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有哪些物候特征和風俗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蟄蟲坯戶
一些春分出土活動的小蟲,在秋分過后也會陸陸續續回到土里,準備過冬。
三候:水始涸
水氣也不像夏天時那么充沛,將開始逐漸干涸,因此我們會覺得空氣越來越干燥了。
秋分節氣的傳統風俗
一、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這天是賞月的最佳時期。
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后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先民認為,日屬陽之精,月屬陰之精,“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二、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實際上,嶺南習俗所謂的“秋湯”也是和現在中醫學提倡的秋天滋補是一致的,只不過嶺南習俗更加典型,有點土生土長的味道。
三、送秋牛
古時秋分,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古人很重視秋分節氣,也因此形成了很多習俗流傳下來。
"秋牛圖"是把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再印上農夫耕田。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
在這一天,主人家開門以后,藝人們會說些祝賀豐收的吉祥話,有時還會結合當時的情景進行即興創作,以討主人家的歡喜,得到賞錢。
秋分有什么美好寓意
象征秋季豐收寓意,秋分這一天晝夜平分,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也象征著秋季的豐收之喜。此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
按農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后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獲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著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播種。
秋分的特點
秋分節氣的特點是晝夜溫差變大,氣溫逐漸下降,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后進入了秋季,秋分后太陽直射點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秋分適宜吃的水果
1、石榴
石榴也是可以潤肺的食物之一,它能止煩渴,生津,有津液不足以及口干、喉燥癥的人可以食用石榴,石榴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將它搗爛成汁或煎湯喝。
2、柑橘
秋冬季節潤肺還可以吃柑桔,除了可以潤肺止咳,柑桔還可以醒酒利尿,一些身體虛弱或是熱病之后又津液不足、傷酒煩渴的人可以食用。
3、葡萄
葡萄有著益氣益血、利尿、補肝腎、生津的功效,秋冬季節可以食用葡萄滋陰去煩。可以直接把葡萄搗爛成汁液,然后再加蜂蜜煎膏,用開水沖服。
4、橙子
橙子富含維生素B1,該維生素對保持神經系統健康至關重要。另外,適量吃橙子還可有效增加唾液分泌,促進消化,緩解咳嗽,保護肺臟健康。建議每天最好吃1-2個橙子。
5、楊桃
楊桃中糖類、維生素C及有機酸含量豐富,且果汁充沛,能迅速補充人體的水分而止渴,并使體內部熱或酒毒隨小便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