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的創作背景
為匹配影片的神話史詩類型,導演烏爾善決定使用在中國電影中并不多見的瓦格納歌劇式創作方式,讓角色有著自己的專屬主題,再通過主題音樂的發展來講述故事。音樂總監/作曲蒙柯卓蘭表示,圍繞《封神三部曲》的主人公姬發,音樂團隊打造了英雄主題和情感主題音樂。
其中,英雄主題音樂比較偏重管樂,在交響樂的基礎上,以多種類型的中國傳統民族音樂中的號,模擬出古代戰場沖鋒號角聲,充滿金戈鐵馬、熱血激昂的豪邁氣勢。情感主題音樂則使用了中國傳統笛子的音色,悠揚古樸余韻連綿,同時又有力量感,映照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封神第一部》出品方介紹
暑期檔的“王炸”影片來了。6月6日上午,電影《封神第一部》官宣定檔7月20日。該系列影片采取三部連拍模式進行制作,三部影片分別定名為《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封神三部曲之魔道爭鋒》《封神三部曲之封神天下》。作為《封神三部曲》系列的開篇之作,該片備受矚目。北京文化、世紀長生天影業系出品方。受該消息刺激,北京文化6月6日開盤不久就封漲停板,前一交易日也以漲停收盤。
值得注意的是,《封神三部曲》投資規模巨大,早前號稱累計達30億元,片方期待整體票房達到100億元。《封神第一部》最初計劃在2020年暑期檔上映,不過受多種因素影響,該片早前連續變更上映計劃。
封神三部曲簡介
1、三部曲影片的名字分別為《封神三部曲之妖亂國殤》、《封神三部曲之魔道爭鋒》、《封神三部曲之封神天下》。
2、《封神三部曲之妖亂國殤》:是由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世紀長生天影視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動作魔幻片,由烏爾善執導,黃渤、費翔、李雪健、夏雨、陳坤、袁泉聯合主演。該片于2020年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狐貍精蘇妲己的魂魄進入王宮,商紂王受其迷惑,殺妻滅子,炮烙諫言的臣子,殘害四方諸侯。建摘星樓。西伯侯姬昌先被囚,后逃回西岐的故事。
3、《封神三部曲之魔道爭鋒》:講述了商紂王派聞太師討伐西岐。姜子牙幫助西岐反抗,眾仙都來支持。因為商紂王暴政不得人心,黃飛虎,鄧九公反戈一擊。聞太師死于絕龍嶺。
4、《封神三部曲之封神天下》:是由烏爾善、冉平、冉甲南編劇,上海摩天之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故事片。武王率周軍伐紂,攻破五關,進入朝歌城。商紂王失敗,墜樓自焚。妲己被斬。姜子牙封神,重建天地秩序。武王做天下共主,建周禮。
封神第一部妲己首次亮相形象驚艷
電影《封神第一部》揭開了《封神三部曲》的序幕,故事關于商王殷壽與狐妖妲己勾結,暴虐無道,引發天譴。昆侖仙人姜子牙攜“封神榜”下山,尋找天下共主,以救蒼生。西伯侯之子姬發逐漸發現殷壽的本來面目,反出朝歌……
全新發布的“人間之亂”版預告片中,新人演員娜然飾演的妲己首次亮相,容貌妖冶、舞姿妙曼,盡顯妲己的魅惑力,商王殷壽與妲己的故事線也就此揭開。妲己洞悉殷壽的野心,愿意助其成為全天下的王。隨著天降浩劫,王叔比干、殷郊、姜王后皆將矛頭指向妲己,然而殷壽卻全力袒護,堅稱白狐是“祥瑞”。伴隨妲己縱情舞蹈,殷壽恣意擊鼓的一幕似乎也暗示著他權欲野心的釋放。結合姜子牙畫外音“福禍無門,唯人所召,心懷惡念,妖孽自至”中暗藏的機鋒,令人不禁思索,究竟是妲己紅顏禍水“傾家喪國”?還是商王殷壽利欲熏心“招致天譴”?
同期發布的殷壽妲己人物關系海報中,茫茫雪地上,殷壽穿鎧甲跨黑騎,與妲己及九尾狐幻影靜默相對,一人一妖、一黑一白,既像是不動聲色地對峙,又仿佛透過鎧甲紗裙看穿彼此內心之后相互吸引,留下豐富的想象與解讀空間。
《封神第一部》探尋影片里的安陽殷商文化元素
眼下,備受期待的中國傳統神話題材電影《封神第一部》正在熱映。
電影《封神第一部》的主題為“朝歌風云”,取材自《封神演義》和《武王伐紂平話》,這個家喻戶曉的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皆基于“武王伐紂,周人代商”的史實。眾所周知,殷商文化的核心區域就在今河南地區,因此電影《封神第一部》中也不乏一些與河南安陽相關的殷商文化元素。
甲骨文,又稱“契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
甲骨文最早被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村民們找到,當時他們還不知道這是古代的遺物,只當做包治百病的藥材“龍骨”使用。后來,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時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所在地。百余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154600塊。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
這里所展示的是殷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片甲骨驚天下”,是1973年在殷墟小屯南地出土的七千余片甲骨中的一片代表性很強的甲骨,它是用牛肩胛骨的左上塊為占卜材質,甲骨上方共保留93個單字,重點占卜11次,占卜商王田獵的內容。
在電影中,出現的文字基本上是參照該文字的甲骨文寫法。不僅如此,電影更是還原了用火炙烤龜板底部的占卜過程。
塤(xūn),中國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之一。古文曾載:“伏羲氏灼土為塤”,說明這種陶土燒制的樂器出現在三皇五帝那遙遠的年代。
這里所展示的是早期陶塤的代表——婦好墓出土的灰陶塤。改塤呈倒置的螺形,頂端有一圓形吹口,為五音孔塤,近低處一面有倒品字形音孔3個,另一方面有左右對稱的音孔2個,一大一小,形制相同,均作平底,經測音,可發11個音,從測音結果看,可以吹出七聲音階,已有若干音階與調式,制造也已趨向規格化,可能已有標準音或絕對音高的概念。音色蒼涼憂郁,如泣如訴。這種中國特有的閉口氣振樂器,保存了一個古老的音響世界,引導人們走入一個蒼茫悲愴的意境之中。
在電影中,出現了一些早期樂器,如古琴、古笛、鼓、編鐘、塤等。對此,《封神第一部》的音樂監制蒙柯桌蘭說道,“《封神第一部》里的塤和編鐘就是參考仿制了婦好墓里出土文物的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