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末伏幾月幾日結束
2023年的末伏8月19日結束,8月20日出伏。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伏,此時已經進入夏末,天氣沒有中伏那么熱了。代表著伏天的結束。
出伏后天氣就涼快了嗎
出伏之后會持續一個星期到半個月的秋老虎天氣,天氣依然炎熱,平均氣溫在三十度以上,只有早晚會比三伏天氣溫稍低。
出伏了之后溫度會有所降低,不那么熱了,但是早晚溫差比較大。一般來講,出伏就代表著出了伏天,炎熱漸消,而處暑節氣更代表著暑氣告一段落,天氣應會越來越涼爽。不過在南方一些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也就是傳說中的秋老虎。
末伏吃什么
《周易》告訴我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末伏屬土,也是吃土。土屬食物,鴨肉、羊肉、魚肉,都是性子溫潤的肉類,加點紫蘇、花椒的香料,能強壯人的中氣。
末伏是什么意思
末伏有兩層含義:一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是最后的一伏;另一層含義是指從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時間,也被稱為三伏。
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個連續時段。一伏多少天呢?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為20天。
“三伏”,據說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胺笔请[伏起來避暑的意思。三伏是一年里最熱的時期。
末伏養生注意事項
末伏雖然沒有中伏熱了,但是依然要注意避暑養生,首先飲食要清淡,其次三伏天的反復貼或者三伏灸要注意對癥。
飲食要清補
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濕為主。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芡實、山藥、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要特別注意的是,吃扁豆時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顏色不再翠綠為止,否則會引起食物中毒。
艾灸穴位
立秋后天氣仍熱,且雨水較多。濕熱交蒸,合而為濕熱邪氣。在這個時節,如果脾傷于濕,不僅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癥,還可能為咳喘病癥種下病根。中醫講“濕氣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養生的重要環節。
末伏時節養護脾胃,艾灸豐隆、足三里、脾俞三個穴位,能夠化濕、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莫貪寒涼物,免損脾胃陽末伏時白天溫度仍較高,但早晚氣溫則明顯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加。進入末伏時,取涼須有節制,切忌猛吹空調、過吃冷飲,以免損傷脾胃陽氣,不利于健康。此外,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
注意:進入戶外運動以微汗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
吹空調要把握好“度”
老人、兒童等免疫力較差人群和長期伏案工作的白領人士請注意:吹空調要把握好“度”立秋過后,天氣依舊悶熱難耐,這種前提下,大家可以選擇空調、電扇、鋪涼席等方式適當解暑降溫,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夏季空調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貪涼,空調可設定在25℃至26℃為宜,更不可對著直吹,也不要頻繁一進一出空調房,減少在電腦前的工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