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考前檢測題附答案
2017年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考前檢測題
1.小薇在課堂上總是默默無言,陳老師給她寫道:“在老師的眼里,你是一個聰明文靜的孩子。每一次作業,你總是那么認真;每一節課上,你是那么專心。什么時候,能讓老師聽到你甜美的聲音呢?”關于陳老師的做法,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陳老師樹立了以人為本的評價理念
B.陳老師的評語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
C.陳老師關注到了學生的優點和閃光點
D.陳老師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
2.某中學二年級五班王勇與張強同學,放學后在校門外打架。正巧一年級劉老師路過.當有同學報告打架一事,劉老師看后說:“去找你們班主任吧!”說罷轉身離去。關于劉老師的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避免了劉老師與班主任的沖突
B.說明劉老師嚴格要求自己
C.劉老師不具備合作意識
D.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信任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是( )。
A.針對后進生,李老師善于捕捉后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創造各種條件,促進后進生的轉化
B.張老師能夠以一視同仁、平等相待的態度對待所有的學生
C.李明是一個內向的學生,不喜歡表達自己的觀點。劉老師為保護其自尊心,很少提問李明
D.面對學生稀奇古怪的問題,肖老師總是能耐心回答
4.人們通常把教師比作“蠟燭”“春蠶”“園丁”,對于這些比喻中教師角色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學生重于教師,教師的蠟燭之光只能跟著學生走
B.教師應注重奉獻,不必注重自身發展
C.教師應“照亮”學生的一生.解決學生的一切問題
D.教師的奉獻精神值得提倡。但是也需要尋求自身發展
5.《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圍繞教育改革發展戰略目標,著眼于促進教育公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加強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為重點,完善機制,要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工程。以下( )不屬于所提工程。
A.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工程
B.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
C.終身教育一體化工程
D.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6.劉老師作為班主任,只關心本班學習好的學生,將成績差的學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經常上課言語諷刺這些學生。該老師( )。
A.做法不正確,沒有履行愛護尊重學生的義務
B.做法不正確,沒有保護學生合法權益
C.做法正確,能夠嚴格履行教育教學職責
D.做法正確,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
7.學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權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權、獲得學業證書權和( )。
A.名譽權和榮譽權
B.公正評價權
C.參加教育教學權
D.人格尊嚴權
8.中學生小美在中考中作弊,那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七十九條規定,在國家教育考試中作弊的,有權宣布考試無效的機構是( )。
A.學校教育處
B.教育行政部門
C.學校
D.司法部門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教師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雇。不符合規定情形的是( )。
A.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B.經常罰站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C.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D.連續三年教學業績排在末位的
10.小明違反了學校管理制度,遭到了開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明有錯在前,學校雖嚴厲但正確
B.學校做法正確,對其他在校學生起到了警示作用
C.學校違反了法律規定,小明可以追求其刑事責任
D.學校可以對小明予以批評,但不得開除
11.芳芳今年16歲,其父好賭成性,家里外債累累。父親出于無奈與債主李某達成協議,當芳芳年滿18歲時將同李某成婚。父親的行為( )。
A.構成了犯罪,應負刑事責任
B.侵犯了芳芳的人身自由權
C.嚴重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D.沒有構成犯罪.給予警告即可
12.敏敏隱瞞自己患有哮喘的病史,體育課上舊病復發,摔倒磕傷,緊急送往醫院。對于敏敏的傷害,( )應承擔責任。
A.學校
B.敏敏監護人
C.體育教師
D.班主任
13.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
A.作為評選先進和優秀教師的依據
B.作為教師工作考核和獎罰的依據
C.作為約束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工具
D.內化為教師的道德品質
14.社會上曾流傳一句話:研究導彈的掙不過賣茶葉蛋的;也有人說,當個服務員一個月還能掙三千多呢。面對這些言論,作為一個中學老師必須( ),才能懷著平常心工作在一線,安心工作、用心工作。
A.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
B.具備嚴謹治學的教學態度
C.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
D.了解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15.教師在上課之前,對于教材上的一個字、一句話、一個例子、一個小實驗、一句課堂指令、一段教材的解釋都要反復斟酌、精選方略.力求把每節課都上成精煉的課、精確的課、精彩的課。這反映了老師( )的精神。
A.尋弊索瑕和嚴格要求
B.努力學習和不斷創新
C.實事求是和擺正位置
D.嚴謹治學和精益求精
16.方銘是老師們眼里的“問題生”。教師一次次地與家長聯系成了家常便飯,每次方銘的家長態度都很誠懇,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但班主任王老師總是訓斥家長沒有教育監督好孩子,這一做法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的( )要求。
