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伏天什么時候結束
三伏天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通常情況下,初伏還不算特別的炎熱,中伏特別炎熱,到了末伏之后,暑熱的情況會要降低很多,然后來到秋天,天氣會慢慢變得涼爽很多,因此,末伏一開始還是有一些炎熱的,等到末伏結束之后,天氣基本上就已經比較的涼快了,出伏之后晝夜溫差會比較大,日常需要做好防曬和避暑措施,避免曬傷和中暑。
今年出伏時間
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19日,那么今年出伏時間就是8月20日。
末伏應該吃什么
1、末伏吃鴨肉滋陰養胃
在秋末,吃肉不僅讓人覺得油膩,而且很容易生氣。因此,在選擇肉類時,應優先選擇涼爽或平坦的肉類。俗話說得好,“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性寒,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補水消腫的功效。根據中醫“熱即冷”的治療原則,鴨肉適合體內發熱的人食用,對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干燥、水腫的人更為有益。鴨肉還富含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是人們在夏天所需要的。
2、末伏吃黃瓜健脾開胃
炎熱天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濕熱。當濕熱侵襲人體時,會導致毛孔張開、出汗過多、氣虛、脾胃功能障礙和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清涼的蔬菜有利于產生水分和口渴,消除煩惱和暑熱,清熱利水,排毒排便。黃瓜是清涼蔬菜的代表。它具有高含水量和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大量出汗后補充水分和流失無機鹽。
3、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綠豆粥是普通人最喜歡的夏季粥。綠豆可用于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治療暑熱、口渴、水腫等。但應注意的是,綠豆是一種清涼的藥物和食物。體質虛寒或脾胃虛寒的人過量飲用綠豆會導致腹痛和腹瀉,陰虛的人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引起劇烈虛火,并出現棱角糜爛、牙齦腫脹和疼痛等癥狀。
4、末伏吃酸梅湯生津止渴
酸梅湯的原料是黑梅、山楂、桂花、甘草和冰糖。此湯適用于消化、散氣散淤、生涎止渴、收斂肺氣、鎮靜神經,常飲可養生強身。在炎熱的夏天,這是一種罕見的健康飲料。
末伏養生需做好的三件事
1、多吃“酸味”食物
中醫認為,酸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酸味食物可以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末伏期間飲食要多食酸味食物,辛辣食物要少吃,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
2、保證充足睡眠
睡眠是開胃的“補藥”,不僅能夠緩解疲勞,人體的生理功能會慢慢得到恢復,腦神經、消化的功能與內分泌,都可以從這個過程里得到修復。睡眠不足,胃部的血液流量就會降低許多,血流量減少會削減胃的屏障自保能力,增加患胃潰瘍的風險。睡眠不足,易引發胃病。因此,想保護好自己的胃,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
3、適量運動不可少
適當運動可以振奮陽氣、促進脾氣運化,養胃健脾、增加胃動力。晚飯后可以養成散步半小時的好習慣,幫助胃的消化,有助于胃部健康。
三伏天如何防暑降溫
1.口渴后不宜狂飲
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飲用白水,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因為大量出汗后使人體內鹽分丟失過多,如不及時補充鹽分,則使體內水、鹽比例嚴重失調,導致代謝紊亂。
2.不宜過量飲酒
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
3.常備防暑藥物
盛夏酷暑,高溫燥熱,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為了安全度夏,家庭應準備一些防暑藥物,常見的藥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金銀花、菊花、荷葉、西瓜。
4.學會睡好午覺
夏日,日長夜短且天氣悶熱,睡眠時間少,睡眠質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猶如給大腦充電,有利體力恢復。
5.濕度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但年老體弱和平時缺少運動者,萬萬不可劇烈運動,否則有害無益。
6.熱茶比冷飲效果好
防暑降溫,熱茶比冷飲效果好,而且維持的時間更長。茶中含有豐富的鉀。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鉀離子丟失過多,鉀與鈉共同維護細胞內外正常滲透壓和酸堿平衡,對神經、肌肉功能,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有重要影響,體內鉀不足時,常覺疲乏無力,食欲減退,耐熱能力下降,甚至導致中暑。夏日常飲茶,可補充人體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有效地預防中暑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