四川大學 | 公共管理 | A- |
17 | 四川大學 | 法學 | B+ |
18 | 四川大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B+ |
19 | 四川大學 | 新聞傳播學 | B+ |
20 | 四川大學 | 美術學 | B+ |
21 | 四川大學 | 考古學 | B+ |
22 | 四川大學 | 中國史 | B+ |
23 | 四川大學 | 生態學 | B+ |
24 | 四川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B+ |
25 | 四川大學 | 水利工程 | B+ |
26 | 四川大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B+ |
27 | 四川大學 | 基礎醫學 | B+ |
28 | 四川大學 | 中西醫結合 | B+ |
29 | 四川大學 | 哲學 | B |
30 | 四川大學 | 理論經濟學 | B |
31 | 四川大學 | 藝術學理論 | B |
32 | 四川大學 | 設計學 | B |
33 | 四川大學 | 世界史 | B |
34 | 四川大學 | 物理學 | B |
35 | 四川大學 | 機械工程 | B |
36 | 四川大學 | 光學工程 | B |
37 | 四川大學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B |
38 | 四川大學 | 土木工程 | B |
39 | 四川大學 | 輕工技術與工程 | B |
40 | 四川大學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B |
41 | 四川大學 | 應用經濟學 | B- |
42 | 四川大學 | 政治學 | B- |
43 | 四川大學 | 統計學 | B- |
44 | 四川大學 | 力學 | B- |
45 | 四川大學 | 電氣工程 | B- |
46 | 四川大學 | 核科學與技術 | B- |
47 | 四川大學 | 社會學 | C+ |
48 | 四川大學 | 民族學 | C+ |
49 | 四川大學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C+ |
50 | 四川大學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C+ |
51 | 四川大學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C+ |
52 | 四川大學 | 城鄉規劃學 | C+ |
53 | 四川大學 |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C+ |
54 | 四川大學 | 系統科學 | C |
55 | 四川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C |
56 | 四川大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C |
57 | 四川大學 | 風景園林學 | C |
58 | 四川大學 | 紡織科學與工程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