A.為人師表
B.熱愛學生
C.尊重家長
D.愛崗敬業
17.下列事件中,不是在秦始皇時期發生的是( )。
A.統一貨幣
B.修長城
C.文景之治
D.修筑靈渠
18.下列選項中,標志著日本開始全面侵華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
19.下列成語中,與班超第二次出使西域重新打通路上絲綢之路,并一直延伸到歐洲相關的是( )。
A.鞠躬盡瘁
B.投筆從戎
C.鴻雁傳書
D.一鳴驚人
20.下列選項中,年齡與稱謂對應不正確的是( )。
A.女子13歲——豆蔻年華
B.男子20歲——弱冠
C.女子15歲——及笄之年
D.男子50歲——不惑之年
21.2008年9月27日,宇航員翟志剛進行了太空行走,標志著中國的航天事業進行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表明中國航天技術在21世紀已經走在歐洲和日本前面的標志性事件是( )。
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C.“神舟七號”發射成功
D.“嫦娥一號”發射成功
22.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造成這種自然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溫室氣體( )的大量排放。
A.O3
B.SO2
C.NO2
D.CO2
23.“四書”是封建社會科舉取士的初級標準書,它指的是( )。
A.《史記》《春秋》《漢書》《詩經》
B.《史記》《論語》《詩經》《漢書》
C.《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D.《論語》《春秋》《詩經》《中庸》
24.成語“三山五岳”泛指名山或各地,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三山”的是( )。
A.黃山
B.雁蕩山
C.峨眉山
D.廬山
25.早期文藝復興運動中最杰出的藝術家和科學家是( )。
A.達·芬奇
B.米開朗基羅
C.維薩留斯
D.法蘭西斯.培根
26.在Word中,要將“微軟”文本復制到插入點,應先將“微軟”選中,再( )。
A.直接拖動到插入點
B.單擊“剪切”.再在插入點單擊“粘貼”
C.單擊“復制”,再在插入點單擊“粘貼”
D.單擊“撤銷”,再在插入點單擊“恢復”
27.在Excel中,若在工作表中插入一列,則一般插在當前列的( )。
A.左側
B.上方
C.右側
D.下方
28.2,2,3,4,9,32,( )。
A.129
B.215
C.257
D.283
29.趙、錢、孫、李四個人比誰的體重最重。已知:趙、錢的體重與孫、李的體重相等;當將錢、李互換后,趙、李的體重高于錢、孫的體重,錢的體重大于趙、孫的體重。
如果為真,以下哪項為真?( )
A.錢的體重最重
B.趙的體重最重
C.孫的體重最重
D.李的體重最重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l4分。共42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陳老師上地理課時發現課代表王剛心不在焉,特別不耐煩。于是他下課之后和王剛進行了交流,他發現王剛已經掌握了課堂上的內容。陳老師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能否讓他不隨堂上課,節約出的時間,自己去查資料、研究問題、學習更多的知識呢?對于陳老師的設想,學校表示非常支持,對王剛實行了單科免修。
從此,每當地理課時,圖書館里多了一位小讀者。陳老師的工作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給王剛提供相關的課題,指導他查閱相關資料,解答他提出的問題,教他撰寫小論文。一個學期下來,王剛的小論文《植被保護與資源開發》一文獲得全國中學生小論文評比優勝獎。
問題:運用學生觀的知識,評價陳老師的行為。(14分)
31.材料:
一次公開觀摩課上一位二十多年教齡的女教師,在課堂上并沒有頻頻去叫那些反應機靈,學懂會用的好學生,而是善于捕捉那些不敢大膽發言,沒有勇氣回答問題的差生的一閃之念。
一位女孩剛把有信心的眼睛抬起的時候就被老師叫起來回答,結果是心理過于緊張,老師啟而不發滿頭大汗,不知所措。這時老師讓她坐下來,平靜一下語氣溫和地說了句:“沒關系。老師知道你會了。只是過于緊張而暫時想不起,以后經常鍛煉就好了。”這堂課使人感到.女教師用自己的愛在點燃膽怯者的智慧之火,讓學生受到“我有被愛的權利”;更讓這位學生從此樹立了自信,越來越陽光開朗。
問題:
請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該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32.材料:
看不見的郵差
去前夏天,我給家里接上網線后,請單位同事幫忙申請了一個免費郵箱,給聶華苓老師寫信。
那天晚上我把信發出去后,有點忐忑不安的,心想鼠標只那么輕輕一點,信就會長著翅膀翻山越海嗎?
清晨起來,我奔向電腦,查看是否有回音。天啊,信箱里果然有聶老師的回信,她的第一句話是:“你也終于用網絡了,太好了!”
沒花一分錢,一封到美國的信,瞬間就抵達了,這使我覺得網絡就是個魔術師,神通廣大。
未上網前,我寫好了稿子,若是短的,便打印出來,去郵局寄掉。若是長的,就拷在軟盤里,寄盤。
去郵局,是我最快樂的時光。寄完稿,我就順路逛商場、副食店、花店、音像店或是點心鋪子。有的時候懶得做飯了,就趕到飯時出門,找家餐館,舒舒服服地吃上一頓。
二十多年前,我師范畢業,分配到故鄉的山村學校教書。因為愛好寫作,常有投稿,所以每天最盼望的,就是郵差的到來。那個郵差姓田,是個熱心人,很善良。從縣城到我們山村。十來公里的路吧,他通常是上午九點多鐘到。如果我的語文課恰好在第一節上完了.我便會在路口迎他。如果有我的信,他就會從自行車下來,從郵袋中取出信,遞給我。如果那信薄薄的,他就笑著,以為我收到了用稿通知;如果是厚厚一沓,他大概猜測到那是退稿,同情地看著我,尷尬地笑笑,好像責備自己不該把壞消息帶給我。
有了網絡,像田師傅這樣的山村郵差,會漸漸失業了。我們的信件,在幾秒鐘內,不需輾轉,就可以走遍世界。網絡中有一個看不見的郵差,可以二十四小時為我們服務,隨時準備出發。雖然是方便到家了,可有的時候,我還是懷念去郵局寄稿的日子。因為在返回的路上,你若買了點心,就可以邊走邊品嘗;買了書,走累了,完全可以坐在街心花園的長椅上,先睹為快;而若買了花,又逢了雨,那束花,無疑就有了露珠。
(選自《遲子建散文》,有刪改)
問題:
(1)結合材料內容,請簡要概括網絡郵件的特點。(4分)
(2)文章最后一段中提到“網絡中有一個看不見的郵差”,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看不見的郵差”深刻意蘊的理解。(10分)
三、寫作題(本大題1小題,50分)
3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當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之后,就會產生被尊重的需要,被愛的需要。
請以《愛的教育》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用規范的現代漢語寫作。自定立意,不少于1000字。
下一頁查看>>>2017年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考前檢測題答案附解析